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计数一般为(10~20)×109/L之间,如感染严重则计数偏高,并出现明显核左移。部分病人尿糖增高,严重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②血、尿淀粉酶多明显升高。③血清脂肪酶升高。④血清钙多下降。⑤血中出现正铁蛋白。
(2)B超:能显示胰腺肿大轮廓、渗液的多少与分布,对假性胰腺囊肿、脓肿也可被显示。
(3)CT:产后急性胰腺炎还可用CT判断有无胰腺坏死或脓肿,有无渗出。CT虽使胎儿暴露于X线下,但考虑误诊对孕产妇的危害,必要时仍需做。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有较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消失,X线透视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可资鉴别。
2.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 常有胆绞痛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超及X线胆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3.急性肠梗阻 腹痛为阵发性,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无排气,可见肠型。腹部X线可见液气平面。
4.心肌梗死 有冠心病史,突然发病,有时疼痛限于上腹部。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血清心肌酶升高。血、尿淀粉酶正常。
5.妊娠剧吐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多数主张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使消化道休息,同时减少胰酶分泌,从而降低胰酶对胰腺的自溶作用。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尤其高糖低钙时。
2.药物治疗原则 主要是缓解疼痛,并应给广谱抗生素。
3.手术治疗 指征:如保守无效或有脓肿、坏死则需外科手术治疗。
处方
在患者腹痛明显可给予哌替啶(B级),缓解疼痛。因其对ODDI括约肌痉挛比吗啡轻,并加用阿托品(C级)。
三、妊娠合并肠梗阻
【概述】
肠梗阻即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病症。可分为:①机械性: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如肠腔堵塞,肠管受压和肠壁病变等。②动力性: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③血供性: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而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④原因不明性:无明显病因可查,是一种慢性疾病,表现有反复发作肠梗阻的症状,腹部X线平片常不显示气液面。
妊娠期易发生肠梗阻的时间:①孕中期当子宫升入腹腔时;②近足月胎头入盆时;③产后当子宫突然缩小时。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各类肠梗阻有一共同特点即肠管的通畅性受阻,因此有程度不同的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①腹痛:腹痛是机械性肠梗阻最先出现的症状,表现为阵发性绞痛,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明显。腹痛不明显,阵发性腹痛尤为少见。②呕吐:肠梗阻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呕吐物为食物或胃液,后期呕吐物为粪样带臭味的肠内容物。呕吐物如为棕褐色或血性,是肠管血供障碍的表现。③腹胀:腹胀与梗阻程度及部位有关,一般梗阻越完全,梗阻部位越低,腹胀越明显。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闭襻性肠梗阻,表现为局限性腹胀。④排便排气停止:完全性肠梗阻病人多不再排便排气。
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黏液或果酱样粪便。
(2)体征:腹部包块、肠形、叩诊鼓音、肠鸣音亢进或消失、腹部震水音。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合并感染者血象及中性比可升高,可出现电解质紊乱。
(2)腹部B超多可见包块、气腹,肠间可有积液。
(3)立位腹平片可见多发气液平。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
(2)禁食水,胃肠减压。
(3)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等肠外营养。
2.药物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3)营养支持,加强术后支持治疗,防治术后并发症。
(4)解痉药对症治疗。
3.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适应证:①绞窄性肠梗阻或已出现腹膜炎症状的肠梗阻;②肿瘤;③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④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
(2)手术的原则和目的是:在最短手术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法解除梗阻或恢复肠腔的通畅。
处方
(1)处方1:抗感染治疗
①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如青霉素400万U,静滴,每日2~3次。
②甲硝唑250ml,静滴,每日2次。
③头孢他啶2.0G+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或每8小时1次。
(2)处方2:营养支持治疗
①10%葡萄糖300ml,50%葡萄糖200ml,胰岛素20U,氯化钾1.5G,静脉滴注,立即给予。
②中长链脂肪乳25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③18种氨基酸25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④5%葡萄糖氯化钠500ml,水溶、脂溶性维生素各1支,静脉滴注,立即给予。
(3)处方3:解痉止痛
①地西泮(安定)10mG,肌注,立即给予。
②吗啡50~100mG,肌注,立即给予。
③哌替啶(杜冷丁)50~100mG,肌注,立即给予。
④曲马朵100mG,肌注,立即给予。
【注意事项】
1.手术应做纵切口。妊娠中期术中尽量避免干扰子宫,术后继续保胎治疗。
2.如妊娠34周以上,估计胎儿肺已成熟,应先做剖宫产取出胎儿,使子宫缩小后再探查腹腔。
3.孕妇怀疑有肠梗阻时,一定要做X线腹透或平片检查,因为权衡孕妇由于误诊所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胎儿暴露于X线的影响。
4.甲硝唑属于B级药物,但妊娠前3个月禁用,妊娠3个月后、严重肝脏病患者、血液恶病质患者慎用。地西泮属D类药物,吗啡属C类药物,哌替啶属B类药物,曲马朵属C类药物,使用时需告知患者及家属,权衡利弊。
泌尿系统疾病
一、无症状性菌尿
【概述】
无症状性菌尿(aSYmPtomatIC BaCtERIuRIa,ASB)是指泌尿道发生了细菌感染但是病人本身没有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孕妇菌尿的发生率为2%~7%。最常见的因素是社会因素,在美国,贫困妇女无症状性菌尿的发生率是经济状况比较好妇女的5倍,但与种族无关。有镰刀细胞性贫血的孕妇无症状性菌尿的发生率是正常孕妇的2倍。
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神经性尿潴留及既往有泌尿道感染,大约有不到1%的孕妇会发生无症状性菌尿。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病人本身没有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2.辅助检查
(1)对所有的孕妇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无症状性菌尿筛查,常用的检查指标是菌尿的确定,菌尿即指尿液中存在≥105/ml的单一菌落。在采集标本时,如果使用导尿的方法进行,即使细菌数量没有达到此数字,也要考虑无症状性菌尿诊断。如果尿液中细菌数量<105/ml,或者标本中含有一种以上细菌,通常表示标本污染。
(2)另有几种筛查方法:尿常规检查、白细胞脂酶活力、尿滴检查、亚硝酸盐试验(GRIESS tESt)和尿培养。其中尿培养是检测妊娠菌尿存在的最准确的筛查方法。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多种抗生素治疗无症状性菌尿效果良好。对于孕妇应考虑选用对胎儿、孕妇安全的,对细菌敏感的药物。
2.药物治疗原则 首选氨苄西林或头孢菌素类。
处方
(1)处方1:氨苄西林或头孢拉定每次500mG,4/D。
(2)处方2:妊娠中期可使用磺胺甲唑1G,2/D或呋喃妥因每次100mG,4/D。
(3)处方3:磺胺甲唑2G或氨苄西林2G加丙磺舒1G单次口服。
【注意事项】
1.接受治疗的孕妇有1/3无症状性菌尿持续存在或妊娠期间复发,因此,应及时随访复查,以保证疗效和监测感染复发。
2.大约有38%的妊娠期无症状性菌尿妇女今后数年内会产生菌尿。
3.孕期选药的原则:①选用对细菌敏感的药物;②选用对母、胎安全的药物;③可首选氨苄西林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磺胺类不适用于晚期妊娠,以防新生儿发生核黄疸;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胎儿听神经及肾脏有毒性,不宜使用;四环素为孕妇禁用药物。
二、急性膀胱炎
【概述】
妊娠期膀胱炎发生率为0.3%~1.3%。妊娠本身不增加发生膀胱炎的危险,但是有1/3的膀胱炎孕妇,是在第一次产前检查中发现有菌尿史。发病机理与非妊娠妇女类似。急性膀胱炎是否增加急性肾盂肾炎或某些妊娠并发症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最常见的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孕妇典型的症状是排尿时有烧灼感或尿痛。
(2)体征:耻骨上不适,偶有血尿,但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辅助检查
(1)冲洗中段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亦可有红细胞增多。
(2)尿培养阳性。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多饮水。
(2)禁止性生活。
2.药物治疗原则 解除症状,预防复发。
(1)选用对细菌敏感的药物。
(2)选用对母儿安全的药物。
处方
氨苄西林或头孢拉定500mG/次,4/D。
【注意事项】
完成治疗3~5D后复查尿培养,若仍为阳性还应该继续治疗。
三、急性肾盂肾炎
【概述】
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是妊娠期最严重泌尿道感染。有1%~2%的孕妇并发急性肾盂肾炎。绝大多数急性肾盂肾炎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有资料统计只有9%出现在妊娠早期,出现在妊娠中期占45%,妊娠晚期占45%。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起病急剧,突发寒战高热,单侧或双侧肋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伴或不伴膀胱刺激症状。
(2)体征:急性病容,弛张高热,体温不升仅34℃亦可高达40℃或以上,患侧脊肋角有明显叩痛。
2.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尿培养阳性、尿液分析发现有成堆的白细胞或脓细胞及大量细菌。
(3)10%~15%可出现血培养阳性。细菌种类与尿培养相同,寒战时取血培养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率,最好是在治疗前培养,并同时作药物敏感试验。
【鉴别诊断】
1.高热 需与上呼吸道感染及产褥感染等鉴别。
2.腹痛 需与急腹症鉴别。①急性阑尾炎,初起时有低热,并有转移性痛;②胆绞痛,常有胆石症史,疼痛位于右上腹;③急性胃肠炎,有发热、恶心及吐泻,常有饮食不洁史。
3.肋痛 需与急性肾、输尿管积水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有利于输尿管引流通畅,使尿液保持在2000ml/D以上,达到对尿路冲洗和引流作用。
(2)多饮水,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改善全身情况。
(3)严密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等生命体征,记录尿量。
2.药物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静脉给予抗生素如头孢类或氨苄西林,总有效率达80%。大多数病人在治疗开始后24~48H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当治疗>72H未见明显改善,应重新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是否恰当,以及存在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3)营养支持,加强支持治疗,防治中毒性休克的发生。
处方
(1)处方1:抗感染治疗。氨苄西林配伍头孢菌素;或使用广谱青霉素。
①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如青霉素400万U,静滴,2~3/D。
②头孢他啶2.0G+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2/D。
③治疗7~10D,尿培养若仍为阳性,可使用呋喃妥因100mG,每晚睡前口服,持续整个孕周。
(2)处方2:营养支持治疗。10%葡萄糖300ml,50%葡萄糖200ml,胰岛素20U,氯化钾1.5G,静滴,立即给予。
【注意事项】
1.严密监护胎儿情况。
2.经常取左侧卧位有利于尿液引流及防止感染的发生。
3.积极治疗急性膀胱炎对防止其上行感染有积极意义。
四、产后尿潴留
【概述】
尿潴留(REtEntIon oF uRInE)是指尿液在膀胱内不能排出。多数产妇于分娩后4~6H内可以自行排尿,但有些产妇产后长时间(>8H)膀胱充盈,而不能自行排尿,这种现象称之为产后尿潴留。多见于初产妇。如尿液完全潴留膀胱,称为完全性尿潴留;如排尿后仍有残余尿液,称为不完全性尿潴留。急性发作者称为急性尿潴留;缓慢发生者为慢性尿潴留。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产妇产后>8H不能自行排尿,并自觉膀胱憋胀而不能排出。
(2)体征:检查下腹部膨隆胀满,有时可见充盈的膀胱轮廓,导尿可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