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24831000000027

第27章 提高孩子竞争力的“13个法宝”(3)

2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性格较好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往往都比较强,这种良好性格包括开朗、自信、友爱、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这些性格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而且会合作得很好。

3使孩子养成有礼貌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

妈妈要引导孩子在交往中对同伴采取友好的态度,不逞强、不霸道。例如不要和同伴争着做游戏中的主角;不欺负弱小的孩子;友好地对待每一个人;用商量、请求的口吻与他人说话;无意伤人时要道歉,请求原谅。

4为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

要训练孩子的合作性思维,应该保证孩子经常有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应教会孩子与同伴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妈妈应想办法为孩子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5要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交朋友

妈妈要教会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孩子在和朋友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中,增加知识,增进情感。有时候孩子的做法可能不恰当,会产生一些矛盾,妈妈要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解决矛盾。在交往过程中,应该教育孩子平等待人,言而有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要轻易地怀疑、怨恨、敌视他人。

6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要引导孩子融入集体中,有集体荣誉感。例如班里建图书角,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书捐献出去,使孩子体会到为集体、为同学出力是一种快乐。让孩子从与同学、伙伴的相处中感受到友爱和集体的温暖,从而使孩子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以自己为中心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和伙伴相处时,可能会出现不愉快的现象,但这不要紧,只要经历几次以后,孩子就会意识到在集体中,在与同伴相处时,一定要心中有他人,这样能逐步帮助孩子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

7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相比于其他情形,孩子在游戏中合作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合作不愉快的现象。这主要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己有。这时候,就需要妈妈及时引导,帮助孩子转变态度。

8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所谓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妈妈要常对孩子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别人有这个缺点或那个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要让孩子认识到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这样合作才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妈妈要教育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妈妈自己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坚持以这种态度对待他人,为孩子作表率。

9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洞察力

有好的合作伙伴是合作成功的一半。对于孩子来说,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与捕捉正确的合作时机同样重要,因此,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对人的观察和分析便显得十分必要。

妈妈要教育孩子观察同伴的兴趣点,把握适宜的合作时机。在人多之时,孩子很自然地想找人玩,但若不管他人在干什么,是否愿意,而强行要求其参与,则很可能遭到拒绝,或是玩不起劲,降低了游戏的乐趣。妈妈应适时地指导孩子先静心观察,当别的孩子正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就不是邀请他们从事其他活动的时机。

10教孩子学会分享

如果孩子自私自利,就会很难与人相处,更谈不上合作。作为妈妈有必要引导孩子慷慨一些。比如要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分享他所喜爱的玩具。适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到分享对他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乐趣。

11教给孩子合作的方法

孩子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有少部分孩子不知如何去合作甚至不愿意去合作。这就需要妈妈耐心地教给孩子合作的方法,指导孩子怎样进行合作。如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作出回报,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在这些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经常向孩子讲述这些,比单纯让孩子模仿别人的效果要好得多。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时,要教他协商解决问题,可以让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教孩子主动用动作、语言去提醒他,帮助他;当孩子遇到困难,一个人无法解决时,可以提醒他主动找别的小朋友协助。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孩子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让他尝到合作的甜头而渴望合作。

12要教孩子学会忍让

妈妈要教育引导孩子,在交往中遇到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情时,要学会克制自己,服从多数人的意志。

13通过强化孩子的合作情感体验,深化合作精神

孩子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结果,让孩子参与集体的创作活动,即使是小的成功,也能够让孩子巩固、强化合作精神,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但孩子自己并不清楚这些。妈妈在看到孩子不能与别的孩子友好配合时,要主动帮孩子协调,并提出建议,及时地引导孩子去感受合作的喜悦。

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增进孩子对别人的了解,分享别人的成功与快乐,强化孩子间的互相认同、互助友爱的精神,深化对彼此的认识。

妈妈要注意多表扬孩子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如合作与分享行为,而不鼓励孩子那些“不好的行为”,如攻击性、独自游戏和目中无人等。

对孩子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妈妈要重视孩子之间的交往,不能太溺爱自己的孩子,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去交往,多启发他们,让孩子从小与同龄人接触,适应集体生活,使孩子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活泼、快乐、健康地成长!

口才——舌灿莲花,成就美好人生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古今中外深具影响力的成功人士都是口才极佳、善于表达的大师。

口才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进行人际交往的基本功,是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关键因素。因此,妈妈要重视对孩子口才能力的培养,让优雅的谈吐伴随孩子的一生。

1口才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成就

先看一个古代的小故事:

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一只天鹅。可是,淳于髡走到半路的时候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

仔细思索一番之后,淳于髡还是去了楚国。他对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天鹅给大王,可我不小心让天鹅飞了。我很难过,我本想世上天鹅很多,买一只相似的送给大王,但这岂不是欺骗大王吗?我于是想干脆自杀算了,可是又怕世人议论国君把鸟兽看得比人重要。我想逃走,可又怕因此造成两国的误会,以致失和。思来想去,我还是冒死来见大王,向您请罪。”

楚王听了这番话之后很感动,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赏赐他很多东西。

这就是口才的魅力。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就精辟地概括:“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教导并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口才,是让孩子在竞争中先人一步的基础。换言之,拥有怎样的口头表达能力,将决定孩子未来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在人类的交往中,有声语言是无处不在的。对人们来说,语言是交流的最主要工具,也是最基本的技能。因此,对于孩子而言,口语能力越早得到锻炼,就越能够熟练地驾驭语言。

口才之所以被称为口语表达的艺术,就在于它有很强的技巧性。孩子的口语表达技巧是他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并批判地借鉴前人或他人的经验而获得的。而这个过程,就需要妈妈对孩子悉心地培养和指引。

首先,妈妈要指导孩子认真研究口语表达的艺术和技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帮助他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水平。口语活动需要孩子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完成,其中每一种感觉器官既可作为独立的单元而存在,也是口语表达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妈妈可以以此为依据,注重对孩子视、听、说、想等各个感官的培养,让孩子在多样的氛围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口才还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基本修养和智力的外在表现,与其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生活阅历以及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可见口才的锻炼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要想让孩子获得良好的口才,关键在于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妈妈要对孩子进行督促,并且经常变换方法,让孩子乐在其中,主动坚持下去。

口才能力是一个多样化的学问,它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要想让孩子练就出色的口才,妈妈和孩子必须共同努力。

2用幽默的语言将孩子打造为口才大师

幽默是口才的一种体现形式,良好的幽默感往往可以让语言更具魅力。妈妈在培养孩子口才的时候,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给孩子讲一些口才大师的故事,让幽默的力量引领孩子进入口语表达的世界。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的言语常让人忍俊不禁,诙谐之中包含着出众的感染能力。

有一次,马克·吐温坐火车时丢失了车票,乘务员查票时,他摸遍了口袋也找不到。

乘务员认出了他,就说:“马克·吐温先生,如果真的找不到,也没关系。”

马克·吐温着急地大声说:“怎么没关系!我必须找到该死的车票,否则我不知道我究竟要到哪里去旅行。”

纽约有个百万富翁,坏了一只眼睛。后来他换了一只假眼,与真眼几乎没有差别,富翁为此到处炫耀。一次,他对马克·吐温说:“你能看出我哪只眼睛是假的吗?”

马克·吐温看了看说:“左眼是假的。”

“你是怎么辨别出来的?”

“因为从这只假眼里多少还能看到一点慈悲!”

有一次,马克·吐温收到一个初学写作者的信。信中说:“鱼骨头含有补脑的磷,要想成为一个作家,要吃很多鱼才行。”他还特意问马克·吐温:“你是否吃了很多鱼?吃的是哪种鱼?”

马克·吐温在回信时直截了当地说:“看来,你得吃一对鲸鱼才行!”

上面的几则小故事中充满了幽默的力量,可见马克·吐温对于语言的出色驾驭能力。相反,如果言语表达不恰当,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还会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

幽默是良好口才的体现,懂得幽默的人,往往可以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萧伯纳是有名的瘦子。有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在街头巧遇萧伯纳,就取笑他说:“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听了这话之后反唇相讥说:“一见到你,我就找到了世界上正在闹饥荒的原因。”

一次,萧伯纳在一个宴会上遇到了一个浓妆艳抹的妇人。她让萧伯纳猜测她的年龄。

萧伯纳一本正经地看着她,说:“看你皓白的牙齿,像18岁;看你蓬松的卷发,像19岁;再看你扭捏的腰身和涂满胭脂的脸,就像17岁。”

妇人很高兴,刨根问底地问道:“亲爱的萧伯纳先生,听到您的估计我很高兴。可是请您再精确地说说,我究竟像几岁?”

“这很容易计算,”萧伯纳逗趣地说,“你把三个数字加起来,应该是54吧。”

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走着,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冒失鬼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只是一场虚惊。骑车人慌忙将他扶起,连声道歉。可是萧伯纳却宽宏而又不无惋惜地说:“你的运气不好,先生,你如果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值得注意的是,幽默更多的是一种天性使然,妈妈在教导孩子练好口才的过程中,切勿走进“幽默=良好口才”的误区,因为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口才的方法,反而会耽误孩子口才的锻炼。最佳的办法是在潜移默化中用言传身教去感化孩子,使其真正掌握幽默的魅力。

3良好的口才是孩子应对竞争的重要支点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如果将社会的竞争比作地球的话,那么,良好的口才就是帮助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支点。一个拥有出众口才的人,不仅能够在社会交际中游刃有余,同时也能为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苏东坡和苏小妹斗口才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是个出名的才女,两人在生活中常以对诗取乐。相传苏小妹前额突出,苏东坡于是就说:“未出门前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

苏东坡的脸颊很长,苏小妹就回敬道:“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小妹眼眶深陷,苏东坡就抓住这一点,写诗道:“几次拭泪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苏东坡是个大胡子,于是苏小妹回诗道:“几回口角无觅处,忽听毛里有声传。”

这对兄妹逗趣的生活片段不仅充满了幽默感,更显示了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语言功底,足见兄妹两人的口才是多么出众。

由此可见,口才的应用范围并不仅限于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为生活增添不少情趣。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口才表达能力,无论是对孩子今后的生活还是事业,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