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24949400000068

第68章 三区革命期间的独山子(1)

色依提·吾马尔

在天山北部,乌鲁木齐——伊犁、阿勒泰——独山子之间,有一个公路十字交叉口,人称九公里叉口,每当你驱车行至这里时,向南一望,你就会看到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炼塔在吞云吐雾;一幢幢崭新的楼房五光十色;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这就是位于我国西北边疆的一座现代化的石化厂——独山子石化公司。如今,望着这壮观的独山子石化新城,抚今追昔,人们又怎能忘记那些为了建设这个现代化的石化厂而忘我劳动、英勇献身的各族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呢?

高楼是一砖一砖砌起来的;独山子矿区也是一步一步建设起来的,我在这篇文章中,仅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独山子三区革命期间的一些材料公之于众。由于本人文化水平所限,历史资料也不全,缺点和漏洞在所难免,恳切希望熟悉当时情况的同志予以指正和补充。

三区革命前夕的独山子简况

独山子位于天山北麓,往西是奎屯河,它位于该河的东岸,再往西北是乌苏县。独山子附近有三座小山,独山子山峰位于正中,独山子维吾尔语叫“玛依塔柯”,即“油山”,汉语是“孤山”之意。其余的两座山,西部的叫海利帕提山,东部的叫依其克利山。

独山子矿区南部的泥火山,海拔约1200公尺,东部的平坦地带,这里有许多油气井,至今在个别井中还采油、采气。

独山子的储油构造是从1906年起,由中外地质人员经过反复勘探查明的。1909年,清政府从俄国购置了两套设备,在安集海搞炼制,从原油中炼出了汽油和煤油。

1935年,苏联科学考察团来新疆进行考察,1936年4月新疆省政府协同苏联政府成立独山子石油考察团,在独山子进行考察,当年8月28日把原有的安集海炼油厂改造为独山子石油考查厂。

1936年秋天,从苏联运来了钻机、柴油机、各种泵等石油设备,并进行了安装和钻探。1936年10月,成立独山子炼油厂。

1937年1月14日,2号井喷油,1937年8月,独山子炼油厂正式投产,9月1日第一次提炼出汽油和灯油,向省政府报喜,当时有苏联投资,搞了许多基本建设,从此形成了钻井、采油、炼油的局面。

据1943年3月20日,82号统计报表(民国三十二年三月二十日),对1942年1月~12月30日的统计资料:

采出原油7321吨

加工原油7060吨

其中汽油1900吨

灯油1350吨

所提炼出来的轻质油合计3250吨,占总数的46%。虽然提炼轻质油的能力较低,但在当时独山子也算是全国石油工业的先进地区。这时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快要侵入斯大林格勒的时候,新疆的军阀盛世才撕下了革命的假面具,从与苏联团结公开走向反对苏联。

1942年,国民党中央资源委员会决定开发新疆的石油。因为自1936年钻探开始,由于没有签订正式合同,名义上是新疆和苏联合营,实际上就是苏联经营和管理。结果在组织机构、财务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中国国民党政府决定自己独立管理。

1942年10月,中央地质调查所和甘肃油矿局联合组成地质调查队和工程队,勘测库车和独山子的油情。1943年5月10日两个队返回重庆,地质调查队写出了“新疆乌苏独山子石油及煤气矿床说明书”,工程队写出了“新疆独山子油矿调查报告”。认定接管独山子油矿的技术性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由于国际战争形势和中国政府对苏联态度的不断变化,1942年11月苏联政府提出中苏共同开发独山子油矿并签订正式合同的要求,向中国方面提出了十九条“中苏政府协商草案”。中国政府未予接受。1942年11月19日,独山子井架安装工人向政府提出增加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等要求,罢工18天,全矿停产两天。紧接着2号井和22号井锅炉工为要求改善生活条件,拒绝上班。12月2日由于柴油工人不小心抽烟引起火灾,烧毁了几十吨原油以及其他的问题,国民党政府有意把责任推到苏联专家身上,说苏联专家放火,阻止他们继续领导生产的权力,于是双方关系逐步恶化。1943年1月2日,苏联方面要求中国接受所有的设备,并付款。但国民党政府通知不要任何设备,就这样生产自然而然停止下来了。苏联专家于1943年1月19日开始陆续撤回,驻哈密的苏联红军出动了19辆汽车、两辆坦克和60多个士兵前来独山子驻防。当年9月13日,苏联又出动3辆汽车,将七十多个士兵送往独山子,保卫苏联的专家和设备。

后来经过双方多次协商,苏联方面决定撤回所有的设备,并把所有的油井封掉,中方给苏联支付无法拆走的油井建筑和房屋费共计170万美元。

苏联方面提出由本地工人拆卸设备,用汽车运往边境。已经投产的11口井,井口焊接封闭,1944年2月28日,他们全部撤回苏联。中苏两国第一次开发独山子油矿的协定就此结束了。苏联人临走时对本地工人说:“包谷杆子不会再运到包谷地里去,这些设备运到霍城,过了边卡就扔掉了。”

由于苏联运回了设备,加之以苏帕洪为首的国民党驻军的一个连在独山子起义,加入三区革命军,新疆国民党政府于是在独山子实行了白色恐怖,逮捕了7名(4名汉族、3名少数民族)进步技术人员和工人,送往乌鲁木齐监狱关押。

从1944年3月起,油矿国民党驻军又开始组织少数民族工人到奎屯农场劳动,有的去修筑独山子至奎屯的公路,组织汉族工人修炮台,挖地道。

1944年8月15日,国民政府组织甘肃玉门油矿局成立了乌苏油矿筹备处。从玉门运来一套小小的井架,又制作了机架和木制井架,组织工人打开被封的油井,开始修井。

后来虽然从迪化(今乌鲁木齐)运来了两台4吨多重的旧锅炉,准备建设日加工150吨~250吨原油的炼油厂,但由于财政、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欠缺,导致生产跟不上。

1944年11月7日,三区革命爆发了。1945年9月6日,乌苏油矿筹备处撤离,原来从甘肃调来的技术工人携家眷返回了玉门,还有一部分逃走了。国民党管理人员下令焊封井口,撤掉部分设备,并于1945年9月6日将留在独山子的最后一批300多名工人撤往迪化,途中有几个对抗的,被当场枪毙。

1945年9月9日,三区革命军接管了独山子油矿。

三区革命军接管独山子

按照民族军前线指挥部的指示,第一骑兵团第一步兵营、第三骑兵营于1945年9月8日凌晨6点从乌苏起程,9日下午4点到达独山子(在途中狙击从精河逃出来的国民党军队,耽误了到达独山子的时间)。当时,独山子连一个人都没有,国民党驻军撤离时放火烧毁了工人大宿舍。部队休息了两个小时,前往奎屯、安集海作战。10月,三区革命军为保护独山子,派来了一个连的部队驻守。逃散了的工人中有十多名返回了独山山子,他们自愿参军,同民族军一起保护独山子油矿。

独山子石油公司的组成

1945年10月,三区革命政府决定,在工商联合会组织下设立独山子石油公司,任命阿地里别克(乌孜别克族)为经理,帕里托夫斯基(俄罗斯族)为副经理,并命令他们恢复独山子油矿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