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产科医师处方手册
25115300000036

第36章 异常分娩(2)

【注意事项】

1.软产道异常,除器质性病变及疾病引起的改变外,尚有孕足月宫颈不成熟时,临产后同样致产程延长。

2.宫颈坚硬者不能勉强试用剥膜引产或以小水囊引产,对于出现缩窄环者可用镇静麻醉药解除痉挛。

胎位异常

一、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概述】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如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或90°,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但如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是最为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程图曲线表现为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延长,主要是活跃期减速阶段延长及第二产程延长,先露下降延缓或停滞。胎头延迟衔接、俯屈不良,胎先露部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造成协调性宫缩乏力,使宫口扩张延缓。

(2)腹部检查:①触及母体腹前部约1/3被胎背占据,2/3被小肢体占据为枕后位,各占1/2的为枕横位;②宫底触及胎臀,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在对侧明显触及胎儿肢体;③如果腹壁薄有时在胎儿肢体侧耻骨联合上方触及胎儿颏部;④听取胎心音最响的部位在母体腹部偏外侧,或胎儿肢体侧。

(3)肛查及阴道检查:枕后位时,感到骨盆后方空虚。当宫口扩张3~5Cm,根据矢状缝的方向及大小囟门的位置判断胎方位。

2.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根据胎头颜面及枕部位置,能准确探清胎头方位。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足月活婴无法通过的绝对性狭窄骨盆或明显畸形、歪斜骨盆;头盆明显不称;胎儿特殊畸形;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等均应行剖宫产术。

(2)除符合选择性剖宫产条件外,头先露的初产妇均应经过试产。试产过程中,需有舒适的待产环境,补给充分的水分和营养,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2.药物治疗原则 镇静,促进子宫收缩。

3.手术治疗 剖宫产术。

处方

(1)不协调宫缩时可肌注哌替啶100mG,地西泮10mG静滴3mIn内注完,对纠正不协调宫缩有良好效果。

(2)协调性宫缩乏力可应用缩宫素增强产力:开始每分钟以4~5滴(1~2mU/ml缩宫素),一般加大至每分钟30~45滴也即10~15mU/ml,最大剂量最好不超过20mU/ml。

【注意事项】

1.缩宫素只能微量静滴,绝不可以肌注或滴鼻等方式使用。

2.使用缩宫素时,产房应备有解除强直性子宫收缩的药物及设备以便随时抢救。

二、胎头高直位

【概述】

胎头呈不屈不仰姿势,以枕额径衔接于骨盆入口,其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相一致,称为胎头高直位。胎头枕骨向前靠近耻骨联合者称为胎头高直前位,又称枕耻位;胎头枕骨向后靠近骶岬者称为胎头高直后位,又称枕骶位。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胎头不下降或下降缓慢,宫口扩张缓慢,致使产程延长,常感耻骨联合部位疼痛。当高直前位时,胎头入盆困难,活跃早期宫口扩张延缓或阻滞。高直后位时,先露部高浮,先露不能紧贴宫颈,反射性宫缩减弱,宫颈扩张延缓、阻滞,致活跃期早期延缓和阻滞,即使宫口能开全,由于胎头高浮也易发生滞产、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

(1)腹部检查:胎头未入盆或衔接不良,呈半固定状态楔形嵌入。

胎头高直后位时,胎儿肢体靠近腹前壁,有时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清楚触及胎儿下颏。胎头高直前位时,胎背靠近腹前壁,不易触及胎儿肢体,胎心位置稍高在近腹中线听得最清楚。

(2)阴道检查:是确诊高直位可靠的方法。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一致,或向左或右偏斜,但不超过15°,前囟在骶骨前,后囟在耻骨联合后,为胎头高直前位,反之为胎头高直后位。

2.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显示胎头双顶径与骨盆入口横径一致,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一致。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胎头高直前位时,若骨盆正常、胎儿不大、产力强,应给予充分试产机会,加强宫缩促使胎头俯屈,胎头转为枕前位可经阴道分娩或阴道助产。若试产失败再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由于胎儿头部与背部形成向后凸起的弧形曲线与母体腰骶部前凸的弧形曲线相交,致使胎头难以入盆和下降困难。因此,高直后位不能经阴道分娩,均需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一经确诊应行剖宫产术。

2.药物治疗原则 高直前位可加强产力应用宫缩药物。

处方

高直前位给予阴道试产,可应用缩宫素开始每分钟以4~5滴(1~2mU/ml缩宫素),一般加大至每分钟30~45滴也即10~15mU/ml,最大剂量最好不超过20mU/ml。

【注意事项】

同上节。

三、前不均倾位

【概述】

胎头以枕横位入盆(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横径一致)时,胎头侧屈,以前顶骨先下降,矢状缝靠近骶骨称为前不均倾位。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胎头迟迟不衔接,由于后顶骨被阻于骶岬之上,即使衔接也难以顺利下降,多在宫口扩张至3~5Cm时,即产程延长或停滞。因前顶骨紧嵌于耻骨联合后方压迫尿道及宫颈前唇,导致尿潴留、血尿、宫颈前唇水肿及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发生率高。由于胎头下降受阻常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有时可发生先兆子宫破裂。胎头受压过久,可出现胎头水肿及胎儿窘迫。

(1)腹部检查:在临产早期,于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到胎头前顶部。

随产程进展,胎头继续侧屈使胎头与胎肩折叠于骨盆入口处,因胎头折叠于胎肩之后使胎肩高于耻骨联合平面,于耻骨联合上方只能触到一侧胎肩而触不到胎头,易误认为胎头已入盆。

(2)阴道检查:矢状缝在骨盆入口横径上,向后移靠近骶岬,同时前后囟一起后移。前顶骨紧嵌于耻骨联合后方,胎儿头皮下血肿(产瘤)大部分位于前顶骨,致使盆腔后半部空虚,因后顶骨的大部分尚在骶岬之上而不能触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一经确诊为前不均倾位,除极个别胎儿小、宫缩强、骨盆宽大可给予短时间试产外,均应尽快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2.手术治疗 剖宫产切开子宫下段时,应用力抵住胎肩,朝子宫方向推送,使胎头侧屈得到纠正,防止前臂脱出。娩出胎头时,可用左手示指勾住胎儿的口,使之转向前方,以枕后位方式娩出,避免切口裂伤。

【注意事项】

胎儿娩出后,应查看胎头小水肿部位,可最后确诊前不均倾。

四、面先露

【概述】

胎头枕骨与背部接触,胎头呈极度仰伸的姿势通过产道,以面部为胎儿先露部称为面先露。面先露以颏骨为指示点,胎位有颏左前(LMA)、颏左横(LMT)、颏左后(LMP)、颏右前(RMA)、颏右横(RMT)、颏右后(RMP)6种,以颏左前及颏右后位较多见。多于临产后发现,经产妇多于初产妇。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或阻滞,胎头迟迟不能入盆。

(1)腹部检查:按触诊四步手法可感到与枕先露有不同:

第一步:因胎儿呈反屈状,肢体较伸直,故宫底较高。

第二步:胎背触诊不如枕先露清楚,因胎头过度仰伸,在骨盆入口处可触到明显高出的胎头,与胎背在同一侧。高出的胎头与胎背之间有一明显的凹陷,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第三、第四步:有难以入盆的宽而高起的胎头。

听诊在颏前位胎心由胸部传出,故在胎儿肢体侧的下腹部听得清楚。颏后位时,于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胎儿枕骨隆突与胎背之间有明显凹沟,胎心较遥远而且弱。

(2)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可触到高低不平、软硬不均的颜面部,若宫口开大时可触及胎儿口、鼻、颧骨及眼眶,并依据颏部所在位置确定其胎位。

2.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过度仰伸的胎头,确定胎头枕部及眼眶的位置,可以明确面先露并能确定胎位。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1)颏前位时,若无头盆不称,产力良好,有可能经阴道自然分娩。若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可用产钳助娩,但会阴后侧切开要足够大,若有头盆不称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术。

(2)持续性颏后位时,难以经阴道分娩,应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3)若胎儿畸形,无论颏前位或颏后位,均应在宫口开全后行穿颅术结束分娩。

(4)颏横位若能转成颏前位,可以经阴道分娩,持续性颏横位常出现产程延长和阻滞,应剖宫产结束分娩。

2.手术治疗 产前助娩术,剖宫产术。

【注意事项】

过去采用以手转胎头,经腹部手法纠正胎儿脊柱前凸,甚至内倒转法都是对母儿有害的,不应采用。

五、臀位

【概述】

臀位是最常见的胎位异常,胎儿位于母体纵轴,胎头在宫底部,先露部为胎儿的臀、足或膝。占分娩总数的3%~4%,多见于经产妇。分娩过程中易发生胎膜早破,脐带脱垂,故围生儿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腹部四步触诊法:子宫呈似椭圆形,胎体的纵轴与母体的纵轴一致。在宫底部可触及圆而硬的胎头,按压时有浮球感。在腹壁的一侧触及胎背,另一侧触及胎体。如没有衔接,在骨盆入口上方,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软而圆宽、形状不规则的胎背。如衔接后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活动不大的胎背。胎心在胎背的一侧,通常在脐部左或右上方可清楚听到,衔接以后则在脐部的下方能听到。

(2)肛门及阴道检查:未临产时先露部较高,可自腹部宫底部稍加压,而使先露部向下,可触及软且不规则的胎臀或胎足。临产后产程进展不正常或先露诊断不明确时,可做阴道检查,肛门与坐骨结节呈一直线,当手指放入肛门时有环状括约肌的收缩感,指尖上有胎粪。

2.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已成为妊娠期明确胎位的方法之一。明确臀位的分类、先露,清楚地显示胎头的仰伸、反屈及屈曲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