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排毒护体养生
24535200000014

第14章 五行生克排毒法(2)

此外,就是本方中提到的淡水虾。虾,性温味甘、微温,归肝、肾经,有补肾壮阳之功。虾中含镁丰富,能起到保护血管、降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的功效。也适合遗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痒、皮肤溃疡、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等患者食用。

提醒:虾不宜与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会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

具体做法:新鲜小河虾250克,韭菜50克,葱、姜各适量。将韭菜洗净切断,葱姜切丝;小河虾用盐水洗净,沥干水分;先把葱姜丝爆香后再放入河虾翻炒,虾变红色后放一小勺海鲜酱油继续翻炒,下韭菜,加盐,炒至韭菜熟即可。

问:哪些小动作养肾效果好呢?

答:第一,睡前手心贴腰眼:晚上睡觉前,仰卧在床上,两手心紧靠腰部,5-10分钟后,热感会慢慢传遍全身。此方无论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就可以做,坚持两手心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补肾的作用。

第二,钩钩小手指:两手小手指拉钩钩,或者用小指提水桶、水壶,都有强肾、补肾的功效。

肝属木,肝脏排毒

【水生木、木克土,养肝该怎么吃】

中医五行认为肝对应木,肾对应水,脾对应土。

肝功能不好的人,可以通过补益肾气的方法来补足肝气,这就叫做“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木克土”,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所以养肝,还要特别养护一下脾。

那么养肝到底吃什么呢?养肝可以多吃绿色食物,如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绿色清淡的食物。这些食物能起到滋阴清热、滋水涵木之功,特别是有肝火的女性更宜多吃。

另外,肝不好的人要肝、肾、脾三脏同养,绿色、黑色、黄色食物,都是肝功能不好者的佳品。

问:我的胸特别平,请问在五行中有特别好的丰胸建议吗?

答:当然有。中医认为,女人胸小就说明肝经气血不足,或气血瘀滞。因为胸部是肝经循行路线的必经之地。所以,养肝对丰胸很重要。此外,五行中有肾水生肝木,所以补足肾水,肝木才会郁郁葱葱,乳房才会真正地挺起来。多吃养肝的绿色食物和养肾的黑色食物最好。

【排肝毒,黑豆甘草茶最管用】

肝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排毒器官。五行中肝木克脾土,所以肝如果排毒不畅,肠胃功能就好不了哪儿去,可见经常排肝毒不但能养肝,还能养脾胃。

“黑豆甘草茶”排肝毒有特效,这款茶又称“解毒汤”。黑豆和甘草都是解百毒的。黑色入肾,补肾的功效相当好,肾水生肝木,所以吃黑豆对肝好,也能增强肝的排毒功能。甘草,益气、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还能调和诸药。所以,喝此茶养肝、养脾胃再合适不过了。

具体做法:取黑豆49克左右,甘草2片。先将两味药用清水冲洗一下,然后放入杯中直接用开水冲泡,每天一份,可以反复冲泡,就像泡茶一样。

这就是养肝解毒汤。如果感到身体寒气重,特怕冷,为祛风寒,你可以午后在杯中加一片生姜,这片姜一定是在“午后”加。

如果体质燥热者,或者饮用后感觉喉咙干燥,可放一点冰糖,不想喝甜者,可以多加1片甘草,就是总共放3片甘草,这样这款茶喝起来就不寒不燥了。

缺铁性贫血患者,女性月经之后,可以加一点红小豆来补血。颜色越深的红小豆,含铁量越高。

问:喝这款茶有什么宜忌吗?喝后有哪些正常反应呢?

答:《本草经集注》说:“黑豆恶五参,龙胆。”黑豆不宜与五参(人参、党参、沙参、丹参、玄参)以及龙胆同食。患者在服用蓖麻子时不能吃炒黑豆,否则易腹胀;服厚朴者也不能食黑豆,食之会动气。还有甘草,《医学入门》中说,痢疾初作时不可用。因为甘草是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能多用。

这保健饮品很利尿,喝后小便次数频密是正常的。但是每人体质不同,如果服后有不适感,就请立即停服。有长期疾病者,也请先向专业人士请教后再服。

心属火,心脏排毒

【木生火、火克金,养心该怎么吃】

中医五行认为心对应火,肺对应金,肝对应木。

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可以通过补益肝气的方法来补足心气,这就叫做“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克金”,心脏之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

所以心脏不好除了养心,还要特别养护一下肺。

那么养心到底吃什么呢?我们说心火与五色中的红色对应,所以养心可以多吃红色的食物,如西瓜、柿子、番茄等,这些食物对心火旺引起的症状,如失眠、口舌生疮,心气不足、心悸汗多、精神不好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心气虚的人可以吃些羊肉、小麦等湿阳的食物。

此外,间接补心吃绿色。避免心伤肺,就要吃白色食物来养肺。因此心脏不好的人要心、肝、肺三脏同养,从食物颜色来说,红色、绿色、白色,都是心功能不好者的佳品。

问:为什么有些人患心脏病永远治不好呢?

答:这时患者需要了解一下五行,五行中水克火,也就是说肾克心,如果心脏病患者肾功能不好,那么也会影响到心。所以,心脏病患者需要在养心的同时,再好好地保养自己的肾,心脏病就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勤练“大雁功”,轻松排心毒】

“大雁功”的排毒理论是,先通后补,先排后贯,如果不排就补气,不但治不好病还会加重原病情。因此,练“大雁功”治病的基础就是--排病毒气。

什么叫病毒气呢?泛指各种致病因素,通过练功把其排出体外,人就可以提高免疫力,少生病。

一般来说,排病毒气时,毒气会沿着腿部经络排到涌泉穴,然后入地,病毒气入地后会净化成“好气”,然后再将它重新收回体内。

练功有素的人,把毒气排入地时,还会激发地气,这样地气就会净化病气,能打通人体的气息通路,这样毒气会被所有的好气替换。

要领是:身体放松,排除杂念,就可产生排、收的双向效应,既排除了病气,又收回了好气。当然排病气一次不可过多。时间不超过5分钟。

静功排毒具体练法:盘坐式,腿可自由盘坐;双手分别置于胸、腹部位;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收拢,拇指与中指贴近;右手拇指收于四指中间、左手心对胸部绛宫穴,右手置于气海下面,起“托丹”的作用。这种功法主要排散胸部、心、肺以及手阴阳经脉的病毒气,打通任脉,对排散全身的病气亦有甚佳的效果。练功时间15分钟。另外,不能盘坐练功者,也可以将两脚垂地。

练静功应注意:心要安静;形神“恬淡虚无”。

全身放松,排除一切杂念和对外界的障碍、繁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保持高度的清净。为保证练功中意境归正,可以默想“无物无我”几个字。

问:练“大雁功”还有其他注意事项吗?

答:因为你练的是“大雁功”中静功排毒法,所以控制自己的主观意识很重要,遇打雷、下大雨时,不适宜练静功。此外,练功前不要吃得过饱,也不要空肚子练功;饮食要荤素结合,更要多吃素食(素菜、豆类);性生活要有节制;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才能巩固练功的成效。穿宽松的衣服;另外练功前要排空大小便。行功中若受惊,莫要惊慌,保持松静状态,不要急着睁眼,慢慢收气,把功收好,从容地起身行走。

脾属土,脾脏排毒

【火生土、土克水,养脾该怎么吃】

中医五行认为脾对应土,心对应火,肾对应水。

脾胃功能失调时,可以通过补益心气的方法来补足脾气,这就叫做“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克水”,脾土能制约肾水,即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因此,脾胃不好时除养脾胃,还要特别养护一下肾脏。

那么养脾到底吃什么呢?我们说脾土与五色中的黄色对应,所以养脾可以多吃黄色的食物,如甘薯、玉米、橙子等健脾和胃的食物。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可以温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的东西可以强心,其结果也可以健脾。

另外,脾胃不好时要脾、心、肾三脏同养,黄色、红色、黑色食物,都是脾功能差者的佳品。

问:为什么胃有病了要去治肝呢?

答:从五行来讲,肝木克脾土,脾胃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肝气不畅引起,只有把肝调理好了,脾胃才可以平安无事。

【5分钟健脾功】

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就像水源一样,如果源头干干净净,那么整条河都很难不干净。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研究也表明,所有的病症都与体内器官、血液等所受到的各种污染毒害有关。

所以,我们要想健康就要做自身的“杀毒高手”。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排脾毒气功疗法。它已得到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高度认可。

在练功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气功疗法”。

气功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地调节身心活动,达到防病排除毒气、预防疾病的目的。

初练功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心情平定、体位舒适、全身放松;二是,呼吸似“春蚕吐丝”

绵绵不断;三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第一步:站立(面朝南方),头顶中天,双手向侧面平举,掌心朝下(手心为阴,这样可以吸收地面的阳气)

第二步:再将平举的双手举过头顶,掌心朝上,在头顶正中做莲花状。

第三步:随后掌心向上,双手分置两边,与头顶齐平。也就是将双手劳宫穴与头顶百会穴放在一个平面上,共同吸取天地的黄气(黄色入脾)

第四步:调匀呼吸。吸气时意念从肚脐吸入宇宙中的黄色精气,呼气时意念将其送入脾胃。这样反复9次以后,右手拇指轻轻掐住右手中指第一关节内侧,放置小腹前。同时左手掌心在脾胃部慢慢画圈,意念带动脾胃内气机的运行旋转(女性左手放置小腹前,右手运行)

第五步:画圈的过程由脾向下到胃,再返回脾,顺时针12-24圈;再逆时针12-24圈。结束之后,意念引导脾胃中的阴浊之气,从左脚的涌泉穴排出,整个脾胃被纯黄色的阳光所笼罩。

第六步:完毕。

只要每天花5分钟来练一练,天长日久,把脾养得干净健康,脾好了,气血就足。

问:我年纪大了还有病,现在已经不方便起来练功了,请问有适合我的健脾方法吗?

答:对于像你这样的老年人,健脾可以做“摩腹功”,每天仰卧在床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摩20次,这个方法也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