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定汉中是刘备争夺汉中作为伐曹前沿阵地的军事行动。汉中是益州的北大门,进可攻关中,退可守益州,是曹操和刘备必争的战略要地。汉中是双方前进的桥头堡,对于刘备来讲,更是生死攸关的战略要地。当时,割据汉中的张鲁于215年投降曹操。219年正月,刘备亲率大军,以法正为谋士,张飞为先锋进军汉中,刘、曹汉中之战开始。同年春,蜀军围困定军山,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东南,地势险要,是汉中西南的门户,如果丢失,汉中不保。蜀军步步为营,四面紧逼,声东击西,在一个夜晚,黄忠率精锐攻击夏侯渊,夏侯渊战死,蜀军夺得定军山。这时,曹军智勇双全的张郃来救,稳住了阵脚,退守阳平关,固守待援,阻挡了刘备的乘胜推进。曹操在阳平关与刘备相持一个多月,下令撤军,放弃汉中,回到长安。刘备定汉中,取上庸,军事胜利达到顶峰。219年7月,刘备在汉中自称汉中王。221年,刘备称帝,都成都,国号蜀,史称蜀汉。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夺取荆州与吴国发生的一场战争,也是吴、蜀两国拼尽全力的一次激烈而残酷的主力决战。从221年7月至222年8月,历时15个月。第一阶段,7月至12月,蜀军发起进攻,破吴军重镇巫县,长驱直入秭归。8月,吴将陆逊统兵5万迎敌,孙吴集四方精英于一线,兵精将猛,遏止了蜀军的进攻。第二阶段,222年正月至6月两军相持于夷陵。2月,刘备亲自率军进攻,吴军在后撤中歼灭蜀军五营,重兵屯于夷陵坚壁,当蜀军进攻到夷陵时已是强弩之末,受阻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第三阶段,222年6月至8月,吴军反攻,经过三次围攻战,全歼蜀军8万,大获全胜。第一战,陆逊用火攻并以优势兵力在夷道破蜀军前锋,阵斩张南。第二战是涿乡歼灭战,陆逊包围刘备所率中军,切断蜀军归路。刘备慌忙撤军,吴军潘璋紧紧咬住追击,围歼蜀军江南主力于涿乡今江北夷陵以西)。第三战是马鞍山之战,刘备率残部与江北黄权军靠拢,在马鞍山据高守险,陆逊督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刘备退回秭归,逃回白帝城。223年4月,刘备死于永安。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一次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夷陵之战蜀国受重创,国力锐减。这次战役后,吴蜀的势力处于均衡状态,但都弱于魏国。
平定南中
平定南中是蜀国稳定后方的军事策略。南中即今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复杂,交通又极不方便,蜀汉在这里的控制力很薄弱。夷陵之战后蜀国内部动乱,益州郡豪族雍阊今云南晋宁)和彝族首领孟获起兵反蜀,杀蜀国的永昌郡太守正昂,又捕新任太守张裔,并押送给孙权。孙权任命维恺为永昌太守,企图分裂蜀国。蜀国胖柯今贵州黄平)太守朱褒、越今四川西昌)彝帅高定元相继反叛,以响应雍阊。东吴也乘机趁火打劫,支持他们叛乱。蜀汉面临丧失南中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蜀国派郑芝到吴国通好。224年5月,吴国派张温出使蜀国,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是关羽被杀和夷陵之战后两国恶化的关系重新和好,对两国共同对付曹魏起了重要作用。吴蜀通好后蜀国又增兵汉中,以防御曹魏。225年,诸葛亮开始对南中用兵,派马忠率东路军由四川宜宾进攻胖柯今贵州凯里),消灭了朱褒的势力。又派李恢率中路军自平夷,直驱益州郡今云南晋宁),他亲率西路军主力渡卢水金沙江)进入益州郡。这时雍阊被部下杀死,孟获代雍阊为主,诸葛亮用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连败孟获野七擒七纵”,孟获心服投降。不久,三路大军在滇池会合,南中四郡越、胖柯、永昌、益州便完全平定。诸葛亮对南中实行羁绊政策,任用本地和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吏,任孟获为蜀汉的御史中丞,民族关系有所改善,南中的局势逐步稳定下来。南中的稳定不仅消除了蜀国的后顾之忧,还成为蜀国比较富庶的后方,为蜀国与曹魏的斗争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诸葛亮六出祁山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他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诸葛亮五次北伐,一次御敌,共进行了六次北伐曹魏的战争。228年正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声东击西,扬言由斜谷取眉,而西出祁山,想一举夺取陇右。由于马谡失街亭,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同年12月,诸葛亮第二次北出散关,围陈仓,由于魏将郝昭早有准备,据城坚守,诸葛亮围城二十余日,粮尽而还,斩魏追将王双。229年春,诸葛亮第三次出师北伐,派陈式西出阳平关,攻取魏武都、阴平二郡,由于二郡深入蜀地,曹魏救二郡鞭长莫及,诸葛亮这次出师取得小胜。230年9月,魏曹真三路伐蜀,诸葛亮命李严率军两万入汉中,自己迎敌,正巧大雨连降30多日,魏军退兵。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出师北伐,再出祁山,魏将司马懿坚壁防御,用张郃、郭淮迎击蜀军,蜀军粮尽,退回汉中,张郃追击蜀军,在木门天水西南)中伏毙命。234年,诸葛亮率军十余万由斜谷第五次北伐,约吴东西呼应。4月蜀军至眉,渭水之南原,司马懿先期渡渭,也在南原背水驻扎,短兵相持,阻止蜀军渡渭水,司马懿坚壁不战,以待蜀军粮尽退还时追击,诸葛亮也下定决心,持久相抗‘《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8月,东线吴军失败,诸葛亮积劳成疾,加上东线传来坏消息,病死在五丈原,蜀军退兵,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战争结束。诸葛亮北伐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就全局来说是失败了,主要原因是魏蜀两国力量悬殊,这实际上是一种以攻为守的策略。
石亭之战
石亭之战是孙权为配合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于228年在淮南与曹魏进行的一次战役。228年,魏明帝下令三路进攻孙吴。曹休南下合肥向皖城,满宠率豫州之众南下夏口,司马懿从宛南下江陵,牵制吴国上游之兵。随后魏明帝又命贾逵援助曹休,与曹休合兵后南下,但曹休建功心切,率10万大军深入。8月,孙权亲到皖城坐镇,令陆逊为大都督,统兵九万迎敌,陆逊自率中军,迎战曹休。曹军设伏石亭今安徽桐城西南)反被陆逊反包围,曹休军大败,撤退时归路又被吴军切断。适值贾逵援兵赶到,救出曹休,曹军辎重尽失,死亡万余,曹休战败,气愤身亡,但是吴军无力扩大战果,只好班师凯旋。石亭之战是三国对峙时期孙吴与曹魏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
孙权三围合肥新城
三围合肥新城是孙权与曹操争夺安徽合肥的军事行动。230年,魏将满宠在合肥旧城西30里的险要地势上建新城,故意示敌以弱,以骄敌心。同年,孙权来攻新城,不克而还,这是孙权一围合肥新城。233年,孙权亲率大军再攻合肥新城,由于城池坚固,孙权逗留20多曰不敢下船,满宠料定孙权要撤军,在撤退时上岸耀兵,以示有余”,暗中埋伏6000多人,孙权果然上岸,遭满宠伏兵突袭,伤亡数百退走。234年,吴蜀联合大举攻魏,诸葛亮由斜谷北进关中,孙权在东边北上,东西策应,孙权亲率主力,三围合肥新城。魏明帝曹敷亲征,未到寿春,孙权退走。孙权三围合肥新城都以劳师动众不克而归,这是孙吴势力不济的结果。
诸葛恪用兵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