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西点军校成功密码:精英是如何练成的
24859600000002

第2章 无条件服从

军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服从,上层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很快会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

——西点毕业生、劳恩钢铁公司总裁卡尔·劳恩

我们不过是枪里的一颗子弹,枪就是美国整个社会,枪的扳机由总统和国会来扣动,是他们发射我们。他们决定我们打谁就打谁。

——西点军校一位上校

让服从成为一种习惯

有六只猴子被放进同一个笼子里,一根香蕉被链条栓住悬挂在笼子的顶部。链条的另一端连接着一个淋浴喷头,当猴子想伸手拉香蕉的时候,就会被淋浴器喷出来的的冷水浇湿。用不了多久,六只猴子就都知道了香蕉是不能碰的。

接着从这六只猴子里领出一只,并放一只新的猴子。新来的猴子看见香蕉也想这一定是到了天堂一般,但当它想往上爬着去够香蕉的时候,另外的五只猴子就会来制止它接触香蕉。不久,这只新来的猴子也知道香蕉是个禁忌,并且必须要服从另外的五只猴子的命令。然后新猴子不断地被放入,每放入一只新猴子的同时,都会取出一只原来的猴子。每一次替换猴子的时候,这样的教训都会重新上演一次。就这样,最初在笼子里的六只猴子慢慢全被替换了出去,而香蕉仍然完好无损,后来的猴子从未被冷水淋湿,但它们从不询问不能碰香蕉的原因,它们只管服从。

“猴子实验”是西点军校实验室中进行的一项经典的试验,这一试验明确地说明了西点学员们要如何学会服从——不假思索地把一些自己已有的体会和传统都教给新人,并且让他们绝对不能违反,这就叫服从。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总裁兰德艾拉斯科这样说:“军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服从,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在西点军校,如果每个学员都有这种服从精神,上层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很快就会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

对于就读于西点军校的学员们来说,服从上级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因为他们知道,西点军校所造就的人才是从事战争的人才,这就要求他们学会无条件的执行作战的命令,要带领士兵们向设有坚固的防御进攻,没有服从就不会有胜利。

在西点军校,服从主要是一项考验,学员们如果能成功地通过这一考验,就可达到自律自制,以及更大的自主独立,这也会使他们在日后能够成为不求近利、高瞻远瞩的管理者。

在西点军校,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学不会服从,也就学不会管理。将服从训练成一种习惯,就会水到渠成地走向成功。一个人处在服从的角色上时,就要遵照指示做事。西点军校的每一个成员,对于个人的权威止于何处,团体的权威又开始于何处,都会有很清楚的认识。对于西点军校学员们来说,服从其实就是自制的一种形式。

这样的认识,是从严格的服从训练中一点点地摸索出来的。对于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新学员来说,更是一个艰难的课程。然而这正是他们学习管理能力的第一课。为了培养服从意识,西点军校教育每一个学员都要切忌避免“对总统、国会或自己的直接上司作任何贬低的评论”。西点这样教诲学员们:“不要上送那种不受上司欢迎的文件和报告,更不要发表使上司讨厌的言论”,“如果摸不准自己上送的报告或发表的讲话是否符合上司口味,可以事先征求一下上司的意见”。

西点军校还教育学员们要养成公务员的性格,坚信上司是完美无缺的有识人士,对上司不要有任何的猜疑,这是西点的传统美德。毕业于西点的威廉拉尼德上校对此做过非常生动的描述:“上司的命令,好似大炮发射出的炮弹,在命令面前你无理可言,必须要绝对的服从。”毕业于西点军校、后来成为Compass集团总裁的约翰·克里斯劳则讲得更为精彩:“我们不过是枪里的一颗子弹,枪就是美国整个社会,枪的扳机由总统和国会来扣动,是他们发射我们。他们决定我们打谁就打谁。”

西点军校的管理艺术是发出命令与执行命令的奇妙的混合物,西点军校基地士官学院院长理查德·A·霍金斯上校说:“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是一名忠实的服从者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当然,西点军规的“服从”,绝不仅仅指机械地服从。西点的服从需要在一定限度内牺牲个人的自由、利益,甚至于生命。为防止那些出类拔萃的高材生变成刚愎自用、自高自大的管理者。西点军校要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极为严格的服从训练。目的就是让他们明白一点:他们也只不过是大团体中一个小分子罢了。在残酷的训练中,学员们失去了“自由”,不准保有任何基本财物和带有个人特色的象征,而是要求每个人都像白纸“新生儿”一样,没有任何独立的个性。并且每个精心策划的活动把学员们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学员们只有时间去执行命令而没时间去思考,并且不能有一分一秒的误差。可以说,在报到以后,他们就已经完全失去了支配自己时间的权利,甚至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我想如果容许我们有时间可以坐下来想一想,大部分的学员可能都会搭下一班的火车离开这里!”毕业于西点军校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道。

“斯巴达式”的训练是西点军校惯于采取的方式。“斯巴达”的教育素以培养凶悍的军士著称,它的起因是为了镇压异邦侵袭和奴隶反抗。每个斯巴达人在婴儿时期,不论男女都要接受生命的考验:父母用烈酒为孩子擦洗,然后让长老检查他们的体质。凡是被认为虚弱、不够健康者都要被抛在弃婴场。男孩7岁时就被送去经受心魄和筋骨的格斗。天刚发白,骨瘦如柴的孩子便开始了搏斗。即使一方流血倒地,另一方也绝不可手软。因受伤而哀叫则被认为是奇耻大辱。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鞭笞,只有咬紧牙关,面无惧色的孩子才能最终成为合格者。训练所里孩子一年四季光头赤足,衣不蔽体。白天食不饱腹,晚上睡粗糙芦垫。他们到了18岁才能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还要至少组织一次军事演习——在夜间采取突袭方式包围、殴打和肆意残杀奴隶,以锻炼性格和本领。直到30岁时才结束训练,成为真正的军人和公民。斯巴达的妇女也具有坚毅的性格。有的母亲常常在儿子出征的时候,给他一个盾牌,鼓励说:“拿住它,否则就躺在上面!”以期孩子能锻炼成为强者。

“斯巴达”式的训练对于每个新学员来讲,都是一次极具挑战的训练。当学员的身体被训练得疲惫不堪时就会无从反抗,从而有助于形成学员们无条件服从上司命令的基础;累积下来便维护了团体规则,使服从成为了一种习惯。

一位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将军写信给一位西点学员的父亲,他是这样说的:“为什么我们让这些孩子经受四年斯巴达式的教育?他们住在冷冰冰的兵营,上午9点30分之前不能往垃圾桶里倒垃圾,水池必须始终干净、不堵塞。如此多的规定和规则,为什么?因为一旦毕业,他们将被要求全无私心。在军队的这么多时间内,他们将要吃苦,将在圣诞节远离家庭,将在泥地上睡觉。这份工作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让他们把自我利益放在次要地位——因此,必须习惯这样。”

对于初级军官来讲,服从命令是行动的第一步。如果不懂服从就不能够在军队中立足。我们知道,其实上司有时候也会犯错,但即使是你认为错误的指令也要坚决服从。因为上司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和维护整体的利益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得他决不允许下属违抗命令。所以,学员必须在自己身上刻上“坚决服从”的烙印,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特殊的美德也只好请走人。

西点军校提出的“一个管理者的成败,有很多地方取决于有没有学会服从的角色”,这对于当代的我们也有着很深的警示意义,尤其是那些失败者,当回过头重新审视失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正是因为缺乏了服从的意识和习惯?是不是因为在考验面前,不能像西点学员那样为了服从,牺牲一些个人的自由和既得利益呢?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很多地方就是取决于他有没有学会服从的角色!”

懂得服从权威才能成为权威

在西点餐厅里,一位高年级学员心血来潮,命令新学员凯恩背诵《新学员须知》。

“凯恩先生,现在背诵斯科菲尔德对纪律的定义。”

“长官,斯科菲尔德对纪律的定义是:纪律使士兵成为自由国度战争时可以依赖的对象,纪律并非来自于严酷或暴虐的惩戒,相反,这种惩戒更可能的是破坏而不是造就一支军队。”

“我不喜欢你的语调,那么柔柔弱的,简直不像个男人。现在大声说话,要像个军人的样子。你比谁强?”

“先生,我强过校长狗,校长的猫,食堂招待员,军乐队,空军的将军和整个该死的海军的全部海军上将。先生。”

“你又说错了。一句话里为什么要说好几个先生?”

“一个,先生!”

“吃!”

这个“平民”立刻把刚刚为了执行命令而从嘴边拿开的面包又塞回嘴里。

“不够快。笨蛋,坐直!再做一次!”

“是,先生!”

这不是一则笑话。在西点军校学员眼里,上级就是上级,上级就是权威,而权威的命令必须服从。即使不管叫你做什么都要照做不误,不容许有任何猜疑。这正是为了训练学员们一种向权威低头的勇气。因为只有懂得在权威面前低头的人,才是明智的人。

西点军校是一个让人脱胎换骨的地方,它所培训出的能够建立自己权威的领袖层出不穷。在整整一个世纪中,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她这样在“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西点军校造就的将军中,仅1915届,就有三位四星上将,两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一名当了美国总统。而西点军校更是超越了商学院的价值,为经济领域培养了大批的叱咤风云的人物,其中包括像杜邦、通用、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的总裁。西点军校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领导者对权威理念的阐释是分不开的。因为只有先学会向权威低头才有可能使自己变成权威。

权威人物无疑都具备一种出色的感召力和被拥戴、信仰的基础。作为社会精英的他们本身在人格或才能上具有非凡魅力,使他不同凡响,从而产生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成为权威人物。而那些追随者们也因为有拥戴和服从这个人物的需要,使他们能够心甘情愿的服从这种权威。在权威面前低头。

对于西点人来说,服从权威就是军人的灵魂。上司的地位、责任使他有权发号施令,上司的权威就是整体的利益,权威之所以成为权威必然经历了历史的论证和战争的检验,决不允许抗令而行。战争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消灭敌人、要么被敌人消灭。在残酷的战争中,服从权威其实是使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为共同目标凝聚在一起,以争取最大的胜利。否则战争付出的将是残酷的代价。西点军校毕业生、钢铁公司总裁卡尔·劳恩说“上司的意识通过下属的服从将很快变成一股强大的执行力。”这样就先为战役从时间上争取了先机。因此,向权威低头是“无条件服从”的基础,更是一种美德。

懂得向权威低头,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智慧。学会在权威面前低头,可以塑造你的勇气和自信。因为通过所有困难的考验,你的自尊和自律也都会随之增强。抗拒权威肯定会让你付出代价。或许这种代价有时候并不明显,你甚至对它视而不见。但它所传播的信息,在领导者看来:这个人是不会成为团队的忠诚干将的。

但是,有时候,权威的判断也有失误的时候,但即使是你认为错误的命令也要服从,因为在军队中这种服从是无条件的,而这个时候,学员们就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1861年美国内战开始时,林肯总统先后为联邦军队找到四名总指挥官,却没有一个人能“100%执行总统的命令”——向敌人进攻,打败它们。最后,一位小个子、身材不算魁梧的军人格兰特顺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并从一名西点军校生直线上升到总指挥官。最后格兰特将军成了美国第十八任总统。回忆当时在西点军校的学习时,格兰特认为那是一次改变他人生命运的极具挑战的经历。

在西点军校,新来的学员都被看作是新兵蛋子,不仅经常被高年级的学员捉弄,而且一入学领到军服后就要在“野兽营”待几个星期,学习敬礼、操练和整理内务。三周后他们要行军到夏季营地。每两个人睡一顶帐篷,睡在木地板上。每天早晨5点30分集合。整队吃早餐,整队返回,然后换上短白夹克、白裤子和白头盔参加卫兵换班仪式,以培养职业军人的自觉的纪律观念、责任观念和荣誉观念、自我牺牲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军校制定了各种各样苛刻的规章制度,甚至包括吃喝拉撒睡这些微小杂事,都要求做到面面俱到,使学员们整天忙于紧张而艰苦的学习和训练,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格兰特和同学们觉得自己简直成了一台台机器,在教官和校规的控制下,完全丢失了自己。许多同学忍不住了,牢骚满腹,甚至有放弃的想法。而格兰特却恰当地调整了心态,他把这种磨练看成一种锻炼。不断鼓励自己:艰苦是成功与胜利的关键,心态决定命运。因为他知道自己该走的路,终于成就了一段历史传奇。

无疑,西点军校是一个特别能打消人傲气的地方。新学员从在西点军校门口走下汽车的那一刻起,便告别了平民生活的“友善世界”,准备要服从无数的命令。这些命令本身不会告诉你应该怎样做——而仅仅是“你必须完成它”。不管你以前有如何锋利的刺到了西点都会被脱胎换骨。1987届毕业生、Free Markets公司高级副总裁戴夫·麦考梅克来自一个小镇,他曾是优等生,而且还是一个运动队的头目。但当他来到西点军校后却发现,同学中60%是运动队的头目,20%是所在中学的尖子。他突然领悟——今天你还是一个地方名星,明天你就只是数千强者中微不足道的一个。而接下来的西点军校残酷的魔鬼训练告诉你,不论你以前的光环有多大,在这里,你只有对上级命令的绝对的服从,你只不过是如同白纸一样的婴儿,你必须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一切从零开始。

艰苦的训练只是西点军校培养超级人才的第一课,因为只有在困难面前学会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为坚强意志力的形成打下基础。1909年西点军校毕业生巴顿将军说:“作为男人,只有对艰苦和严格习以为常,在困难面前才能尽职尽责。”而“如果任凭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那便会使自己成为了感情的奴隶,没有比被自己感情所奴役更不自由的了。”西点军校毕业生汤玛斯·梅兹中将如是说。

弱者被思绪控制行为,而强者会让行动指引思绪。在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控制情绪呢?让我们看看陆军部长斯坦顿(曾经向林肯总统告格兰特的状)和林肯总统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斯坦顿曾气呼呼地对林肯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那写就写一封尖刻的信狠狠地骂那家伙一顿。”

于是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拿给总统看。

“好极了,对了。”林肯高声说,“就是要好好训他一顿,写绝了,斯坦顿。”

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了他。

“为什么不让我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这封信不能发,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快把它扔到炉子里烧毁吧。我都是这么处理生气时写的信的。你想想看,写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就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吧。”

学会服从权威就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这是军人必修的课程,更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我们可以借鉴林肯教导斯坦顿控制情绪所采用的睿智方法,对愤怒情绪要学会驾驭,沉着冷静,学会沟通协调,合理的宣泄,应避免急躁,才能摆脱消极情绪。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懂得服从权威才能成为权威,”看似简单,这其中所要经历的磨难却是痛苦的,但惟其如此,西点军校作为“美国将军的摇篮”才在世界上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