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表
2469600000015

第15章 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2)

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武帝时打通西域与汉朝联系的重大事件。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征服了西域,设立潼仆都尉,以此为据点,向西汉进攻,西域成为匈奴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张骞刚出陇西就被匈奴俘虏,扣押11年,终不失节。后来逃出,辘转到大月氏:今阿富汗),这时大月氏已无心报复匈奴,谈判未成。张骞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扣了一年多,最后趁匈奴内乱才于公元前126年逃回。张骞此行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人情。公元前119年,张骞以断匈奴右臂”再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乌孙,派副使到达中亚的大宛、康居今哈萨克)、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等国,扩大了政治影响,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是西汉设立在西域地区管理今新疆地区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出征大宛,击败大宛后,在轮台今新疆库车县东)等地设校尉管理屯田,这是西汉在西域最早设置的军事和行政机构,为后来设西域都护府创造了条件。公元前60年,匈奴右部兼管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与单于不和,向汉朝驻西域的都护郑吉接洽投降,匈奴在西域的潼仆都尉由此罢去,匈奴衰弱,不得进西域。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野云沟附近)统领西域36国后增至50余国),西域都护府是西汉王朝驻西域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从此,西汉王朝政令通行于西域,西域诸国王侯将相成为汉朝委派的地方官员,西汉对西域的统治完全确立。

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是古代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的陆路通道。因中国的丝绸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往来于这条道上的有各国的商人、使臣、学者、艺术家及僧侶,流通在这条道路上的商品有各国精美的手工艺品及珍奇特产,其中最受各国喜爱的是我国精美的丝绸,因而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世界各文明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国联结各文明古国的纽带。古代许多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如我国的丝绸、造纸、印刷、火药等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世界,世界三大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向我国和其他亚洲各国家。“丝绸之路”对古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起了巨大影响。

收复南越

收复南越是西汉王朝经营南方少数民族的措施。南越是秦朝龙川令赵陀代理南海尉据险自守,逐步占领桂林郡、象郡,自立为南越王,后归西汉。吕嘉在南越历相三王,实权超过王室,很不愿意放弃半独立的地位而受汉朝约束。公元前112年,南越相吕嘉反汉,攻杀南越王兴及汉使。武帝派路博德、杨仆率大军10万讨伐,吕嘉兵败逃跑,南越守军大部分投降,后来吕嘉被追兵所杀,南越官员纷纷投降。武帝遂封许多南越贵族为侯,取消南越国,划分其地为南海、苍梧等9郡,南越地区重新成为汉朝中央直属的郡县,从而巩固了西汉王朝的东南部边界。

羌人归顺

羌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今青海湖周围,以畜牧业为主。西汉时羌人受匈奴控制,汉武帝驱逐匈奴,开通了河西四郡,隔断了羌人与匈奴的联系。公元前111年,羌人诸部联合起来并同匈奴联合起兵10万围攻令居今甘肃永登西)等据点,打算逐走汉人,武帝派李息、徐自为率军10万打败羌人,开始设置护羌校尉统领羌族,羌人退出湟水地区回到西海周围,武帝便迁徙内地汉人前往充实河西。以后,羌人时叛时服,并与匈奴通谋,打算夺取河西,结盟订约,准备联合反汉。经过多次斗争,羌人陆续归顺,西汉加强了对羌人的控制。

王氏擅权

王氏擅权是西汉末年外戚王莽专权的先声。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汉元帝王皇后有同父兄弟八人及堂弟王音等。公元前33年,成帝即位,王皇后成为太后,她的大弟王凤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握政权,其余6个健在的弟弟相继被封侯,王音、王商、王根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执政11年后死去,推荐王音继续执政,8年后王音死去,由王商继任执政,王商执政4年生病去职,由王根继任执政,5年后王根生病退位,又推荐其侄王莽执政。直到成帝去世,整整一代政权始终操纵在王氏兄弟叔侄手中,王氏一门担任两千石以上大官的23人,其中9人封侯,形成王氏擅权的局面。从上古到秦汉袁外戚专权尊贵袁从来没有像王氏这样突出的。

王莽代汉

王莽代汉是王莽取代西汉建立新朝的事件。公元前16年,成帝下沼追封王莽父王曼为新都哀侯,王莽继承新都哀侯。公元前8年,王根告退,38岁的王莽被升为大司马大将军执政。王莽辅政一年多,成帝去世,哀帝即位,王莽失势,回到封国。公元前1年,哀帝去世,70岁的王太后当天就接管了皇帝的玉玺,立即招王莽统领禁军主持政事,王莽重新被任命为大司马。王莽执政后,选择了年仅9岁的中山王为平帝。平帝即位3年,选王莽的女儿为皇后,平帝14岁时去世。王莽执政后,一方面排斥异己,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些笼络人心的措施。公元6年,王莽选择了只有两岁的子婴即位,这时,武功今陕西扶风)县长报告,淘井时挖出一块白玉,有红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于是王太后下沼宣布王莽摄行皇帝之事,称为摄皇帝,改元居摄。这样王莽就在地主官僚拥护下,由安汉公到摄皇帝,终于在公元8年,一脚踢开了刘氏政权的招牌,像皇帝一样朝见臣民处理政事,自立为皇帝,王莽代汉,国号新”,以公元9年为始建国”元年。王莽走完了夺取政权的最后一步。

绿林起义

绿林起义是王莽新朝时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王莽代汉后,在托古改制”下,肆意掠夺人民,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公元17年,荆州地区发生饥荒,饥民拥立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风为首领,发动武装起义。不久南阳人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等也率众加入,几个月队伍就扩充到七八千人。起义军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因而被称为绿林军。公元21年,王莽派荆州牧率军两万进攻绿林军,却被绿林军打得大败,起义军发展到5万多人,地方官无可奈何。公元22年这一带发生瘟疫,起义军便分兵转移,下山分散活动,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向西进入湖北,号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风率领北上河南,号称新市兵。王匡等北进途中,平林今湖北随县)陈牧、廖湛聚众千余人响应,号称平林兵。汉朝王室刘玄参加平林兵队伍,后来称为更始将军。公元22年,汉景帝后裔南阳豪族,春陵今湖北枣阳)人刘演、刘秀兄弟乘机图谋恢复,号称春陵兵,与新市、平林兵联合,把队伍归入绿林军。5月,绿林军的新市、平林兵、下江兵联合大破官军,并包围了南阳。

昆阳大捷

昆阳大捷是绿林军全歼王莽主力的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公元23年,绿林军进迫宛城今河南南阳),不断取得胜利,立刘玄为皇帝,建立更始政权,攻占了昆阳。王莽派王寻、王邑率42万大军前来镇压,进攻昆阳《今河南《县北),用冲车和地道攻城,声势凶猛,昆阳城中只有八九千兵在王凤等率领下奋战坚守。刘秀同王风、王常商议,由刘秀率13骑乘夜出南门组织援军,集中各地起义军援助昆阳。6月,刘秀率领各地援军援救昆阳时,刘秀乘王邑、王寻懈怠轻敌之机,率精兵3000人集中冲破官军的中坚阵营,向城里增援,各地起义军奋勇作战,王风、王常率昆阳守军勇猛出击,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歼灭了王莽军主力,王寻被杀,王邑率数千败兵逃回洛阳。昆阳大捷为推翻王莽政权奠定了基础。

王莽毙命

王莽毙命标志着王莽新朝政权的垮台。昆阳大捷后,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各地豪强也打起反莽旗号,王莽在各地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他能够控制的地区只有长安和洛阳。公元23年,绿林军向王莽展开强大攻势,刘玄命王匡领兵北攻洛阳,命申屠建、李松领兵西取武关进攻长安,两路大军进展神速。这时析县今河南西峡)人邓晔起义,响应绿林军。9月,王匡攻下洛阳,刘玄也移都洛阳。与此同时,西路大军势如破竹,很快逼近武关,武关都尉朱萌投降邓晔,邓晔开武关,迎接西路大军。邓晔任命弘农小吏王宪经为都尉,进逼长安,长安周围各县各组织数千人,自称汉将包围长安城,此时王莽已无兵可派,便赦免囚徒,分给武器,组成队伍,但这支队伍一过渭桥便一哄而散。11月1日,起义军攻入长安宣平门,王莽在部分侍卫簇拥下逃跑。2日,市民朱弟、张鱼等响应起义军,火烧宫门,王莽逃到渐台。3日,王莽被商人杜武杀死。经过6年的浴血奋战,绿林军终于推翻了王莽的反动统治,取得了反莽斗争的胜利。

赤眉军

赤眉起义是王莽新朝时发生的又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公元18年,琅讶人樊崇在山东吕县起义,转战泰山一带,一年就发展到上万人。公元22年2月,赤眉军打败官军。4月,王莽派心腹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向赤眉军反扑,妄图一举消灭起义军。起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和王莽展开激烈战斗,樊崇亲率赤眉军参战,由于兵马众多,恐怕在战斗中发生误会,农民军染红眉做标志,所以称为赤眉军”。这一战大破官军,官军死伤万余人,廉丹被杀,王匡狼狈逃走。成昌之战是王莽镇压赤眉军遭到惨败的一次著名战役。此后起义军声势大震,发展到十余万,王莽在东部的统治完全崩溃,赤眉军从此威名远扬。更始政权建立后,当刘玄进驻洛阳,樊崇率20多位赤眉军主要将领去洛阳投奔刘玄。由于刘玄处置不当,他们又于公元24年分两路进兵关中另谋出路。公元25年,赤眉军会师弘农今河南灵宝北),队伍扩大到30万人。同年樊崇立在赤眉军中放牛的15岁的刘盆子为皇帝,与刘玄的更始政权相抗衡,进逼长安。9月,赤眉军攻入长安,绿林军将领大部分投降,刘玄逃到高陵,被地方官软禁,只好投降,不久被暗杀。同年冬,20多万赤眉军在长安无法立足,引军东归,这时已平定了黄河南北,建都洛阳的刘秀正布置好阵势等待着收拾他们。公元27年春,东归的赤眉军同刘秀部将邓禹、冯异在崤山交战,先胜后败,8万多人投降,余部10万东进到河南宜阳,陷入刘秀设置的重围,赤眉军饥饿疲困,斗志尽丧,战败缴械投降。当年夏,樊崇被杀,赤眉军失败,赤眉军失败为刘秀统一全国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刘秀同意全国

刘秀即汉光武帝,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九世孙。公元22年,南阳豪族刘演、刘秀兄弟乘机图谋恢复刘姓王朝,把队伍归入绿林军。公元23年10月,刘玄派刘秀以更始政权使者的名义到黄河以北招集农民军,队伍扩大到几十万,稳定了在河北地区的统治。刘秀在河北站稳脚后,一面派邓禹率军西向关中,伺机向起义军进攻,一面派冯异监视更始政权设置的重镇洛阳。公元25年6月,刘秀在河北柏乡县称帝,7月围攻洛阳,10月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称帝时,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没统一,和全国割据势力和农民军余部比较,刘秀只占据了巴掌大的地盘而已。刘秀称帝后的第一个目标是消灭农民起义军。第一个战场在关中地区,派邓禹向赤眉军进攻,同时在豫西一带以重兵设置防线,利用赤眉军出关东归的时机,把赤眉军镇压下去。第二个战场在河南、荆州地区,分派岑彭、景丹向更始政权余部进行围剿,以稳固洛阳中心区的统治。第三个战场在河北,派吴权等人镇压其他农民军余部。此后又消灭了许多割据势力,主要有秦郡的秦丰、巴蜀的公孙述、安定的卢芳。到公元35年,刘秀派大将岑彭打败田戎后,中南地区基本归属。公元40年,安定今宁夏固原)的卢芳投降,刘秀这才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的大业。

加强君权

加强君权是刘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首先,刘秀着意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不用开国功臣掌握大权,只给予优厚待遇。制度上削弱三公权力,保留三公名位却不授实权,实际处理政务在尚书台,尚书台成为实际权力机构,从而有位的无权,有权的无位,防止大臣擅权。其次,行政上加强刺史的权力,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13州。刺史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把地方长官的大权直接收归皇帝掌握。东汉末改刺史为州牧,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再次,军事上削减地方兵力,废除掌握地方兵权的郡国都尉,实际取消了地方军队,扩大中央军队。中央军队以南北军为核心,南军由卫尉统率,掌管宫城警卫《北军由北军中侯统领,掌管京师卫戍。另外在重要的沿边地区,设边防军,也是中央军的一部分,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君权

加强君权匈奴衰落的开始。王莽篡汉后,匈奴单于利用此机会,控制了西域及东北的乌桓、鲜卑等族,势力日益强盛。初建的东汉王朝因忙于稳定中原地区的统治,无力对付匈奴的侵扰,一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策略。公元46年,匈奴单于死,匈奴贵族间爆发了争立单于的斗争,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裂痕。公元48年,匈奴南边8部共立日逐王比为呼韩邪单于,至五原归附东汉王朝。蒲姑单于率余部继续留居漠北,控制西域诸国,称北匈奴。从此,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刘秀接受了南匈奴的归附,令其入居云中,不久又迁入西河,设匈奴中郎将进行监护。南匈奴分置诸部于北地、朔方、云中、定襄、西河等沿边8郡,协助东汉防御北匈奴的侵扰。南匈奴的依附,极大地加强了东汉王朝的北部边防袁南匈奴入居塞内袁逐渐改变了游牧生活袁南匈奴与汉族逐渐融合,对北部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