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每天懂一点高血压防治知识
24810600000023

第23章 用药的细节(3)

在多数患者眼中,服药应该按照疗程,因此高血压患者都曾问过医生:“服用降压药一个疗程是多长时间?根据我的情况应该服用多少个疗程?” 对于患者的这个问题,专家指出:“降压药的服用根本不存在疗程的概念,一旦患有高血压,患者必须长期甚至终生用药以控制病情。”因为对于任何一种降压药来说,能够平稳降压才是最大的目的,断断续续地服药非但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导致血压的波动,从而引起更多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尿毒症等等。

虽然降压药没有疗程的说法,但有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对药量进行调整。例如,有些患者长期服用一种药物后效果不明显,这时医生就会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药量、药种的调整,增加药量或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来控制血压。

消炎药,高血压患者的“禁药”

某高血压患者,长期按时服药,可血压仍然居高不下。于是,主治医生换了另一种药,可是仍然没有起到降压效果,最终,主治医生仔细询问了该患者的病史,结果发现该患者长期腰腿疼痛,因此经常服用消炎痛。如此一来,该患者服药无效的原因终于找到——消炎痛。

作为常用的非甾体消炎、抗风湿、止痛类药物,消炎痛常被患者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消炎痛类的消炎药却属于禁用药物,因为消炎痛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发挥药效,而前列腺素存在于人体内的重要的组织器官与体液中,有非常大的活性,能够有力舒张血管,扩张外周动脉,从而降低血流阻力;同时,还能够扩张肾部动脉,从而使肾部血流量增加,从而加大尿量,减少血液容量。无论是以上哪一种作用,都会导致血压降低,然而使用消炎痛以后,前列腺素的合成会受到抑制,从而使前列腺水平大大降低,这将使血管大力收缩,如此一来,血压会大幅度上升。

因此,对于前列腺素水平较低的高血压患者来说,使用消炎痛类的消炎药只会加重病情。

降压药不分年龄

2004年,英国高血压学会根据上个世纪末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一份AB/CD方略,该方略提出,对于初次使用降压药的患者来说,要根据年龄段来选择降压药。该方略推荐年龄低于55岁的患者使用A(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者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或B(beta阻断剂);而年龄高于55岁的患者则应首选C(钙通道阻断剂)或D(利尿剂)。

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却反对以55岁作为判断治疗用药的标准,甚至提出对于普通患者来说,不应该以年龄作为用药的依据。爱尔兰高血压治疗中心知名医师对近200名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年龄与不同种类降压药的效果并无关联,因此不应该将年龄作为选用降压药种类的主要参考因素。

忌临睡前服降压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担心夜间出现突发情况,因此会在临睡前服用一次降压药,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诱发脑血栓,甚至导致脑中风。

人体从临睡时开始体力活动会减少,因此血压趋于平稳或下降。入睡后则会出现大幅下降,有时降幅会超过20%,特别是入睡两个小时后,血压下降幅度最大。而降压药往往在服用两个小时以后药效会达到最高点,因此,如果在临睡前服用降压药,往往会导致血压过分降低,从而使心、脑等器官供血能力下降,引发“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即由于血压明显下降而出现耳鸣、眼晕、偏瘫等症状。

降压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选药、服药,不仅要避免临睡前服药,还要将服药的时间提至入睡前3~4小时,以防降压药的药效与入睡后血压下降低谷形成交集而引发的脑血管疾病。

解读降压药失灵的秘密

目前控制高血压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服用降压药。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中,约四分之一的患者选择服用降压药来缓解病情,而能够成功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只占约6%。对此很多患者会提出质疑:自己已经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了,为什么血压还是降不下来呢?

其实,除了患者没有根据治疗方案正确服药以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药效的发挥,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会有所差异,这主要表现为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承受性。例如,老年患者对利尿剂的敏感性较高,而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则很差。

(2)摄盐量过多:如果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不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那么其体内会出现血容量增多的情况,这会加重血管的负担,同时也能降低降压药的药效,特别是正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的高血压患者,影响会更加明显。

(3)患者病情复杂:有些患者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属尚未被诊断出来的继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长期未能控制,出现并发症和合并症,多种病症同存。如此,选用的药物和剂量难免受到许多限制,影响治疗的效果。

(4)用药不合理:目前用于降压的药物种类繁多,然而有些大多数患者服用后效果明显的药物未必适用于个别患者,即使能够发挥药效,药物剂量的选择也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才能准确确定。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并不容易,但是只要能够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药物的种类与剂量,那么降压效果一定会非常乐观。

(5)其他药物的干扰:高血压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患者难免会发生其他疾病,而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副作用或对降压治疗造成干扰。常见的有消炎药、以及减肥药等激素类的药物,因此患者在服用前要向医生说明情况,以求将药物之间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或消除。

(6)食物造成干扰:临床证明,有些降压药在饭后服用不但会延迟药物发挥的时间,还会明显降低药效,例如人在空腹时服用卡托普利等药物会成功吸收60%~70%的有用成分,而在饭后服用,则仅能吸收30%~40%。

(7)吸烟酗酒:即使是没有患高血压的普通居民也要戒烟烟限酒,患有高血压的病人一旦放任自己吸烟喝酒,那么会严重影响药效的正常发挥,甚至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8)功能的减退:人体的某些脏器功能会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它们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药效的发挥,特别是当心脏功能减退、肾脏血流量减少和肝脏代谢能力减弱的时候,药物对人体的作用会直接降低。因此,老年患者在用药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在人体中代谢的因素,避免药物沉渣在体内过多沉积。

降压药,抑郁症的祸源

抑郁症是社会上常见的疾病,患有这种病的人通常表现为心情长期低落,情绪不佳。调查显示,抑郁症的发病者中,老年人居多、女性居多,目前,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尚未明确,但很多专家称抑郁症很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社会经历、神经内分泌失调和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引起的。另外,很多药物也能引发抑郁症,医学上将由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称为药源性抑郁。

很多价格低廉的复方降压药中,主要成分是利血平,这是一种从萝芙木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利血平属于中枢镇静剂,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就被广泛应用于抗高血压领域,然而临床证明,很多患者在长期服用利血平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严重者甚至会自杀,研究表明,利血平所引发的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耗竭能够使患者产生抑郁倾向。当然,肼苯哒嗪、心得安等其他降压药也会使病人出现心理障碍、情绪低落等现象,因此,一旦高血压患者在长期服药后出现骄躁、愤怒、紧张不安等症状,家人要给予高度的关注,特别是当患者的抑郁情绪会引发血压上升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如果高血压患者本身患有焦虑抑郁障碍,那么就要尽全力避免药源性抑郁,患者可以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这类药物不但疗效好,副作用也小,同时很容易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

临床上,焦虑抑郁障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惊恐发作,即出现间断性的胸闷、心悸、胸痛、呼吸障碍、严重时会出现窒息感甚至濒临死亡的感觉。另一种为广泛的焦虑,如突如其来的紧张,心情低落、焦躁烦闷、睡眠有障碍,同时还会伴有自主神经不平衡的症状入心悸、气促、胸闷、出汗、胸痛、口干等),或出现运动性不安(如口唇发麻、手指肌肉震颤,坐立不安,紧张性疼痛等),同时伴有血压增高、心跳过速等现象。通常,当患者连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落,并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三项以上时则可以初步确认为是抑郁障碍患者:丧失自信、兴趣锐减、开始出现自闭倾向、自觉病入膏肓、忧心忡忡、有寻死的念头等。

药源性抑郁的患者通常具备以下三种特征:

(1)曾有过情感性的疾病,情绪容易受到刺激,波动比较大;

(2)抑郁的典型症状在用药数日到两年内出现,症状的明显度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在减少剂量或停药后,症状得以缓解,然而再次用药后,症状又会出现。

(3)病人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已、烦躁不安,对事物明显缺乏兴趣,自信心降低,体乏,睡眠障碍,严重者甚至会自杀。

冬季降压方法更讲究

在寒冷的冬季,高血压发病率会急剧增加。专家指出,在寒冷的季节里,为了抵御寒冷的侵入和减少体温散发,毛孔会紧闭,这样一来,就会加大血管的阻力,从而引起动脉血压的上升。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硬化现象,血管壁的弹性非常差,有约70%的脑中风患者在冬季发病。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冬季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

高血压是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慢性疾病,因此患者更倾向于能够长期、平稳降压的缓、控释制剂药物,因为这样就可以减少服药次数,然而,在服用不当的情况下,缓、控释制剂的药效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服用这类药物时,有些病人擅自减少药量或者因为难以吞咽而将药片掰碎或嚼碎服用,这样不但很难达到治疗目的,往往还会导致药物中毒。专家强调,缓、控释制剂药物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通过特殊的成分形成了隔膜控制药物的释放形式,但一旦药片被掰碎或分割,药物会快速释放,因此,这类药物绝对不能分割服用,而是整片吞下后,用温热的开水送服,必要的时候可以多饮水。此外,进入腹中的食物也会影响药效,患者一定要根据药品说明以及医生的嘱咐掌握服药与用餐的先后顺序、时间间隔。

常见的降压缓释片服用注意事项:

(1)硝苯地平缓释片:一天两次,1~2片/次,整片吞服,否则会使血压骤降或心跳过速等不良反应;

(2)倍他乐克:一天一次,每天早晨服用,剂量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可以掰开服用,但不能压碎或嚼服,否则会导致心动过缓;

(3)波依定:一天一次,晨服,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而定,整片吞服,不能掰、压或嚼碎服用,否则会使引起低血压。

在漫长的降压治疗中,高血压患者要妥善选择药物与剂量选择,同时还要遵循科学的服用方式,根据血压及病情来确定采用单独用药还是联合用药的方法来治疗。病人在应用降压药成功控制血压后,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但不能突然停药,否则会因血压波动巨大而引发其他不适症状。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

中医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辨证有很多种研究分型,随着高血压病患病者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只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另外,由于降压药物的普及,很多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真正出现阴虚、阳虚特别是阴阳两虚症状的患者非常少见。因而单纯地简化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甚至简单地辨为阴虚阳亢对于高血压的判断有失偏颇。

多年以来,我过高血压研究小组对近3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气血的阴阳辨证。其中男性占170人,女性占130人。年龄在40岁~60岁之间的有120人,在61岁~90岁之间的有180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患者,但是60岁以下的患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如果从虚实的角度进行划分,单纯实证者为100人,单纯虚证者为35人,虚实夹杂者居多,为165人,并且随着病期的延长,虚证案例会逐渐增多;如果以脏腑进行辨证,则心虚证患者最为多见,约占145人,肝脏虚证、肾脏虚证的患者次之,肺虚证、脾虚证患者则较为少见,在心虚证中又以心气虚证最为突出。

现代医学对于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疾病的研究逐渐深入,这也为中医对于此病的认识与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借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高血压病的病因是遗传敏感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发生损害,早期表现为血管痉挛、血管硬化、变窄,而后期则会波及心、脑、肾等器官,高血压是引发冠心病与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