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激情三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大变迁
2494200000009

第9章 1980年(3)

人民日报8月18日讯 艺术体操又称韵律体操,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新的体育项目,在欧美开展比较普遍。1963年举行了第一届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由于艺术体操是培养轻盈、优美和温柔的典型女性体育运动,而且又有艺术欣赏性,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

百姓建房时兴水泥地、灰白墙

《时代流行风》(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陈新峰编著)载 80年代初,老百姓生活并不富裕,肚皮儿没填饱,啥事儿都不敢瞎张罗。居民棚户是一片一片,砖瓦房也是斜斜的搭着,朝不保夕,随时准备溃散的样子。而屋子里最时兴的就是简单又实在的水泥地和白灰墙。粗糙的沙砾,用手轻轻一刮,粉尘便簌簌地往下掉,白墙上灰膏脱落后,被遮住的灰斑就细细密密的涌出来,家家户户的门庭都是如此。

我国正式设立经济特区

新华社8月26日讯 今天我国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正式设立了经济特区。这4个特区总面积为526.26平方千米,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和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综合体制。特区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的“窗口”,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双肩背书包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新华社上海8月29日电 在新学年即将开始之际,一种新颖美观的学生双肩背书包目前已经在上海试销。以前学生背着的单肩背书包,对于正在发育的学生有着极其不好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长期背着沉重的单肩背书包导致肩膀斜倾的现象很普遍,上海开发的这种新式书包更加适合学生,一投放市场大受学生和家长们的喜爱。

全国出现“集邮热”

文汇报9月11日讯 被迫停刊14年的《集邮》杂志在今年恢复出版发行。《集邮杂》志的的复刊号上发表了长篇文章《集邮是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打消了爱好者们心中的顾虑,这项本来曾广泛流行的休闲活动重新开始火爆起来了。各地的邮票公司和邮票协会迅速恢复,各种规模大小的邮展上参观者络绎不绝。集邮册和邮票夹成了商店文体柜台上的抢手货。据统计,1980年全国各地集邮协会的在册会员有1万多人。集邮,成了休闲生活总颇有气势的一道景观。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发人深省

张弦的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让读者看完后都有一种悲痛的惋惜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省。小说在结构上很有艺术性,征途布局上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模型,将3个爱情悲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这3个爱情悲剧的描绘,揭示了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特定的社会和特定的历史时代所造成的。根子在于残留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封建意识和封建思想,时时都在泛起,处处都在扩散,告诫人们要彻底消灭爱情悲剧,就必须首先彻底清楚封建思想和意识的毒流。

我国首次引进国外电视剧

文汇报10月12日讯 今年年初,美国科幻片《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国内播出,备受欢迎,并使飞盘健身风靡全国。10月,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在国内播放,同样引起了轰动。但是这部26集连续剧播放到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无论如何,这两部电视剧开了我国引进剧的先河。

我国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新华社10月22日讯 今天,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天津无线电厂生产,并举行了试生产开工仪式。这条彩电线是从日本胜利公司引进的,它根据这个公司的先进生产线,并参照中国实际情况而设计。这条彩电生产线可生产14英寸和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按设计要求年产彩电15万台。

我国制成首批船用卫星导航接收机

人民日报10月22日讯 我国研制成功首批船用卫星导航接收机,开始交付远航舰船使用,性能良好。卫星导航是近代航海新技术。我国新问世的这种船用卫星导航接收机,具有全天候和全球性的特点,抗干扰能力强,精密度高,稳定性好。

旅游结婚受青年欢迎

新华社天津10月27日讯 天津市公用局共青团和工会组织为登记结婚的青年举办了集体旅游结婚的方式。这种结婚方式既新颖,又可让结婚青年在旅游途中感受到旅游的乐趣,因此很受青年们的欢迎。

北京首次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核制度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新华社记者 刘佩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促进业余教育事业的发展、加速和培养四化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做出了关于建立自学教育考核制度的决定,凡北京市市民,无论通过何种形式的学习,经过考核证明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毕业水平的,均承认其学历。

手提盒式录像机试制成功

北京晚报10月31日讯 北京电视机设备厂经过半年的努力,于今年9月试制成功手提盒式彩色录像机。该录像机体积小,图像清晰,各项技术指标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小人书摊受群众欢迎

安徽日报11月4日讯 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文艺春天的到来,小人书摊的创作和出版活跃起来了。与此同时小人书摊也多起来了,儿童放学都会直奔小人书摊,包里偶然也会背上几本小人书,这种小人书摊不但解决了儿童深外阅读的问题,也使他们丰富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因此小人书摊也特别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我国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讯 我国高等教学部门和高等院校广开学路,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从而使全国更多人能够走进学校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学校有自费的走读班、电视大学、业大学等学习,满足了广大青年学生渴望继续深造的求知欲望。

《中国青年报》刊登潘晓来信引发关于人生观大讨论

中国青年报11月12日讯 《中国青年》刊登了读者潘晓的来信《人生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规模关于人生观的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潘晓讨论”中呈现来两大主题:“人生路为何越走越窄”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前者概括的是经过“文革”的一代青年普通的精神迷惘,后者则是对现实迷信的以及“革命”伦理价值的深刻怀疑和个人存在意识的觉醒。讨论中,人们的灵魂受到深深的触动,开始摒弃传统空洞的说教,正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头发丝上刻唐诗

新华社南京11月28日电 一根5毫米的头发丝上放在几十倍的显微镜现,上面居然刻有一首著名的唐诗。这是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沈为众创造的发刻新作品。他的这一成就为我国古老的细书和微型雕刻艺术开拓了新天地。

77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世界五大洲77个国家的1300多名留学生目前正在中国学习。他们现在分别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吉林、陕西、江苏、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40所高等院校学习文科、理工科、医学、农业学、美术、音乐、体育和戏剧。

实行“分灶吃饭”

今年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规定除少数省、市、区另行其他办法外,其余实行“分灶吃饭”,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范围。试行后,地方财政收入达776亿,比上年增长3.5%,地方财政支出564亿,减少11%。

《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抨击人们的心灵

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评论载 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几乎完全改写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历史苦难所普遍采用的书写方式,将社会的悲剧隐含到自然的华美之中,以一种极具文化质感的风土人情来演绎社会的不幸。文章主人公朴实善良的平民代表盘老五,用了半辈子生命在这条河流上漂泊,正是中国乡土百姓苦难命运的一种象征。因此,盘老五在河流上的每一次搏击,并不只是人与自然的一次较量,而是人与他生存境域的一次对抗,是人的精神力量与社会的制约背景的一次对垒,具有深远的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