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了解伊斯兰教
2526400000033

第33章 论研究中国伊斯兰门宦制度的民族学内涵与意义(4)

(2)DruC.Gladney,MuslimChinese:EthnicNationalisminthePeople’sRepublic(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1),PP.36—63.

(3)杨怀中:《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文化的四次高潮》,载《回族研究》,1994年第1期。

(4)张承志:《黄土与金子——一部宗教史读后》,载《绿风土》,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年,第239页。

(5)例如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哲合林耶教徒苏四十三所主导的抗清事变被清廷镇压后,乾隆即下令:“新教即系邪教,若仍留此名目,恐根株未净,将来又潜生萌孽,仍致养痈贻患,非永远安辑之计。”收入《剿灭逆番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册,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十八日上论,327页。

(6)傅统先:《中国回教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46—150页。

(7)会员:《回回新教》,载于《醒回篇》,第一号(19)08),收入余振贵、杨怀中主编:《醒回篇·伊斯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3页。

(8)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甘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甘肃回族调查资料汇集》、《东乡族调查资料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1963年、1964年,第18—24、34—37页。

(9)马通:《对回族学研究中的几点设想》,载《回族近现代史研究》,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46—52页;李健彪:《回族学——一门呼之欲出的新学科》,载《伊斯兰文化论丛》,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第29—46页。

(10李云桥、白世业主编:《伊斯兰教与回族研究文荟(19)80—1992)》,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23—628页。

(11《回族简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30页。

(12张承志:《黄土与金子——一部宗教史读后》,载《绿风土》,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年,241页。

(13)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溯源》,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9—81、82—111页。

(14)高占福:《西北穆斯林社会问题研究》,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1年。

(15)高占福:《中国西北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的门宦宗教教理》,载《回族研究》,1995年第3期。

(16)勉维霖:《宁夏伊斯兰教派概要》,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8—100页。

(17)陆迪:《做整个中华的儿子——近年来回族作家张承志对全国文坛的影响》,载《回族研究》,1995年第1期。

(18)(清)关里爷著,杨万宝、马学凯、张承志等译:《热什哈尔》,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

(19)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02—1312页;临夏市地方志编写委员会编:《临夏史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页,第789—801页。

(20)Gladney,MuslimChinese,P.43.

(21)MarshallBroomhall,IslaminChina:ANeglectedProblem(Lon—don:Morgan&Scott,Ltd,1910),PP.252—254.

(22)Wen—DjangChu,TheMoslemRebellioninNorthwestChina1862—1878(Hague:Mouton&Co,1966),PP.4—7.

(23)JosephFletcher,“CentralAsianSufismandMaMing—Hsin’sNewTeaching”,inCh’enChieh—hsiened,ProceedingsoftheFourthEastAsianAltaisticConference1971(Tainan:Nationalh’engkungUniversity,1971),P.79.

(24)JosephFletcher,“Chi’ingInneerAsiac.1800”、“TheHeydayoftheCh’ingOrderinMongolia,Sin—KiangandTibet”,inDenisTwitch—ettandJohmK.Faribanked,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aVol.10LateCh’ing,1800—1911,PartI(Cambridge:CambredgeUniversityPress,1978),PP,58—89,360—394.

(25)JosephFletcher,“TheNaqshibandiyyainNorthwestChina”,inBeat—riceForbesManzed,StudiesonChineseadnIslamicInnerAsia(Aldershot:Variorum,1995),PP.4—5.

(26)(日)佐口透:《18—19世纪东トルキスタン社会史研究》,东京:吉川弘文馆,1963年,第531—581页。

(27)杨堃:《民族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2页;施正一主编:《广义民族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第757—773页。

(28)ARadcliffe—Brown,StructureandFunctioninPrimitiveSociet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68),P.3.

(29)马凌诺斯基:《江村经济·序》,香港:中华书局,1987年,第7页。

(30)谢剑:《民族政策》,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111页。

(31)《台子拱北马明清先贤传略》,临夏:台子拱北自印本,1988年,第1—4、7—14页。

(32)JulianBaldick,MysticalIslam:AnIntroductiontoSufism(Lon—don:I.B.Tauris&CoLtd,1989),PP.174—175.

(33)H.A.R.Gibb,Mohammedanism:AnHistoricalSurve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69)P.146.

(34)4gladney,MuslimChinese,P.45.

(35)慕寿祺:《甘宁青史略》(第六册),正编卷十八,台北:广文书局,1972年,第38页。

(36)曾仰如:《宗教哲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35—39页;张中复:《论门宦制度形成的历史本质及其对近代西北穆斯林社会的影响》,载《近代中国与亚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1995年,第448页。

(37)jonathanN.Lipman,“sufiMuslimLineagesandEliteFormationinModernChina:TheMenhuanoftheNorthwest.”InTheLegacyofIs—laminChina:AnInternationalSymposiuminMemoryofJosephF.Fletcher(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April,1989),P.15.

(38)《台子拱北马明清先贤传略》,临夏:台子拱北自印本,1988年,第10页。

(39)李兴华等著:《中国伊斯兰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779—789页。

(40)黄光学主编:《中国的民族识别》,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年,第147—148页。

(41)民族问题研究会编:《回回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年,第96—113页。

(42)张中复:《论当代回族历史意识的建构与民族认同——以“回民起义”史观为中心的探讨》,载《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报》,1996年第22期。

(43)马长寿主编:《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云南省编写组:《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二册),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年。

(44)高占福:《中国回族研究的历史轨迹——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回族研究的学术成就》,兰州: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单行本,1996年,第29页。

(45)王日蔚:《回族回教辩》,《禹贡半月刊》第五卷第十一期(19)36),第41—48页;孙绳武:《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的释名》,《回教论丛》,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社,1963年,第141—144页。

(46)JonathanN.Lipman,FamiliarStrangers:AMuslimHistoryinChina),unpublishedmanuscript,MountHolyokeCollege,1995.

(47)谢世忠:《根本赋予认同与族群政治———中国汉语穆斯林的例子》,载《陈奇禄院士七致荣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年,第199—220页。

(48)白寿彝:《关于回族史工作的几点意见》,载《西北伊斯兰教研究》,第3页;南文渊:《论伊斯兰文化在回族形成中的主导作用》,载《回族研究》,1991年第3期;马维良:《试谈伊斯兰教和回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

(49)马启成、丁宏:《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特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85—163页。

(50A.J.Arberry,“Mysticism”,inP.M.Holt,AnnK.S.Lambton,Ber—nardLewised,TheCambridgeHistoryofIslam)Vol.2B:IslamicSocietyandCiviliza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0),p.604.

(51)杨怀中、余振贵主编:《伊斯兰与中国文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5页。

(52)勉维霖主编:《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61—262页。

(53)杨增新:《训令各属查禁外人充当回缠阿洪文》,《补过斋文牍》,第五册(辛集三),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第2741页。

(54)民族问题研究会编:《回回民族问题》,北京:民族出版社,1958年,第34页。

(55)张中复:《论当代回族历史意识的建构与民族认同——以“回民起义”史观为中心的探讨》,载《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报》,1996年第22期。

(56)有关此一趋势,可参考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第218—258页。

(原文刊载于1999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