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24831000000009

第9章 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10种品质(2)

如何才能避免孩子出现这种不利的情况呢?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有的孩子能跑能跳,喜欢运动;有的孩子爱唱爱跳,擅长文艺。妈妈的责任就是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顺势加以引导及培养,使孩子在某方面具备其他孩子所不及的专长。即便孩子将来在学习上成绩不佳,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也能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形成互补关系,这种互补关系反过来既有利于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善于发现孩子的专长并加以培养,那么孩子就有了一种优势,从心里具有一种上进的动力,孩子也会因为有长处而变得越来越自信。

诚信,孩子人生的通行证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妈妈要学会通过树立榜样以及批评和表扬等方式,让孩子从内心形成诚信的观念,并转化为诚信行为,逐步养成诚信的习惯。

妈妈要学会营造诚信的家庭氛围

在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看图书时,妈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思考诚信的问题。如和孩子玩“拉拉钩”的游戏时,教育孩子说话要算数;在给孩子讲《狼来了》等故事时,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对错,告诉孩子要诚实。

妈妈不要随意哄骗孩子

许多妈妈都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哄过一时就行。其实,不负责任的哄骗也许在起初对孩子还奏效,但久而久之,孩子便会识破这种伎俩,随着被妈妈欺骗次数的增多,妈妈在其眼中的信任度也就越来越低。家长的哄骗行为不但使孩子学会了向别人撒谎,更重要的是还会让孩子因此对妈妈失去信任。

妈妈要以身作则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时候有“曾子杀猪,以信教子”的故事,曾子的妻子随意给孩子许下杀猪的诺言,曾子知道后就把猪给杀了,他解释道:“对孩子应该说到做到,否则不是让孩子学习撒谎吗?”妈妈说话不算话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妈妈总说谎,以后还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孩子呢?曾子用他的言行告诉大家,哪怕对于孩子也应该言而有信,身教重于言教。

妈妈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

人们大都听过“一诺千金”这个词,知道许下的诺言都应该尽力地去实现。因此,妈妈不应该随意对孩子许下承诺,一定要三思而后说,一旦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真正做到言而有信。

妈妈要学会抓住教育的机会

妈妈平时应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一旦发现孩子说真话和做到了诚实守信,就应该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孩子的这种行为慢慢转化为习惯。如果孩子出现撒谎行为时,家长必须根据情况来处理孩子的撒谎问题,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这样孩子也就会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勤劳,培养孩子勤劳的“蜜蜂”精神

孩子勤劳的品质需要后天来培养,所以妈妈一定要从生活上培养孩子的勤劳品质。

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妈妈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妈妈要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等。每学一件事,先由妈妈来示范,然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

一般来说,妈妈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就可以教他学做一些事情,到五六岁的时候,孩子就基本可以做到日常生活自理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勤劳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能及早摆脱对大人的过分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

妈妈要让孩子做一定的家务劳动

妈妈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可让他们帮忙提东西、拿肥皂、挎包、拖地板等;在开饭时可让他们帮着搬凳子、摆碗筷,饭后可以让他们帮忙收拾碗筷;让他们和自己一起打扫居室卫生,如扫地、擦桌椅等;让他们帮自己刮土豆皮、择菜、洗菜等;还可以让他们到副食店去买醋、酱油等。做这些事情会让孩子感到十分快乐,他们会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了。

带孩子多参加公益劳动

妈妈带孩子或让孩子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勤劳的一种途径。妈妈可以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活动;也可以带孩子去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还可以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分发报纸、取牛奶、照顾小朋友等。

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需要妈妈以身作则。为了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妈妈一定要做到下面几点:

(1)妈妈对孩子不能过分地溺爱,不要娇惯孩子。孩子勤劳品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2)妈妈应采取信赖态度,多鼓励少批评。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妈妈要持信任的态度,尽量不去干涉或禁止孩子的行动。要放手让孩子自由行动,使其运用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

妈妈的培养方法和家庭环境对孩子勤劳品质的培养有很大影响,为了孩子的将来,妈妈一定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勤劳品质。

礼仪,孩子社交的“名片”

礼仪往往决定了孩子受欢迎的程度,它对孩子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的礼仪来自于生活中妈妈对他们的培养。

妈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传达注重个人礼仪的重要性,并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的个人礼仪。

注重仪容仪表的培养

妈妈要教育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要求孩子每天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注重行为举止的培养

行为礼仪的目标就是“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方面提出要求。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正确的站姿为: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防止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妈妈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要求孩子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拥有良好的行为礼仪。

注重表情神态的培养

妈妈要教育孩子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的表情。在与人交往时要面带自然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雅观的动作。要做到这个方面,妈妈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在与人交往时的表情和神态,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提醒并说明理由。

注重言谈措辞的培养

妈妈应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让孩子做到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语言要简洁得体,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啰嗦重复。

妈妈让孩子学习礼仪需要循序渐进和持续练习,绝对不能用速成或强迫的方式,孩子只有真正喜欢有礼貌、守秩序、整齐清洁等良好的礼仪,才能够保持它们,如何让孩子乐于学习礼仪,要靠妈妈的智慧。

孩子的礼仪教育,应该从小的时候开始培养,认为孩子小,无所谓,树大自然直的想法是错误的。孩子从小养成了注重礼仪的好习惯,对他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妈妈应该要求孩子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有礼貌、懂礼仪。

其实孩子从小就非常喜欢有秩序、整齐的环境,衣服没有穿好或物品没有放对位置,孩子就会哭闹不休。曾经有个1岁大的小女孩,整个早上不停哭闹,家人不知道孩子哭闹的原因,直到妈妈将地上的帽子捡起来挂上衣架归位后,孩子才立刻破涕为笑,这是因为孩子也能感觉到物品的秩序性。因此,妈妈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整齐清洁、有秩序的天性,来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