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新婚夫妇必读:新婚生活枕边书
2471000000019

第19章 新婚与生育(3)

该避孕方法和体外排精法一样容易失败。因为在正式射精前已有少量精液进入阴道。压迫尿道不完全,部分精液射入阴道,在阴茎抽出阴道前稍不注意。放松了对尿道的压迫,尿道内残留的精液仍会流入阴道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避孕失败。

事后如何避孕

如果避孕措施使用中有失误,或在未避孕的性生活后或用体外排精法、安全期计算不准、避孕套破损、宫颈帽位置不对、短效口服避孕药漏服两粒以上:以及放宫内节育器后检查才发现已经脱落,如果上述各种避孕措施使用中有失误,千万不要束手无策、坐失良机,应及时采用事后补救避孕法,绝大多数补救者可以避免怀孕。

事后避孕法可以在房事后紧急使用,也可以在月经来潮前及月经未到期时使用,但不适用于已经确诊怀孕的人。紧急避孕法有宫内节育器及避孕药物等不同方法。

房事后紧急使用激素类药物补救避孕作用,最好到计划生育指导部门或妇幼保健部门,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常用以下的方法:

1.53号(或其他探亲类)避孕片8粒法。房事后即刻或次日晨,最晚不超过48小时口服1片,后每晚服1片,连续服3晚,继之隔日晚1片连续服4次,总量不少于8片。

2.雌孕激素法。房事后72小时内服炔雌醇0.1毫克,左旋18甲基炔诺酮0.5毫克,12小时再重复服一次。

3.丹那唑400~600毫克,于房事后48小时内服,12小时重复一次。

4.米非司酮(息隐),于房事后5天内口服一次即可。

5.在边远缺药的地区可采用大剂量雌激素法。房事后尽早用乙底酚25毫克,每日2次,连用5天,可有呕吐反应,且较重。

此类药物按以上方法服用后,如果当时还没有排卵,药物可能抑制排卵,如果已经排卵,甚至已经受精,药物可以干扰受精卵的正常运送,并改变子宫内膜发育,使受精卵不能种植,达到避免怀孕的目的。

§§§第三节避孕与健康

宫内节育与并发症

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偶可发生如下并发症:

1.昏厥:上环时由于扩张子宫颈门或术中反复刺激,偶可引起过强的血管——副交感神经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缓慢或不齐,重者可昏倒或出现心脏停跳。遇此情况,应立即使患者取头低平卧位,吸氧,注射阿托品或静脉推注葡萄糖等治疗,一般可行缓解。

2.出血:由于避孕环与宫壁接触,引起收缩,导致子宫内膜局部破损时,可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引起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经服止血、调经药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3.血带:少数带环的妇女非经期可有血性白带淋漓不净,或白带混有血丝。这是由于避孕环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影响其修复,或宫内膜继发感染所致。经消炎、止血治疗后如不愈,应取环。

4.疼痛和环被排出:上环后小腹阵发性坠痛,多是由于子宫强烈收缩所致。宫内放置节育器,则可经常刺激子宫的“排异性”收缩,尤其避孕环过大,或位置偏下者症状更明显。明确诊断后,应取环,再换一略小的环。避孕环质过软者也易被排出。只有在节育器的大小和支撑力与子宫腔的形态和收缩力间的关系达到相对平衡时,才无疼痛症状及节育器被排出现象,并可发挥良好的避孕效果。

5.感染:一般经过严格检查和筛选后,上环者不会立即发生严重的生殖道感染。但是,如上环操作不慎放置后未注意卫生,则可引起盆器感染。于术后2~3天出现下腹部隐痛,逐渐增剧,并伴有体温升高,阴道血性排液,应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6.损伤: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操作很简单,只要把其送至宫颈口,通过颈管安放在子宫底部即可。因此,通常不致造成生殖道损伤。但若施术者技术水平低,上环操作不够轻巧,用力不均,可导致宫颈裂伤或子宫穿孔。或由于安放避孕环的方向与子宫实际方向相反,如后位子宫,却错误地将环向前方放置,则会导致子宫前壁穿孔,并可将环经子宫破口放入腹腔——“环外移”。若子宫受损部位未伤及大血管,则患者可仅有一过性腹痛,无内出血休克症状;若子宫穿孔同时损伤血管,患者可出现头晕、眼黑、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腹腔内出血、失血休克症状。必须立即开腹取环,修补子宫破裂孔。

若宫内节育器质地较硬,或有棱角,放置不正时,可戳入子宫肌壁,导致“环嵌顿”,此后,随宫缩增压,环可被挤入腹腔,导致“环外移”。

7.妊娠:在放置宫内节育器时,可能已经早期妊娠,未发觉,放环后可引起流产;或由于环位置下移,或虽环仍在原位,但因失效而怀孕。上环合并妊娠时,如任其继续发展,可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应及早终止妊娠,同时取出避孕环。

近年来发现上避孕环者输卵管妊娠的发生有增加倾向。因此,上环的妇女,一旦出现月经过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尤其同时有下腹一侧疼痛时。应警惕有可能是输卵管妊娠,应及时就医,通过临床妇科阴道检查。尿妊娠试验以及B型超声波等综合检查,可明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药物对避孕的影响

一、带环妇女切勿滥用宫缩剂

有许多宫内安置避孕环的妇女,由于月经过多,或经血淋漓不净,为了止血或“打瘀”,往往私自服用益母草膏等药物,常造成不良后果。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避孕环是由有一定强度的塑料或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种类繁多,有单环、麻花双环、T形环,盘香环等。环在宫腔内与宫内膜呈多点或线形接触,当妇女服用宫缩剂后,由于药物作用可引起宫壁的肌肉阵发性或持续性收缩,过度的宫缩可将避孕环经开大的宫口排出体外——即所谓“环脱落”;若环下移,使环一部分脱出宫口之外,一部分留在宫腔之内,则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小腹坠痛的症状;若宫口紧闭,宫缩力不能将环经宫口排出时,则环势必嵌入子宫肌壁内,造成“环嵌顿”。当子宫肌壁有薄弱处。或持久的收缩可将环经子宫肌壁的薄弱处挤入腹腔——即导致“环外游”,须行开腹手术取环。

因此,宫内上避孕环的妇女应忌用益母草膏、麦角新碱及催产素等宫缩类药物,以免发生意外。

二、避孕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避孕药的不良反应几乎均是由其所含的雌激素所引起。应用避孕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程度主要决定于避孕药成分、雌激素含量、应用的剂量,给药的途径及个体的素质等因素。

避孕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如下几个方面:

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少数妇女在服药后可出现轻度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无力、食欲减退,困倦、乳房胀、腹胀,有的妇女有头胀、头痛、胃痛、腰痛等。个别人出现皮疹。

哺乳期妇女服药后奶量减少,有的妇女服药后有阴道出血。

应用长效避孕针的妇女,有少数人发生注射部位局部潮红、肿胀,甚至注射后出现“过敏休克”反应。

应用长效避孕药片者,可出现白带增多。母亲哺乳期服药其婴儿有乳房增大等不良反应。不过,母亲停服避孕药后2~3个月时,婴儿乳房即可恢复正常。

通常,应用避孕药后轻度的不良反应不需处理。若坚持用药2~3个月后,有些药物不良反应可自然减轻或消失。

有较严重的类早孕反应者可服用维生素B(下标6)10毫克,每日3次。症状可缓解。

嗜睡困倦影响工作者,可饮浓茶或服咖啡因0.03克,每日2次。

出现较严重的皮疹者,应停药,可服维生素C300毫克,每日3次;扑尔敏4毫克,每日2~3次,以脱敏,解毒。

注射避孕针后出现憋气,出冷汗、口唇青紫、四肢厥冷,脉搏细数,微弱及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应就地抢救。及时给患者吸氧、保温,注射脱敏及抗休克药物。只要救治及时,不致发生意外。

白带增多者,应注意阴部卫生,可使用阴道自用灌洗器,每日用温开水冲洗阴道,或服用中药止带片(内含椿根皮、白术、山药等药物),效果较好。

三、“突破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妇女应用避孕药期间出现的阴道出血,医学上称之为“突破性出血”。

服用短效避孕药出现的阴道出血,多与“漏服”避孕药有关。漏服引起的服药期间出血常与漏服次数成正比。漏服药的次数越多,阴道出血的发生率也就越高。因此,避免漏服,可防止阴道出血的发生。

少数妇女,虽按期服药也可有阴道出血现象,这是由于其体内雌激素量不足所致。应根据阴道出血量的多少进行治疗。若妇女仅有点点滴滴的阴道出血,不用带月经垫,可每晚加服半片避孕药或另外加服炔雌酮0.01~0.015毫克,一直加到服完22片药为止。

若妇女阴道出血量多,犹如平日月经血量,就要当月经处理,应于见血的当天晚上停服避孕药。从这一天算起,直到第5天再开始服下个月的避孕药,并每晚加服半片避孕药,或外加炔雌酮(用量同上),以防再次出现阴道出血。

应用长效避孕针后出现的不规则出血,多由于药物抑制卵巢功能,体内雌激素不足,致使宫内膜营养不良而发生。应补充雌激素,可服炔雌酮0.0125~0.025毫克,一直服至下次注射日为止。因避孕针内含雌激素,故注射后可不必再服雌激素。

注射长效避孕针后。若阴道长期出血不止,血量不多,可口服避孕片1号或2号4天。进行“药物刮宫”——即激素药物突然消退,使内膜失去营养而剥脱。另外,在注射避孕药第11天起再加服避孕药1号或2号,连服4天,作为“药物性刮宫”,以缩短下次月经周期。

若应用避孕药后阴道出血治疗反复无效时,应停用避孕药,行妇科检查,以除外生殖器有无肿瘤或炎症。必要时应行B型超声波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再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四、哪些人不宜应用避孕药

避孕药适合于身体健康、生育能力旺盛的育龄妇女。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应用避孕药避孕。

避孕药进入人体后,经肝脏解毒,由肾脏排泄,因此,急、慢性肝炎、肾炎、肾盂肾炎、肝肾功能不良者不宜使用避孕药。

避孕药能否引起或加重癌瘤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尚未发现长期应用口服避孕药者有肿瘤发病率增加的证据。不过,对某些原已有癌前病变,或癌瘤家族史,或乳房内有肿块的妇女,应避免使用为妥。

个别妇女在服避孕药期间,血压暂时升高,有原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及肺原性高血压等患者,服避孕药后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果服药后血压有继续升高的倾向,应停止服药。

若妇女既往或目前患有动静脉血栓栓塞,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原性高血压及血液病者,服避孕药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最好不用此药。

服用避孕药可能引起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暂时性降低(可逆性)。故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有糖尿病前期病史,如妊娠糖尿病史或分娩过巨大胎儿史者,服避孕药时,应定期复查葡萄糖耐量试验,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糖尿病患者最好忌用。

内分泌功能紊乱如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应暂时不服用避孕药,以防加重病情。

长期服用含大量雌激素的避孕药有促进子宫肌瘤生长与增大的不良反应。若服避孕药期间发现子宫上出现肌瘤,应及时停药。

哺乳的妇女。如果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时,宜暂缓服用。因为服避孕药后多数人奶量减少。且服用长效口服避孕药可影响婴儿乳房增大。不喂奶的妇女,应及早服药。流产后的妇女,最好等待来一次正常月经后再服用避孕药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