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西点军校成功密码:精英是如何练成的
24859600000015

第15章 全力以赴

请只告诉我结果,不必做出更多的解释。

——1886年西点军校毕业生、潘兴

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只要精神不倒,敢于放手一搏,就有胜利的希望。

——西点军校前校长伊·L·班尼迪克

绝不推卸责任

“责任”意味着坚定“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要做就一定要做成。决不推卸责任是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的基础。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椭圆形办公桌有一句座右铭“the buck stops here”,放在他的办公桌上,意思是“责任止于此”——他会为政府部门的行为承担最终的责任。表示他绝不推卸责任。而毕业于西点军校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仿效杜鲁门总统,也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块写有“The Buck Stops Here”的牌子。

西点学员的章程中规定:每个学员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穿军装与否,也无论是在担任警卫、值勤还是进行自己的私人活动,都有义务、有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种履行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获得奖赏。责任重于生命,我们的一生也许就是为了完成许多任务,履行我们的责任。西点军校要求学员们决不推卸责任,没有责任感的学员不是合格的西点学员,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在任何时候,责任感对自己、对国家都不可或缺。这样的严格要求,让每一个从西点毕业的学员都获益匪浅。

丹尼斯·哈特·马汉就是一位为所有西点军人铭记、坚决以西点军校责任为己任的执教者。他是西点奠基时代功不可没的代表人物,正是他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西点军校的起飞插上了翅膀。

丹尼斯·哈特·马汉是是西点军校三巨头中继塞耶后的第二位旗手,也是一个以西点军校责任为己任的军校奠基时代的又一位伟大的执教者。

1820年7月5日,一个羞怯文弱、眼中却充满智慧的年轻人来到西点军校校长塞耶的办公室报到,他就是新学员丹尼斯·哈特·马汉。谁也不会料到,他会成为西点军校著名的“三巨头”之一(“西点军校三巨头”包括西尔韦纳斯·塞耶、丹尼斯·哈特·马汉和彼德·史密斯·米基)。

作为西点军校1820级学员,马汉入校后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他每天睡眠很少超过六个小时,结果,他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在第一学年就被指定为数学助理教授,也是所在班级学员中第一个提前毕业的学员,并受到校长塞耶的赏识。在塞耶的推荐下,他继续担任了一年数学助理教授,然后很快晋升为工程学副教授。塞耶发现马汉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人,是真正研究和分析战争艺术的人,于是便极力推荐他去欧洲考察军事。

马汉在欧洲不辱使命,他积极地四处奔走,拜访美国外交官员,同法国军政界的重要人物交朋友,他还参观了一些桥梁、运河和铸造厂,还有当时法国唯一的一条铁路,并向国内作了有价值的报告。由于过于劳累,马汉的眼睛发炎导致了高烧,一度使他病倒在巴黎。病好后马汉对法国所有的军事院校,尤其是欧洲最好的法国梅兹军事工程炮兵学院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和研究。他甚至进入梅兹军事工程炮兵学院作了一年旁听生,以天才的勤奋和悟性学完了两年的课程。

回到西点军校,时年28岁的马汉就被任命为土木和军事工程学及战争艺术教授,他的脑袋里装备了战争理论,是当时西点军校最年轻的也是最有前途的教授。做教授期间他一直尽职尽责,工作出色而塌实。他一边讲课撰写讲稿,一边继续各种各样的研究,期间他出版了《论野战设防》、《论地雷及其它辅助器材》、《论建筑和切石》、《论兵种组成及战略》、《论机械》等一系列优秀的军事历史方面的书籍。

1833年,西点之父塞耶被迫离开西点军校,马汉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塞耶是马汉的榜样,在塞耶的支持下,马汉确立了西点军校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并决心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西点。为了纪念自己的偶像塞耶,马汉为自己第一个孩子取名为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影响世界的“海权论”的提出者,他的名声远超过了他的父亲丹尼斯·哈特·马汉,成为美国海军届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海军建设和作战理论,不但指导了美国海军的发展,也对世界海军的历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他,也因此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海军之父”。

塞耶离开西点军校后,马汉的工作也蒸蒸日上,他作为一个勤奋严谨、有责任心的教授,成为了西点军人争相学习的楷模。除了研究军事理论,为了促进学员们的兴趣,他还在西点军校组建了拿破仑俱乐部,并受到了学员的推崇。在和平的日子里,文理兼通的马汉写出了《土木工程学》,这本书被一致认为是美国土木工程领域的最佳教科书,马汉因此分别被普林斯顿大学和布朗大学授予文学硕士学位。1853年他又出版了《工业制图》一书,成为19世纪后半叶美国技术教育的必读书目。

然而,内战开始了。马汉坚定地支持联邦,他认为林肯是一位完美的,德才兼备的美国总统人选。可惜他的老朋友、曾任西点校长的罗伯特·李却采取了相反的立场,李辞去了第一骑兵团上校的职务,倒向了南部叛军。马汉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沉痛地对他的夫人说:“玛丽,李走了!”

马汉的军事理论对南北双方将领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在美国军事思想史上的地位就像1847年他所编写的一本书《前哨》一样。这本书出版后受到内战双方军官的一致青睐,是南北军官鞍囊中随身携带的宝贝,曾经一版再版却还是供不应求,以至于当联邦出版商拒绝向南方出售该书,而南方也不惜侵权盗版。马汉给西点学员讲述的“堑壕战”战法,也被南北战争双方同时采用,双方在攻守中不断挥舞铁锹,挖出了一个又一个野战堑壕阵地。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马汉理论的正确性。此外,1843届毕业生被称为“山姆大叔”的尤利西斯·S·格兰特,作为北军统帅,他所发动的“闪电战”攻击也是马汉在西点军校教学的优秀成果。这一点,马汉深以为豪。

战争终于结束了,马汉与他经常保持联系的老校长塞耶高兴地看到他们所培养出来的西点军校学员在战争中充分施展了才能,挽救了联邦,也挽救了美国,深感欣慰。内战后,美国一心一意重整旗鼓。马汉也立志要长期坚持为西点军校的未来谋划打拼,不幸的事,他的身体渐渐垮了下来。阵发性的头痛常常使马汉无法工作。但是只要身体稍一好转,他便立即工作,不懈地著书立说。但视察委员会还是发现了马汉的身体欠佳,委员会向白宫提出报告,建议马汉退休。但马汉所欣赏的格兰特总统延长了马汉的服役期限,他知道,马汉离不开工作,更离不开西点军校,他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这所学校。

马汉在和死神顽强搏斗了几年后,1871年9月,69岁的丹尼斯·哈特·马汉在去纽约就医的途中跳河自杀。

马汉在西点军校工作期间不仅尽职尽责,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也像当年的塞耶一样,是一位出名的西点军校捍卫者。每当出现对西点军校不利的言论时,马汉都会一反平时文静的性格,大声提出反对意见。在塞耶离开西点军校时,反对者们的攻击不断,一名众议员甚至提出废除用公费培养军校生和改革西点军校,他反复强调说:“西点军校毕业生辞职者多;在校学员淘汰严重”。一向文弱的马汉拍案而起,以一份经过充分调查的报告反驳了这名众议员。还有被赶走的西点军校前代理校长帕特里奇后仍不甘寂寞,20多年来始终对西点军校指指点点,主张取缔西点军校建立私立军事学校,将西点军校每年用在培养学员身上的钱发给各州,以供训练民兵。马汉怒火中烧,他毫不客气地回击帕特里奇的无耻行为:“每一次攻击都能‘看到那个邪恶的老人帕特里奇上校的影子’”。对此,西点军人永远铭记。

马汉对待工作的全力以赴,决不推卸责任,使他成为深受西点学员们尊敬与爱戴的校长,在西点军校的奠基时代,他为军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因此成为西点军校的三巨头之一。西点军校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为学校的大楼命名。

决不推卸责任,这是每个西点军人必须铭记的法则。因为凡事全力以赴,总会有人注意到自己,这也是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始终坚信一条真理。成功的一切结果都是建立在全力以赴、尽职尽责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事事坚持全力以赴来要求自己,坚持必胜的信念,那我们一定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任何时候都不懈怠

西点军校要求学员们,要做到全力以赴,就要时时刻刻保持警醒,任何时候都不要懈怠。每个学员在考入西点军校前,都要做好被淘汰的思想准备,不但学员本人要做出保证,他们的父母也要以书面形式保证做好孩子的工作,以绝后患。因为大家都深知:即使过五关斩六将跨进了西点军校的门槛,如果稍有松懈,哪怕是快要毕业了,也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关于母校,艾森豪威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在西点军校,学员随时随地都可能犯错误”。这句话也几乎成了描述西点军校纪律的一句名言。艾森豪威尔本人在学校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的学习成绩一般,品行排名也并不靠前,在164名学员中,他名列第95位。他因为做事拖拉、喜欢抽烟等毛病,受到学校多次记过处分。由于在一次比赛中膝盖受伤,他被永远禁止打橄榄球。还有,因为无视警告带着舞伴乱转而被从军士降为二等兵……

“随时随地都可能犯错误”,主要原因是:一、西点军校严密的管理体制。由于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渠道很多,使学员们无论做什么都要被监督。二、西点军校详细的“清规戒律”,这些纪律细则像天网罩住学员们的一举一动——从课内到课外、从思想到行动、从学习到娱乐,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触犯纪律。即使在吃饭时,也有吃饭的规矩:就餐的时间一到,学员队就要整齐列队进入餐厅。一声令下,所有学员同时坐下。而且必须坐在指定的位置。有50多名侍者为学员用餐服务。每张餐桌还有3名新学员负责保证食品的供应,并且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热饮下士”负责茶和咖啡,“冷饮下士”负责牛奶、果汁和水,“点心分配员”负责分配蛋糕和馅饼。学员守则在用餐上有明确的规定:新学员要清楚地了解坐在本餐桌上的高年级学员在饮料上的嗜好,以保证服务积极主动到位。用餐时要挺直腰杆,目不斜视,并且只准看自己盘子。开始咀嚼食物之前,要将餐具放在盘子里……

正因为随时都可能犯错误,所以西点学员们必须保持警惕——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不懈怠”在战斗中尤其重要,西点军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一个有经验的间谍被敌军捉住后,他便会立刻装聋作哑,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聋哑人。无论对方做什么样的威逼利诱,他都决不会妥协,不会被诱骗的话语说动。等到审问的人情绪好像松懈下来,也许故意和气地对他说:“那么好吧,看起来我从你的嘴里也问不出任何东西,你可以走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如果你是这个间谍,你会怎么做呢?会立刻高兴地站起来带着微笑转身走开吗?不!那你就上当了。真正有经验的间谍不会那样做,那样做毫无疑问恰恰暴露了你的身份——你并不是一个聋哑人。真正有经验的间谍是随时都警觉的,他们有着不可思议的自制力。有经验的间谍会依旧会像刚才一样,毫无知觉似的呆立着不动,仿佛对那个审问者的话,完全听不懂似的,这样他就胜利了。

审问人员是狡猾的,他妄图利用一个人最容易懈怠、放松警惕的时候来迅速攻克他的心灵堡垒,就是给他自由,把他放在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因为一个人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往往会抑制不住心灵上的喜悦,无意识地就暴露了自己。但那个优秀的间谍没有放松,他听了审问人员的话依然毫无动静,仿佛审问还在进行,最终那个审问者也不得不相信他确是个残废者了。就这样,间谍的生命就以他特有的自制力,保存了下来。

西点学员不仅要求在战斗中保持警觉,对技能层次也要时时保持警觉,并积极探寻能够让自己的技能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西点学员知道,原地踏步是不行的,别人在进步,自己如果不进步就相当于退步。落后就要被淘汰。西点学员通过聆听、阅读、训练、冒险以及吸取优秀的前人的经验,来克服障碍,使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在哪里,西点学员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

西点军校也有自己的“三好学生”评定标准,西点的“三好学生”必须要达到体能、心智、意志三者的平衡。西点军校通过观察研究体能对于人的心智和意志的影响发现:运动能够对人的心智和意志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它可以增加大脑灰质,提高思维能力。它也可以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作,有助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等。所以,西点军校的教官非常注重学员的体能训练,把学员们培养成具有敏锐判断力、决策力和行动力、自律意识很强的智能型人才。西点学员们非常注重体育锻炼,几乎人人都是运动员。而且教官自己不管到哪里出差,每天都坚持体育锻炼。

在充实而忙碌的西点校园里,每个学员都像上了发条,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他们把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每个人都是一副生气勃勃的样子,没有人有丝毫的懈怠。

约瑟夫·华伦·史迪威是西点军校的优秀毕业生。他的名字也为我们中国人所熟知,他是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抗日战争期间他同中国的爱国官兵并肩战斗,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总理心中,史迪威将军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优秀的战士”。

史迪威将军在西点军校学习时就是一位佼佼者。他于1900年7月考入西点军校,是当时最年轻的西点士官生。在学校期间,他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曾经把篮球引入西点军校,还成为橄榄球队的队员,此外,他还是一名神枪手。1904年毕业后,他由于成绩出色,被派往驻菲律宾的第12步兵团服役。在菲律宾,史迪威第一次参加真正的军事任务时就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史迪威所在的连队受命清剿叛乱的普拉吉族人。神出鬼没的普拉吉族人躲在热带丛林深处。史迪威和战友们不得不在丛林中穿行,他们忍受着暴雨和酷热,还要对付野兽的攻击与蚊虫的叮咬。一次,史迪威押着一个俘虏走在队伍最后面,突然,军士长中暑晕倒了,军人的使命感使史迪威停下来照顾军士长,可是任史迪威如何呼唤军士长都没有醒过来,无奈之下,史迪威只好忍着酷热,背起军士长继续赶路。不幸的事,在史迪威呼唤、照顾军士长的时候,他们的队伍已经走远了,茂密的丛林遮挡了队伍的踪迹,史迪威他们掉队了。

想到曾经在西点军校所接受野外作战训练,史迪威振作精神,他知道自己不得有丝毫懈怠——因为手握大刀的普拉吉族人随时都有可能从丛林深处突然跳出来,把单枪匹马的他们干掉。史迪威深知他们所处的不利环境:自己单枪匹马,身上又背着昏迷的军士长,而前方队伍也没有派人来寻找他们。这些不利因素考验着史迪威的信心。

史迪威没有懈怠,他鼓起勇气背起军士长继续赶路,虽然他手中只有一把自动手枪,好在史迪威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就练就了出色的射击能力。他是个优秀的神枪手。军人的职责要求史迪威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战友,把军士长扔到一边,他告诉自己,必须在天黑之前找到队伍,不然他们将无法活着走出这片热带雨林。

史迪威背着军事长,凭借在西点军校时的野外训练经验一点点摸索着前进,有时候走错了路,但他都能通过敏锐的观察很快改变路线,返回原地继续走。在前进中,他像一只豹子,时刻保持警觉:倾听来自丛林深处的危险声音,辨别队伍远去的方向和留下的痕迹,照顾昏迷不醒的军士长。

天色暗了下来,最终,史迪威凭借着强壮的身体和猎人的敏锐追踪能力,背着军士长终于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赶上了队伍,找到了营地。尽管此时他已经累的疲惫不堪。

像这样的优秀事例史迪威有很多,还有一次是这样的——

史迪威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他的绘制军用地图的成绩是名列前茅的。因此毕业后不久,他就被美国政府选中,担负了一项秘密使命——到危地马拉考察地形。

西点军校意在培养全方位的战争人才,因此对毕业生的要求还包括要成为一名绘制军用地图的能手。西点军校制定了两年的课时,要求学员学习绘画课,其中包括地形学、测量制图法、直线配景法、阴影和影像绘制法、色彩理论和着色法、徒手风景画、战场侦察轮廓绘制法等等。要求之高,操作之难,几乎和培养一个集工程师、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学家于一身的达·芬奇不相上下。

史迪威接到命令,决定全力以赴。他打着学西班牙语、度假的旗号进入了危地马拉,他在危地马拉周游了整整六个星期,有时候徒步行走,有时候骑骡子到处转悠,不知道的人看到他悠闲的样子还以为他在看风景。史迪威丝毫没有放松、懈怠,他每到一处都细心观察,认真记忆。回到住所后凭借出色的记忆能力,他把危地马拉这个国家的港口、码头、防御工事、湖泊、运河、浅滩、渡口、桥梁、铁路、公路、运货马车、拉车的马匹、电话、电报线路、城市、村庄、兵营、人口密度与分布、粮食、饲料、燃料、疾病、气候变化和政治动向等近30个方面的调查项目搞得明明白白,并在陆军部提供的略图上一一标示出来,这是一部翔实而准确的危地马拉军事、政治、经济地形图。史迪威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给美国政府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试想,如果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史迪威优柔寡断,放松警惕,他就不会走出丛林,找到队伍,也不会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画出准确的地图,也就不能完成上级的任务,这是西点学员最大的耻辱。史迪威的成功告诉我们,选定目标后就要全力以赴,不能懈怠,要时时保持警醒,因为也许就在你放松的那一瞬间,你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要做到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就要求西点学员学会自我提醒。尤其是在安逸的环境下,也不要放松自己而是要竭尽全力。奥利弗·伦威尔曾经说过:“不求自我提醒的人,到最后只会落得退化的命运。”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自我提醒也许只是在墙上贴一张小纸条,提醒自己还没有完成的工作;也许是在睡觉前,把第二天需要做的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或者是告诉自己的朋友,让朋友来帮助提醒你……只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计划了,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起来,生活和工作也会在这个小小的改变之后变得井井有条,你变成了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那就让改变从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