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臣
作为一名老同志,我在独山子工作、生活了近30年,人生能有几个30年?30年来,独山子这片热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曾经把青春奉献给部队、奉献给人民武装工作的我,不由得想起了在独山子矿区人民武装部工作的岁月,想起了独山子矿区党委书记兼人武部第一政委王德华关心武装工作的往事。
作为中国石油较早成立的人民武装机构,独山子区人民武装部伴随着独山子石化事业发展的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如今的区人民武装部励精图治,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区人民武装工作的发展,是历任区党委、区政府和历任领导关心分不开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有幸在独山子矿区人武部任政委,10年的人武工作,使我和部长惠景民都与王德华书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0年中,更是感受到当时的矿区党委书记王德华兼人武部第一政委关心支持人民武装工作的点点滴滴,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王书记早已退休,当时他多次亲临武装部,为解决武装部军事训练、生活、办公场所的情况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85年初,正值隆冬,上级的一纸命令,我从北疆军区政治部调到独山子矿区人武部任政委。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交接完工作,我立即乘车从乌苏赶到了独山子。下车后,寒风直往领口吹来,冻得人直打战。我顾不上寒冷,尽快赶到王书记的办公室向他报到。初次与王书记见面,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值壮年的王书记,个子不高,两眼炯炯有神,一口陕西话,说出来掷地有声:“来了就安心工作,党委坚决支持你们的工作,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一席话说得我心里暖洋洋的,从王书记的办公室出来,觉得天气也不冷了。
我刚到矿区武装部时,武装部的办公地址设在炼油厂斜对面(现通讯公司老站),一幢老式的苏联木地板平房,一分为二,人武部、通讯站各占一半。人武部的干部战士十多人挤在七八间房子办公,每间办公室均在10平方米以内,两张桌子一放,人转向都困难。院子坑坑洼洼,民兵训练只能找场地或拉到戈壁滩进行训练。当时,矿区各单位的办公场所大抵如此。那时,人武部属军队编制,除了办公场所由地方提供外,其余有关编制、人员调动、后勤保障等全部由军队负责。
1986年春,部队百万大裁军,根据中央5号文件要求,全国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全部划归地方编制。人武部移交地方后,人武部干部战士也随之集体转业,成为地方的干部职工。人武部的编制、人员调动、工资福利等交由地方负责。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当年8月29日,在现炼油厂二楼会议室举行了人武部划归地方移交会议,在军地双方移交签字仪式上,王书记说:“中央决定人武部划归地方建制,作为地方党委,党管武装,一定要落实到位,矿区各单位要继续大力支持人武部的工作,尽量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王书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说起王书记给武装部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举不胜举。这里我只列举几件事,足以说明问题。
一件事是,人武部的解放牌汽车安排在厂里值班,弥补了武装部的经费不足。当时人武部没有其他经费来源,上级工作组、友邻部队来武装部检查或交流工作,只能是我们大伙凑钱吃饭,还有我们自己整理库房、整理弹药,每天辛辛苦苦还要自己掏钱在饭馆吃加班饭。部领导就想能不能让武装部的车在厂里值班挣点钱补贴生活,我们把情况汇报给王书记后,王书记立即打电话找来当时的运输科科长郭仲长,很快落实了汽车在炼油厂值班的事情。这样以来,经费就多了,一部分经费可以改善武装部小灶的生活,干部职工的伙食就好多了,上级再来人也可以领到外面的饭馆招待一下,极大地改善了武装部的生活条件。
二是及时解决干部职工住房、子女上学、家属落户并调动安排工作等问题。按照中央5号文件要求,移交中的所有问题,必须一次性解决,不遗留问题。当时,我们自己都清楚地知道,厂里职工住房紧张,两三家住一套苏联木地板房,厨房、卫生间共用,就这还是按工龄、级别打分分房。安排家属工作也很艰难,人武部的家属没有技术,有的文化不高,有的是农村妇女。当时受农转非指标限制,落户也有难度。这些困难和问题,武装部都要靠党委和政府来解决,对厂里来说也有许多困难和压力。
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王书记专门召集炼油厂党办、厂人事科、政府劳动人事局、公安分局、厂生活公司、教育中心、劳动公司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记得,当时的生活公司副经理朱作孔谈到房子十分紧张时,王书记打断他的话说:“人武部移交地方是中央的决定,我们在座的各部门要顾全大局,再困难也要优先解决武装部干部职工的实际问题,落实好住房、家属调动、子女上学、落户等问题,不能讲条件。”由于王书记态度坚决,时间不久,就为人武部干部职工解决了十多套住房。但家属职工调动就比较费事,其中一名家属职工调动颇费周折,不是王书记亲自拍板,还调不到独山子。事情是这样的:人武部有个干部的妻子是乌苏县电厂职工,当时乌苏电厂出资派她到塔城地区财校学会计,作为电厂专门培养的人才,一是电厂已出资一年的学费2000元,二是该职工一年期间的工资电厂已付。电厂起初坚决不放人,理由是培养一名财会人员不容易;其次,确实要调人必须向电厂补交学费2000元和本人一年的工资,王书记得知后当场决定费用由炼油厂财务科全部支付。就这样,15名家属中7名正式职工相继从各地调到了独山子并安排了工作,8名农村籍家属安排在劳动公司工作。40多名家属子女的户口顺利地迁到了独山子。
三是修建武装部办公楼、民兵武器库和民兵训练靶场。原武装部的办公用房破旧不堪,武器库不符合安全要求,且距炼油厂一条马路之隔,民兵长期没有训练场地,这些情况王书记心中有数,未等我们提要求,王书记就到武装部主动提出了修建武装部办公楼、民兵武器库和民兵训练靶场,并让我们选地址。其实,当时厂里经费也比较困难,政府财政更紧张,选址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中在原技工学校大院东北角建办公楼,在国防公路以东、防洪坝以南建打靶场。很快,我们的方案通过了,经费也到位了。1988年,武装部的各项建设全面破土动工,技工学校的旧校舍被扒掉,一幢600平方米的人武部办公楼拔地而起,300多平方米的武器库动工新建,投资10万元的民兵靶场当年竣工。在建设中,王书记多次亲临施工现场,叮嘱基建部门一要按期完工,二要确保质量。办公楼和武器库竣工后,院内也铺上了沥青路并进行了绿化。办公楼内配发了新式的办公桌椅,极大地改善了武装部的办公条件,营区内整齐划一,井然有序。
1990年春,武装部的干部战士怀着喜悦的心情迁到了新的办公地点。此后,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在独山子矿区武装部召开现场会,称赞“武装部建设西北一流”。
四是给人武部购置了一辆北京213越野车。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新疆军区给人武部配发在编212越野吉普车,我调来时已使用了20多年,武装部的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就是这辆车没有换,坏了修,修了坏,坏了再修,车况不好,去乌鲁木齐开会,跑大半天才能到。后来车子实在不能使用了,给王书记汇报了此事,王书记十分重视,亲自给局市领导汇报,并派我和部长惠景民专程到克拉玛依直接给谢志强书记汇报说明情况,经过协商,由管理局和独山子炼油厂各拿10万元为武装部购置一辆新车,当时20万元不是一个小数字。王书记要求有关人员抓紧落实款项,于1990年春给人武部更换了一辆北京213越野车,当时这样的车子县级人武部为数不多。
五是民兵训练基地建设一次达标。1990年初,正当武装部干部职工喜迁新居时,兰州、新疆两级军区行文,在县级人武部开展创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达标活动,要求训练基地达到“四能”、“八有”。四能即“能吃,能住,能训练,能娱乐”。八有即“有食堂,有宿舍,有教室,有活动室,有训练场,有靶场,有库房,有规章制度”。文件要求下半年检查验收。我们收到文件后,立即向王书记进行了汇报,王书记态度明确地表示:“一定要按照上级的要求,一条不少地抓落实,按时按标准完成,而且标准要高。”同时,王书记要求人武部拿出方案,他亲自协调。随后,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开始兴建,将人武部新址原技工学校三栋平房约1300平方米划归人武部,作为民兵训练基地进行改建,室内外装修粉刷,民兵活动室和三个房间全部贴了墙纸,人武部大院、人武部通往外面的公路全部铺设沥青,大门、院墙粉刷一新。同时,为训练基地食堂购置了液化气灶、锅、碗、勺等炊事用具,民兵值班值勤室购置了单人床、桌椅、被褥,教室购置了音箱、沙发、投影机等。仅民兵训练基地建设一次性投资达30多万元,全是炼油厂财务支付的。
当年9月,瓜果飘香,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独山子民兵训练基地彩旗飘扬,王书记和人武部的干部职工充满信心,迎接两级军区来独山子召开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现场会,两级军区首长和与会代表高度赞扬独山子武装部“功能齐全,设施一流”,被评为西北五省首批民兵训练基地建设达标单位。
在王书记的多方关怀下,矿区武装部的硬件建设空前改善,为民兵训练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条件。那时,民兵编制基数大,每个车间、每个事业单位几乎都编有民兵,每年民兵整组、民兵训练,王书记都亲自过问,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从不含糊。他每年都参加矿区人民武装工作年终总结表彰会,常常告诫广大民兵:和平年代一定要抓好民兵训练,战时才能保家卫国。
在人武部移交地方的8年中,民兵训练年年保质保量地超额完成,民兵的军事素质、军事技术得到了提高,先后在新疆军区、克拉玛依市人武部组织的各项军事比赛中,多次荣获桂冠。女子民兵赵久华参加新疆军区组织的女子半自动步枪实弹射击勇夺第二名。
多年来,王书记一腔热血洒给了人民武装事业,他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支持武装工作,赢得了武装部全体干部职工的爱戴。
彩笔绘时代,丹心写春秋。如今,虽然王书记和我都已退休多年,但王书记心系人民武装,情洒民兵建设的动人情景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浮动,他为独山子区人民武装工作尽心尽力,必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作者系原独山子矿区人武部政委,后任独山子厂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