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了解伊斯兰教
2526400000014

第14章 世界三大一神教的关系(1)

马通

世界三大一神教以犹太教为最早,伊斯兰教为最晚,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叙述伊斯兰教思想发展,我想首先要了解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特点,否则会走弯路的。所以先从介绍三大一神教开始,研究伊斯兰的思想历程,是比较好的。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一神教”,它们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和崇拜一个主宰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对这一造物主仅仅是三教各自所称名字不同而已,犹太教称“阿特乃”,不愿直呼耶和华,他们的先知是摩西;基督教称弥赛亚或基督或天主、上帝,他们的先知是耶稣;伊斯兰教称安拉或真主,其先知是穆罕默德。三教都有自己的经典,犹太教的经典是《旧约》,希伯来文;基督教的经典是《新约》,拉丁文;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阿拉伯文。三教相互承认这三部经典是天启经典。这三大一神教,历史悠久,犹太教约产生于公元前14世纪;基督教约产生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这三教的信仰者不少,对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响。

三大一神教何以都渊源于阿拉比亚呢?为什么又构成为中东问题的主要症结呢?要了解这个问题,还须从历史上寻找答案。

一、原属同一个先民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一神宗教,“这三大一神教,皆发祥于中东的闪族”,“闪族”的全名是“闪米特人”(Semites),亦称“塞姆人”(Semu)。这个名字出自《旧约全书·创世纪》所载传说,称其为挪亚长子闪(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的后裔。据陈永岭教授主编的《民族词典》称:一般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约在公元前5000年,气候剧变,开始东迁,陆续来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一直保留着相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至公元前3000年初,按语言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操阿卡特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自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初,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按现代分类法,此支称“闪米特北支”。西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迦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2000年后,有腓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开始了闪米特人的一次大迁移。现分布在埃及、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叙利亚、也门、突尼斯、黎巴嫩、约旦、利比亚、科威特等国,按方言、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可分为47个民族。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7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各族的祖先。马赫里人等就属这支。从这些记述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说阿拉伯半岛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现在还有两种生存着的民族,可以代表闪族,一种是阿拉比亚人,另一种是犹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阿拉比亚人所保存的闪族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据此可知创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来人(即犹太民族的人),首传伊斯兰教的古来氏人(即阿拉伯民族的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二、原属同一个古老的一神教

一神思想的始祖是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易卜拉欣),首传犹太教的是摩西(意为水中捞出的人,伊斯兰教称穆撒),他是三大一神教的首传者,所以犹太教被称为世界一神教之母。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分出的一个支系,耶稣是始传者(伊斯兰教称尔撒)。在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下产生的伊斯兰教对人类历史和当今国际政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人所共知的。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希伯来人原是闪族的一支。闪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公元前2000多年,从阿拉伯半岛南部迁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定居,和美索尔人共同创造了两河流域文化。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国王汉谟拉比强迫被征服民族信仰他的部落神“马尔都克”,不服从者受惩罚,或当奴隶。希伯来人不愿放弃他们的信仰,遂在亚伯兰的领导下,离开吾耳城,来到了迦南的南部定居下来,开始向迦南人学习种田。公元前1200年,有一个来自海上民族叫非利士丁的人侵入迦南,改迦南为巴勒斯坦。有一天亚伯兰说:耶和华显灵,命他改名亚伯拉罕(意为万灵之父),因而不再叫亚伯兰了。亚伯拉罕向人们宣传说“万能的神主”耶和华已和我们定下了圣约,凡希伯来的男婴儿,生下第八天都必须受割礼。在这样的情况下,亚伯拉罕创传了在当时还较模糊的一神信仰,崇奉耶和华为唯一神。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谓亚伯拉罕是造物主派到人间传播一神教的一位使者,受到崇敬。尽管三教对亚伯拉罕的故事述说不尽相同,但总的脉络是一致的。据说亚伯拉罕活了175岁,死后葬于迦南的希伯伦的家族墓地麦比拉山洞里。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生了一对双生,以扫为兄,雅哥为弟。雅哥生12子(就是后来以色列12支部落)。因雅哥与神摔跤取胜,故雅哥改名为以色列(其意是与神摔过跤的人),因此,犹太人又称以色列人。雅哥为以色列领袖,据记载公元前1730年,因迦南发生了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好多人被饿死,雅哥遂率族人逃荒到埃及尼罗河定居。

希伯来人在埃及歌珊地区生活了400多年。因埃及十九世王朝第三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前1317—前1251年)对希伯来人进行奴役和迫害,认为希伯来人口增殖太快,规定凡希伯来人生下的男孩必须溺死,使许多希伯来男婴被投进了尼罗河淹死。摩西是希伯来人的儿子,其母怕摩西被溺死,遂装在一个木匣中,放到河中,被宫廷皇后捞出收为养子,摩西知道他的身世后,曾因一希伯来人受埃及人的欺凌而刺死一埃及人,遂暴露了自己身份。由于摩西的身份暴露,法老四处抓他,他就逃出埃及住在米甸40年。当摩西80岁时,他隐名到埃及求法老释放希伯来人,经过多次求情,法老准许希伯来人为自由人。约在公元前1300年希伯来人在摩西的领导下,逃出埃及,来到西奈旷野暂住下来,并组织起来,设立各级长官分管日常事务。有一次,摩西独自登上西奈山,在那里戒食默修,一连呆了四十昼夜,山下的希伯来人不见摩西下山,以为遭到不幸,思想发生混乱,对耶和华的信仰也动摇了,又崇拜偶像。摩西下山后,见这种情况,十分恼火。摩西声称耶和华在西奈山上授给他十条戒律,要求希伯来人时时事事都必须遵照这十条戒律。

摩西将这十条戒律刻在一块石板上,让希伯来人12支族都设立了祭坛,把羊血撒在众人身上,以示他们同耶和华立下了誓约。在摩西十戒传播的同时,摩西又宣布了一系列律法条例,还规定一些主要的宗教节日。最主要的是逾越节、住棚节和五旬节,被称为犹太教的三大节日。

摩西去世后,希伯来人在摩西继承人约书亚率领下回到迦南地方,为了争夺土地,同当地迦南人进行了多次战斗,夺取了迦南人的土地,定居下来。约书亚死后,希伯来人进入混乱的“士师时代”。公元前1013年到公元前933年,大卫和所罗门在位时,希伯来人处于黄金时代。大卫率领希伯来人战胜了迦南西部、地中海沿岸的腓勒斯丁人和叙利亚、约旦河以东各族人,并把国都定在耶布斯城,将城名改为耶路撒冷(和平之城),同时参考腓尼基的拼音文字,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希伯来文,还把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史诗、歌谣、谚语等成果笔录下来,把自己民族先进的一神教教规、教律以及民族发展、斗争的历史记录下来,创造了他们独有的“先知文学”、“启示文学”等。这时国势强盛,经济也很繁荣,大卫之子“所罗门用7年时间在耶城的圣殿山建造了犹太教的第一圣殿。这座圣殿建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坐西朝东,外面有一座石头围墙,里面建有高大的正殿和几座侧殿,主殿长9丈,殿内分三大部分:门厅、主厅和圣堂。殿内四壁、天花板、门窗、抱柱、祭器和宫灯,都涂上一层厚厚的金粉,显得金碧辉煌。圣殿竣工后,在所罗门的主持下,举行了安放约柜的仪式”。公元前933年,所罗门逝世,其子罗波安继位不久,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二,北朝以色列王国,定都撒马利亚,南朝为犹大王国,定都耶路撒冷。此后南北两朝不和,自相残杀,国力大衰。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侵犯以色列王国,俘国王及臣民2.7万人到两河流域,以色列成为亚述帝国的一个省,南朝犹大国成为亚述的附庸国。公元前605年,亚述帝国被巴比伦所灭。新巴比伦王尼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588年率军进入巴勒斯坦,围困耶路撒冷长达18个月,攻陷之后,夷为平地,烧毁了圣殿,耶路撒冷成为一片废墟,把犹大国的上万名王室成员、祭司、贵族、工匠俘到巴比伦,犹大国亡,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在文化较高的巴比伦,思想、眼界有了开阔,使他们很快形成了新的宗教观念,表现在把耶和华不仅仅当做民族神,而变成宇宙神,同时产生了弥赛亚(救世主)观念。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灭了巴比伦,犹太人又沦为波斯的臣民。居鲁士大帝释放了5万多犹太人回到故土。波斯为利用犹太教而修了圣殿,犹太人在祆教的影响下又吸收了有关“后世”、“天国”等宗教思想,使犹太教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一个具有完整教义、教规的大宗教形成了。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耶路撒冷又被洗劫一空,犹太人又在希腊人的统治之下。公元前301年托勒密王把上万名犹太人掠往亚力山大城,随后形成一个犹太社团,有些犹太学士把希腊斯多噶派哲学思想吸收到犹太经典中去,把犹太教《旧约》由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发展了犹太神学,对犹太教传播作出了贡献。

公元前63年这个犹太社团被并入罗马,公元66—70年和131—135年犹太人一再发起反罗马起义,均遭镇压,此后犹太人被迫离开巴勒斯坦,从此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开始了近2000年的世界性大流散。从公元7世纪起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国家的一部分。

现在再看基督教的创建史。公元1世纪,由于贫苦的犹太人多次反对罗马统治者的行动失败,获得解放的希望破灭了,于是便在宗教方面寻找出路。就在这时,在巴勒斯坦加利利地区的犹太教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教派,叫做“拿撒勒派”,这个教派的主要信徒是贫苦的农民、手工业者和一些贫苦的渔民,还有少数被释放的奴隶。“在政治上,他们对罗马统治者和犹太教法利赛派的权贵们强烈不满,因而被看做是‘异端’,受到排斥与压制。但他们却又不主张参加社会上的现实斗争,而是坐等救世主的降临。他们相信‘末日’和天国,在受苦群众中宣扬‘救世主’即将来临,从而吸引了很多受苦受难的下层人民”,由于“拿撒勒派和犹太教上层权贵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这一派信徒中有许多人遭到杀害,活下来的人被从各个犹太会堂中赶出来。于是这些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教派,到一世纪五十年代,这个新教派发展成为最初的基督教。因此,犹太教拿撒勒派被认为是基督教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