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每天懂一点高血压防治知识
24810600000029

第29章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2)

低血压发作时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出虚汗等,然而有时也与血压升高时的表现相类似,因此对人们的准确判断造成很大的干扰。一旦患者发现自身情况异常,一定要先测量血压,不要贸然服药。预防低血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坚持运动,合理膳食,形成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的情绪。

(2)洗浴时要格外小心,尽量不要蒸桑拿,缓慢起立,以防晕厥,另外,还要尽量减少盆浴时间。

(3)慎用血管扩张剂,镇静降压药等药物。

(4)另外,夜间入睡前要将头部垫高,这样可以帮助减轻低血压症状,适当用冷水与温水交替来洗脚,多摄入鸡蛋、乳酪等易消化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密切关注血糖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伴随血糖升高的症状,而当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的时候,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会加倍递增。

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脂血症被公认为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因素。通常,医生通过对血压、血脂的检测来判断血压和血脂是否存在异常。然而,糖代谢异常却很难被发现,首先,高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其次,以老年人为首的部分糖代谢异常患者通常在早餐后血糖会升高,而空腹时血糖标准正常,因此若仅测量空腹血糖时,这类患者很可能会被漏诊。

2006年,我国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约54%的高血压患者伴有高血糖。我国针对冠心病等患者的调查显示,约八成冠心病患者存在高血糖症状,然而在空腹检测中,有近2/3的高血糖人群会被漏诊,可见,高血压患者伴随高血糖的现象非常普遍,然而被漏诊的情况更普遍。专家指出,早发现、早预防是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的关键,也是降低发生心血管等恶性事件发生的重点所在。经过糖耐量检查而被确诊为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采取治疗行动,改变不合理生活习惯的同时要合理用药,使血脂、血糖、体重、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降糖期间,如果能将血压降至120/80mmHg以下且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降至1.82毫摩/升以下,就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如何治疗高血压合并痛风

高血压与痛风是两种相互关联的疾病,二者相互影响,因此并发的几率也非常大。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合并痛风的概率高达10%,而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概率则超过30%。

可见,高血压与痛风可之间存在的密切的关系,更为严重的是,大多数降压药对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加重人体内尿酸的浓度,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或痛风。

鉴于高血压与痛风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正确选用降压药方可避免痛风的发生或加重。

(1)服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既能有效降压、预防和治疗心肌增厚、保护心、脑、肾等器官、改善心力衰竭,又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促使尿酸加速排泄。

(2)服用钙拮抗剂中的氨氯地平。钙拮抗剂类药物品种繁多,不同种类的钙拮抗剂降压效果不同,对于胰岛素、肾上腺皮质素分泌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对于血尿酸水平也有不同影响。在钙拮抗剂中,硝苯地平、尼卡地平会起到提升血尿酸水平的效果,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来说,以上两种钙拮抗剂应禁用。相对于硝苯地平和尼卡地平,尼群地平与尼索地平对血尿酸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对血尿酸则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当高血压合并通风的患者选择降压药时,要首选这两种药物。

(3)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中的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中的普萘洛尔、纳多洛尔等药物会阻碍尿酸排泄、提升血尿酸水平,因此不适合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服用。而美托洛尔、倍他洛尔等药物对尿酸排泄的影响非常微小,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服用。

(4)慎服利尿剂。利尿剂是常用于临床上的降压药。而此类药物的主要通过增加人体排尿量与降低人体血液容量来控制血压。在利尿剂类药物中,呋噻米、氢氯噻嗪、依他尼酸、氨苯喋啶等药物以及它们的复方制剂不仅能血尿酸水平,还会促使肾脏尿酸盐沉积。因此,高血压合并通风、肾结石等病症的患者应该禁止服用这些药物。

此外,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在服用抗痛风类药物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此类患者在痛风发病初期若仅出现血尿酸过高而未出现关节疼痛等痛风的典型症状,那么患者可以服用降压药或者非药物疗法来治疗。通常来讲,这类患者如果能够很好地控制血压,那么其升高的血尿酸水平也会缓慢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无需服用促尿酸等排泄类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患者只能在上述治疗无明显效果且连续半年血尿酸水平高于550微摩尔/升时才能考虑在使用降压药的同时加用促尿酸排泄类药物。

其次,当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时,如果伴随关节疼痛的现象,可以服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来止痛。当使用上述两种药物后仍无效果时,则可以服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再次,当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处于痛风发作间歇期或慢性期时,可通过服用丙磺舒、痛风利仙、磺砒酮等促进尿酸排泄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在这一基础上加服别嘌呤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来增强治疗效果。需要加以注意的是,这类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后应该多多饮水或者服用碳酸氢钠来使尿液简化,同时应该避免服用青霉素、维生素B1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痨药、阿司匹林、核酸等降低尿酸排泄量的药物。

另外,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更需要注意保证合理的作息制度,在饮食中减少盐、脂肪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避免吸烟酗酒,同时还要多饮水,多运动。

警惕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统计结果显示,在我国约1.6亿的高血压患者中,大约有20%~40%的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症状。临床研究发现,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脑卒中、猝死的概率明显大于没有左心室肥厚的患者。

那么,左心室肥厚是如何形成的?心室肥厚有逆转的可能性吗?患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左心室肥厚的形成。

高血压对于人体的危害数不胜数,常常能够使患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高血压带来的痛苦。原发性的高血压发病很慢,然而对身体的损害却是持久的,很多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然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后,种种由高血压导致的疾病都会找上门来,让人防不胜防。

早期的高血压通常仅仅体现在为心排血量的增加与全身小动脉张力的增大,而不会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如果患者在这时不能有效控制血压,那么高血压就会持续发展,从而使全身大、中、小动脉发生病变,如果此时过度激活神经内分泌,最后将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心脏超负荷、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以及心肌能量异常代谢都属于正常现象,而这些疾病将最终导致心肌细胞肥大与心肌间质纤维化,在临床上,就会出现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有向心性肥厚、扩张性肥厚、不对称性肥厚之分,医学上通常采用心脏彩超和核磁共振的方法进行检查核实。

(2)左心室肥厚是否可以逆转?

左心室肥厚的逆转是很多患有此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有许多患者急于求成,在治疗仅仅一个季度之后就开始做心脏彩超来检查药效。其实,高血压对患者体内器官特别是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所带来的损害并不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加强治疗就能根治的。想要彻底消除延缓或逆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其次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据悉,心脏等器官损害或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该下降到130/80mmHg以下才算到了安全的水平,大多数患者需要至少半年的治疗才能见效。

(3)左心室肥厚患者应该如何选择降压药?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ACEI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即ARB类;钙离子拮抗剂,即CCB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a受体阻滞剂六大类别,每一种降压药降压的药理各不相同因此其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ACEI类药物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有效率高达60%~80%;CCB类药物仅次于前者,约为63%~72%;ARB类药物约为50%~70%;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约为50%~70%;a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约为50%~60%;而利尿剂主要为4%。

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在保证血压达到合格标准的前提下,首选能够显著逆转左心室肥厚的降压药。对于所有的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是根本目的,因此不要为了逆转左心室肥厚而增加降压药的剂量,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血压骤降。同时,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更要注意,不要将舒张压降得过低,否则将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每位患者对于降压药的反应不尽相同,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降压药的疗效,因此采取小剂量、多药种、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手段。

保护听力,防患于未然

高血压病对患者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该疾病会以血管为主要病变渠道,一旦控制不当,将会殃及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循环,例如,内耳微循环,当内耳出现缺血缺氧等症状时,人听力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不加以及时防治,将对听力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

对于近十年来我国流行病的调查显示,高血压发病率与发病危险系数与日俱增,每年为数300万的新患者使这一疾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医学报告称,高血压是导致突发性耳聋以及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症的主要因素。高血压会引发高频平均听阈的病变,因此被称为是加重听觉退化的内在原因。在患者年龄递增的同时,听力的损害也会愈发地明显,患者会逐渐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另外,高血压还能够影响血液流变的特征,影响血液粘滞性,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影响前庭系统的运转,使患者出现听力降低、甚至逐渐丧失的现象。

因此,定期检查听力功能也逐渐被高血压患者提上日程。

主动脉瘤,人类健康的“杀手锏”

主动脉瘤指的是胸部主动脉、腹部主动脉的扩张性病变。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预防与治疗也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此非常危险,当高血压患者伴随主动脉瘤时,病人已经处于极度危险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主动脉瘤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另外,一种叫做马凡综合征的遗传病也是导致主动脉瘤的常见病因。高血压与夹层动脉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约有80%以上的夹层动脉瘤患者为高血压患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中层坏死,当高血压患者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波动幅度时,他的生命就处于极度危险中,因为大幅波动的血压随时可能引起瘤体的破裂,从而引发死亡。

主动脉瘤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两种,一是压迫,即扩张的动脉瘤会对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例如,当压迫气管时,则很可能使患者咳嗽或导致其呼吸障碍;当压迫食管时,则会造成患者难以吞咽;当压迫喉返神经时,会使患者声音嘶哑;当压迫上腔静脉时,就会使面部、颈部和肩部静脉发生怒张或水肿。二是疼痛,即引起程度不定的胸腹局部或全部剧痛。大多数患者时常会突然感到胸部与背部剧痛,有时甚至会延及腹部、四肢以及颈部,另外,一旦起病很快就会达到高峰,就算用止痛药也不能轻易缓解疼痛。患者虽然会因为剧痛而出现休克、焦躁、出虚汗、心率过速等症状,然而大多数患者的血压都会持续升高。因此,年龄在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胸背部剧痛的现象,千万不能拖拉隐忍,一定要及时行医,以免使病情在短期内迅速加重。

对于主动脉瘤的诊断,最主要的方法是及时做B超、MRI、CT和EBT。虽然有些基层医院并不具备这方面检测的条件吗,但是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初步的鉴别。一旦患者被确诊为主动脉瘤或被高度怀疑为主动脉瘤患者,则必须加以重视,若在无手术条件的医院,可以先采取以下三项措施进行保守治疗:

(1)采取紧急降压措施,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10mmHg之内,以减少瘤体的张力,阻止瘤体破裂与出血。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减少血压的波动,这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手段。

(2)用镇痛镇静类药物,使患者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

(3)保持排便通畅,严防排便苦难等因素导致血压的上升。在保守治疗时,要按期用影像等手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动脉瘤有迅速扩增甚至破裂的情形,或有重要器官发生供血不足的情况,则应该采取紧急措施,必要时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瘤最根本最安稳的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医学上采取介入治疗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法,经验证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已经近乎100%,这种方法不但创伤小、易恢复而且并发症也少,特别适宜年龄大、合并症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