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激情三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大变迁
2494200000062

第62章 1995年(4)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被搬上荧屏,可以看做是中国电视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标志。《水浒》积累了3部文学名著改编的经验,在视觉效果、武打设计、特技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思想上和观赏性方面得到了统一。《水浒》在国内外都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四大名著改编为电视剧引发的热潮,推动了全国上下阅读文学著作的热潮。

上海消费流行分期付款

人民日报10月18日讯(记者 张炯强) 中秋节前夜,上海地区“秋老虎”肆虐,酷热难熬。然而,张晰翔的家中却十分惬意,刚安上的空调放出阵阵凉风,与室外相比,简直成了两个世界。很少有人会相信,几天前,当他从商店提取这台挂壁式夏普空调时,才花了510元现金。原因是他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购买了这台空调。银通公司总经理卢浩初告诉记者,分期付款对商家来说,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促销手段;对厂家来说,它是了解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的参考;对消费者来说,它可以帮助合理安排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抗通胀的手段。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新型影碟机开辟家庭教育新天地

人民日报10月23日讯(记者 黎晖) 一种最新多媒体产品HI TOMIHVP120K小影碟播放机由新加坡ACS集团公司研制成功。它在传统影碟机可以在播放电影和卡拉OK等功能基础上,又具备了多层次菜单节目选择功能。播放教育节目,学习者可随时回到某章某节继续或重复学习。专家们认为,此类影碟机的开发将给家庭教育开辟新天地。

太原结婚“打的”成新景

新华社10月29日讯 星期天这一天成了山西人结婚的佳日,在山西太原市一辆辆清一色红色夏利的“的士”迎亲车队或6辆、或8辆,挂着红汽球,披着彩绸,款款驶过。这是各级政府禁止公车用婚嫁的规定出台后,出现在太原市区的婚嫁新景观。

我国电化教育形成规模

人民日报北京10月31日讯 记者卢新宁从日前结束的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电化教育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目前,中国通过卫星电视每天播放教育节目累计达50个小时,收视人口1亿左右,经过16年发展,我国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电视节目传输收视网络。近年来,中国电化教育在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和远距离教育理论、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媒体技术等方面也有了新发展。16年来,广播电大累计培养178万名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40多万名电视中专毕业生和30多万名高师及中师毕业生,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列车安上了“大哥大”

北京晚报广州11月1日讯 我国第一部列车移动电话10月30日在南昌开往广州的265次列车上开通。按规定国内电话每分钟收费3元,不另收手续费。旅客高兴的说:“这样有什么急事就可以及时和家里取得联系了。”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问世

北京晚报11月1日讯(记者 满言)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首发式昨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瑞环、王光英、万国权、刘忠德等国家领导问同袁世海、张君秋等戏曲名家参加了首发式。所谓京剧音配像,是指采用京剧著名老艺术家具体指导下,由他们的弟子或后代中优秀的中青年演员对口型配音像。力求再现当看老艺术家演出的形象和风采。

广州推出“礼仪日”

新华社11月9日讯(记者 车晓惠) 8日,广州市政府推出了第一个旨在简化礼仪性活动的“礼仪日”,以使市民从繁忙的礼仪性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

大连首建音乐广场

新华社11月9日讯 2万多市民10月29日在位于市中心的中山音乐广场,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周日之夜:免费欣赏俄罗斯音乐家访音乐会,受到在场观众热烈的欢迎。今年大连市政府对中心广场进行改造。去掉了广场周围的篱笆墙,重新植换草坪,铺设大理石路面,广场周围安装了336组立体声喇叭,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音乐广场。

家庭酒吧流行上海滩

北京晚报11月12日上海专讯 在自己并不宽敞的居室里腾出一小块空间,设计营构各种风格的家庭酒吧,如今成了上海滩上为数不少的市民布置居室的新时尚。据上海某房屋装修公司的负责人称:如今公司承揽的家庭装修业务中,不少家庭在装修时候有布置家庭小酒吧这个项目内容。

逛北京名牌大学成旅游新热点

北京是全国文化的中心,不乏名牌大学,其中最负盛名也是历史悠久的大学如北大、清华、北师大,都有着极具特色的古典园林式校园,使得这些高等学府完全可以与传统名声媲美。北大的未名湖、燕园很有名气。清华大学的欧式的楼堂,郁郁葱葱的草坪,还有荷塘、工字厅,处处有典故,处处有诗意。北师大在什刹海附近的教学区,是辅仁大学的旧址,古老的洋楼,花饰讲究的铁栅栏,都大有客观。大学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现已成为了旅游的新热点。

《执着》在全国大红大紫

今年,由西北风时期成名的田震所演唱的一首《执着》不仅在全国大红大紫,田震也凭借这首歌再次成为大众偶像。强悍的嗓音中有几分无奈,但相对于失望而言,顽强的精神依然占了上风,这似乎正是一种普遍情绪的写照。

公证悄然进章丘农家

公证,这个前几年还是很陌生的字眼,如今已悄然走进章丘市寻常百姓家,土地承包、租赁、转让合同、民间借贷、甚至分析家产、继承遗产等经济、民事行为,在合同、协议签订之后,人们总是会习惯地招呼一声:“走,我们到公证处公证一下”。据统计,近年来,该市每年办理公证达2000至3000件,共办理公证达2万余件,其中个人办理公证达1万多件,占80%以上。百姓利用公证这一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意识明显增强。

杭州酒店推出“钟点厨师”

新华社11月12日讯 杭州市民如今一个预约电话,便可请来杭城名厨上门烧菜制点。10月初,杭州4家知名酒家联合推出“钟点厨师”服务新招,请名厨上门为市民服务。短短数日,就已有10多名厨师带着助手到数十户居民家中现场献艺。

我国乡村医生达93万人

人民日报南宁11月12日电(本报记者 罗昌爱 新华社记者 陆汉魁) 经过系统化、正规化教育的乡村医生队伍,已成为我国农村防病治病和健康保健的主力军,改善了农村的医疗条件。1990年以来,全国乡村医生教育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医生系统化、正规化中等医学教育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取得了很大成绩。1994年全国乡村医生人数由1990年的77万人发展到93万,增加16万,平均每个行政村的乡村医生人数已达到1.28人,完成了“八五”阶段要求全国平均每个行政村的乡村医生达1.2人的指标。

京九铁路开通

11月16日,(北)京九(龙)铁路提前全线铺通。京九铁路位于京沪、京广两大南北干线之间,北起北京,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贯穿京、津、冀、鲁、豫、鄂、赣、粤9个省市,全长2536公里,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

我国第一台神经计算机诞生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 张锦胜)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神经计算机在我国诞生,日前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和电子工业部的联合鉴定。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2000万次的数模混合小型神经计算机,即“预言神一号”,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这种计算机是按照人类和动物大脑结构进行运算的一种崭新的计算机,它对于解决图像识别、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等形象思维问题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也是计算机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进京列车有了“美容师”

新华社11月23日电 在即将建成的北京西站站区内,一座现代化的客车洗刷所将填补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项空白。铁三院研制成功的这套设备,采用了先进的PC可编程序操纵系统,列车从进库、刷洗到出库,全部实现了电脑自动化。

南水北调工程荐出近期实施的调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