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24539600000002

第2章 春三月,此谓发陈(2)

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惊蛰时节,冷空气尽显余威,有时还会长驱直入;暖空气与时俱进,势力渐强,二者交替作用,显示出冷暖交替、风晴雨雪的天气特点。此时南方的阴雨天气开始增多;北方则是干燥多风,有时伴有沙尘天气出现。有谚语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可见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需要防寒保暖,补充水分。

气温逐渐上升:“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节气的人体反应】

肝火旺盛: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易动怒,易患眩晕、中风等疾病。对年轻人来讲,因为春天时人的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经期长等症状。所以,养肝方案除了要远离烟酒、禁厚重口味的饮食,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滋阴清肝火。

皮肤病的高发时期:这个时期,风疹、麻疹、水痘和皮炎等皮肤病的发生概率增高。另外,花粉过敏症也容易发生于春暖花开的季节,症状为鼻子奇痒难忍,接连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涕,眼睛也经常流泪、发痒。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胸闷、哮喘等症状。

容易感染病毒: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肝病好发于此季,尤其是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除通过水、生活接触传播外,主要通过食品,尤其是食用未彻底熟透的毛蚶等贝壳类水产品传播;好发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上的青壮年。为做好预防措施,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管住口。

【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

提升气血,阴阳调和:惊蛰过后,各种病毒和细菌在度过了隆冬之后也异常活跃起来,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养生应顺应阳气长盛、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平衡作息,调养饮食起居: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

提高疾病预防意识:惊蛰时节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又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因而,这一节气中必须做好一些疾病的预防工作。由于春季与肝相呼应,养生不当则易伤肝,要重点保护肝脏。

【温热健脾,多甘少酸】

应适当多吃温热食物:虽然冬季已经过去,但仍有余寒未清,人体内的阳气已经苏醒,开始生发、壮盛,此时可以吃些温补的食物御寒助阳。

例如韭菜、大蒜、洋葱、香菜、生姜、葱,这些食物性温,味辛,可以驱散风寒,抑制病菌。

应少吃酸味食物:中医认为,春天里,人体的肝气容易亢奋,名医孙思邈有“春日应该省酸”

之说。虽然适量酸味对补养肝气有益,但如果本身已经亢奋的肝再摄入过多的酸味,会造成肝气过旺的现象,反而伤肝,肝受损了势必伤及脾胃。

应适当多吃甘味食物:甘味对补脾气最有益,脾脏强健了,可以辅助肝气。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润燥、补气血、解毒及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有助于脾的运化作用。性温味甘的食物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板栗;肉类如牛肉、鲫鱼、鲈鱼。

推荐惊蛰养生菜

花生鹿筋猪骨汤:取花生200克,鹿筋100克,猪骨500克,红枣6颗,生姜3片,盐、植物油、酱油各适量。花生去壳、红枣去核后,均洗净,稍浸泡;鹿筋洗净,温水浸泡至软;猪骨洗净,用刀背敲裂。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约3小时,最后调入适量盐和植物油即可。

花生、鹿筋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食用。此汤补脾暖胃、强筋壮骨。

肉末蘑菇烧豆腐:取猪肉50克,蘑菇30克,豆腐400克,酱油10克,葱、姜、盐、料酒、植物油各适量。将猪肉剁成肉末;蘑菇洗净用温水泡,切成小方丁,泡蘑菇的水留用;再将豆腐切成小方块,沸水焯过备用;葱、姜洗净切末。炒锅烧热后放植物油加热,先把豆腐煎至两面黄,拨在一边,再下蘑菇、葱、姜、肉末,煸炒至透。

然后将豆腐拨下,加入料酒、泡蘑菇的水、盐、酱油同烧,至入味即可。此菜补益气血、健脾醒胃。

宜用健脾润肺、清火解毒的药膳野菊花饮:滋阴清肝火首选野菊花。野菊花归肺、肝经,有疏风清热、解毒的作用。惊蛰时节,气温变化大,这时多喝一些野菊花茶,可预防感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风火头痛,也可有效治疗因肝气生发太过而形成的春困、头重脚轻、流鼻血等症状。用菊花15克,黄芪、甘草各20克,开水冲,代茶饮,适用于咽痛干咳、头晕目眩等症。

党参黄芪粥:取党参10克,黄芪15克,大米100克,将党参、黄芪洗净后放入适量的水中浸泡30分钟。再用小火煮沸40分钟,去除中药后,放入大米煮成粥,食用。此粥具有益气固表、增强体质的功效。

【养眠忌怒,多做和缓运动】

养足睡眠:人体的皮肤在寒冷的冬天里受到刺激,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和毛孔闭合。惊蛰过后,气温升高,身体的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也就显得不足了。加上气温回暖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因此,惊蛰节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精力支持。

忌怒火,保持精神愉悦:快乐的情绪会加快体内系统的循环,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

而怒气伤肝,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所以,我们要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

惊蛰宜做和缓运动:春季的自然界呈复苏之势。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此时,人体各脏器的功能都处于比较低的状态,运动器官也不例外,如四肢关节、肌肉还处在“苏醒前期”,若运动幅度大,运动量大,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

所以,应以和缓的运动为主,如走路、慢跑、打太极拳等。

重在保暖:惊蛰节气逢“九九”到九尽,冷空气活动还比较频繁,需要注意防寒。

【牙龈疼痛拔合谷穴】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合谷穴(见本书第19页)。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大肠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拔合谷穴有清泄明阳、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的功效。一般宜用小号罐拔合谷穴,留罐10—15分钟。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治疗时应将手握成拳状后再拔,效果会更好。在合谷穴常拔罐还能保持大肠气血畅通,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预防惊蛰易得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蛰是藏的意思,惊蛰的意思就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因此,春季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腮腺炎、肺炎等。

流感是这个节气最易发生的病毒性感染病,并且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体质弱的老人,要注意保暖。另外,也可选择中药预防。贯众、板蓝根、葛根、藿香、生甘草各9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可起预防作用。

春分天门开户,顺势养阳正当时

【黄帝内经春分养生经】

春分为每年公历的3月5—7日。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春分这个节气平分了春季的90天,在这一天,南北半球的昼夜时间相同。春分也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寒温各半的时节,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养生上,因为春分交节的这几天,天气变化频繁,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剧变时,如果人体不能适应,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就容易生病,像眩晕、失眠、月经失调、痔疮等症都是春分前后的多发病。

春分时节,旧病容易复发。这是因为春分时,人的气血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人体随着气温升高,阳气越来越盛,大量气血从里向外走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引发故疾,如心脏病、关节炎。肾阳不足的人,春分还易得五更泻。

因为,春分是阴阳平衡的时节,人体内阴阳随着节气开始“争斗”,对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患者一般舌苔白,脉沉而弱,怕冷,发病时间一个是凌晨5∶00—7∶00腹泻,另一个是餐后泻,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泻。这类患者平时可常喝干姜炖鸡汤。对腰以下发凉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以温中扶阳。

【春分节气的气候变化】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这是说春分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有闪电。

春分一到,雨水也开始明显增多,平均地温已达到10℃以上,人们明显感觉到阵阵暖意。而春分节气过后,气候变得温暖,雨水也更加充沛,阳光非常明媚。“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春分节气的人体反应】

气血活动加强:在春季,新陈代谢最活跃,人体血液正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激素水平也呈现高峰。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

关节炎进入多发期:在这个节气,尤其中国南方地区常阴雨连绵,低温与暖温交替出现,阴雨季节,湿气较大,容易引发风湿性关节炎。

情绪容易不稳定: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但对于部分人来说,3—5月是心理疾患高发的月份。春天潮湿阴郁,时而晴暖,时而阴雨,容易使情绪起伏不定。如果神经系统适应变化能力差,很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敏感多疑、失眠、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易疲劳等。

肝气开始亢盛:由于气候温和,人们开始喜欢到户外参加各种活动。这时肝脏所藏之血开始流向四肢,人们的精神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

【春分的养生原则】

保持阴阳平衡:养生应该因时而变。根据时节的变化改变养生方法,从生理和心理上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这是养生保健的关键。人的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

只要设法使太多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加强运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除了保障脏腑、气血、精气等器官生理运动外,也要保持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的和谐一致,达到“供销”关系的平衡。

春分时节,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是到郊外踏青运动的好时候,可在这个时节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增强体质。

【健脾祛湿,寒热均衡】

健脾祛湿:春分与惊蛰同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弱,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性食物,多吃辛味食品。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而且春季雨水多,湿气重,饮食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暑。饮食上可多吃姜、葱、怀山药、枸杞子、土豆、菜花、荞面、鸡肉、鲤鱼、鲫鱼等。

保持寒热均衡: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饮食搭配,如吃寒性食物鱼、虾,最好佐以温热散寒的葱、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之物时,最好配以滋阴的蛋类。另外,春天肝气旺可伤脾,因此要注意多食甜味的食物,如红枣、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以养脾,如番茄、柠檬、橘子等。科学合理的膳食,有助于在春分时节调理机体阴阳平衡,助阳类菜肴配上滋阴食材一起食用,多吃甜少吃酸以养脾,都是为了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推荐春分养生菜

山药扁豆鲤鱼汤:取白扁豆30克,怀山药40克,干姜3克(或生姜15克),鲤鱼1条(约500克),盐、料酒各适量。先将鲤鱼剖腹,去鳞、鳃及内脏,洗净;白扁豆洗净;怀山药洗净切块。将鲤鱼入锅加水适量,与白扁豆、怀山药、干姜同煮1小时,加入盐、料酒适量调味即可。此汤可健脾祛湿。

核桃仁炒韭菜:取核桃仁100克,韭菜300克,植物油、盐、白糖各适量。将韭菜切成段;锅内放油加热,放入核桃仁炒至金黄色捞出;改用大火放入韭菜段煸炒至九成熟后,加盐,放入核桃仁,加白糖,煸炒几下即可。此菜可健胃、补血、润肺。

【药补宜润肺为主,兼顾脾胃】

天冬萝卜汤:先将天冬15克切成两三毫米厚的片,用约2杯水,以中火煎至一杯量时,用布滤过,留汁备用。再将火腿150克切成长条形薄片,萝卜300克切丝,锅内放鸡汤500毫升,将火腿片先下锅煮,煮沸后,放入萝卜丝,并将煮好的天冬药汁加入,盖锅盖煮沸后,加盐调味,再略煮片刻即可,食前可调入葱花、鸡精。天冬有清肺降火、滋阴润燥的功效,萝卜可通气助排便。

此汤可润肺健脾胃。

柴胡苋菜豆腐汤:柴胡10克,苋菜500克,豆腐1盒,盐5克。柴胡洗净,加水5碗熬汤。

将苋菜洗净切段,豆腐切小方块。待柴胡汤熬剩下约3碗水时下豆腐和苋菜,煮熟后加盐调味即可。此汤在春分时节饮用可以疏肝解郁、调和气血,更好地发挥肝脏解毒的效果,可保护肝功能。

【生姜红糖饮可治老人春分易患的五更泻】

五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早上5∶00—7∶00的时候,一些老人会从睡梦中醒来,冲向厕所拉肚子,有的人还伴有腹部的一种阴寒凝滞的冷痛,腹泻以后这种冷痛的情况才得以缓解。中医认为,这种泻是因为肾阳不足,导致了命门火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也就是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运化失常就会出现腹泻。五更时分正当阴气最盛、阳气未复,在这种特定环境下,虚者愈虚,再加上这个时候昼夜温差大,也就形成了五更泻。春分时天气温差大,人们很容易着凉,也会引起腹泻。

对于五更泻,多喝生姜红糖饮是有效的治疗办法。可以将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用米醋浸腌24小时即可。每次用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以沸水冲泡代茶,经常饮用有止泻效果。另外,五更泻还可服用附子理中丸。

【预防容易在春季复发的精神类疾病】

人心情不畅,情志抑郁时,自然会影响到肝脏的藏血功能,而如果肝气不疏,郁热化火,就会扰乱神明,最终也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进而“气血凝滞脑气”,人就会焦虑狂躁,这也是一部分精神类疾病发病时的表现。

春分时节,可以用刮痧方法预防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刮拭时,用刮痧板的长边,与皮肤成45°,刮拭背部右侧,要从内向外刮拭;再沿着胸部肋骨走向慢慢刮拭右侧的肝胆区,重点刮拭期门穴,中等力度,方向是由内至外。刮至出现痧痕为止。

清明踏青越野,与自然同气相求

【黄帝内经清明养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