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了解伊斯兰教
2526400000066

第66章 浅论中国穆斯林人口(2)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究竟有多少?解放初期,尽管国家对穆斯林人口也还没有进行过统计,但有关方面根据相关资料,曾提出了一个估计数字。如当时的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包尔汉,于1952年10月18日,在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各国伊斯兰教代表招待会的讲话中说:“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有1000万左右,包括十个民族,即: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十个少数民族”。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权威人士首次在公众场合公布的穆斯林人数。现在看来这个估计数字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尽管这样,据参加招待会的伊拉克代表卡季姆·赛马威先生(著名诗人,1979—1980年与笔者同过事)说,这个数字曾在与会的穆斯林国家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好在这些代表大都是支持新中国的和平友好人士,虽然他们中也有人对这个数字提出置疑,但经过说明,并没有人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但当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宣布“中国的穆斯林有1000万人左右”时,这个数字在与会者中间引起的反响更是强烈。以致一些仇视新中国的西方记者借机发难,极尽攻击新中国之能事。他们甚至造谣说:“中国穆斯林过去有5000万,被共产党杀掉4000万,现在只剩下1000万了。”由于受敌对势力反宣传的影响,加上“1000万”这个数字与过去某些被大大夸张的估计数字不成比例,许多国际友人对官方公布的这个数字抱怀疑态度,是正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虽逐步有所改变,但穆斯林人口对相当一部分国际朋友来说,仍是个疑团。直到1980年,笔者随中国穆斯林代表团出访期间,仍有许多朋友与代表团探讨中国的穆斯林人口问题。在阿布扎比,当代表团团长沈遐熙介绍说“中国大约有1300万穆斯林(即原先说的1000万+到1954年全国户口普查为止自然增长的300万,请参见第3表)时,阿联酋《伊斯兰灯塔》杂志记者阿卜杜·范塔哈先生感到非常惊讶。事后他在该刊1981年第1期发表评论说:对这个数字“我们要打个大问号。革命前(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穆斯林已经超过4000万。现在中国人口已高达10亿,为什么穆斯林的人口下降到这个地步?”而另一些国际朋友基本上同意官方公布的数字,但仍有疑问。如1980法赫米·胡威迪先生访问中国时,曾与我国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探讨过中国穆斯林人口问题。这位在阿拉伯世界颇有影响的埃及学者,在其所著《伊斯兰教在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北京的宗教事务局(即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本文作者注),我试图了解一下官方对(穆斯林人口的)估计数字。该局局长肖贤法(部长级)对我说:(中国)对各宗教信徒的人数,没有精确的统计。信仰藏在心里,是无法进行统计的。但在学术论文和宗教事务专家那里有个接近、肯定的估计数字。”他讲:“据我们估计,1980年中国穆斯林人口大约有1300万人。”尽管法赫米·胡威迪对解放初的“1000万左右”之说,没有像阿联酋记者阿卜杜·范塔哈先生那样提出置疑,但他对10多年后的“1300万左右”之说却有保留。理由是既然全国人口已从1954年的6亿多人,上升到1980年的9亿8千多万人,那么,按全国人口50%的增长比例增长,穆斯林人口应从1954年的1000万增长到1980年的1500万才对。如果说穆斯林人口到1980年只有1300万左右的话,他们的增长比例仅为30%而已。这就有了漏洞。一方面是全国人口的增长是一个比例,穆斯林人口增长是另一个比例。这是不合逻辑的。另一方面是穆斯林人口的繁殖率在世界范围内都高于非穆斯林。何况是中国的资料显示计划生育在穆斯林社会相对宽松或就没有执行呢。法赫米·胡威迪先生说:“从逻辑上讲,穆斯林人口即使不比全国人口的增长比例高,至少也应该与别人有同样的增长比例。那么,他们的人数无论如何也不应少于1500万。”国务院宗教局局长肖贤法说:“我对你的逻辑推理和结论没有异议,因为我们对宗教信徒的统计并不精确。只是个大概数字而已。”这时在座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原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张秉锋先生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说‘中国穆斯林有1000万左右’,并没有说‘1000万整’,这就有可能是800万或900万。”张老含蓄地表明解放初期的统计数字可能有一、二百万人的误差。笔者认为张老的解释可以成立。因为1980年的穆斯林人口数据,比1954年全国登记的数据应当更接近事实。

第3表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简表(*)

(*)中央民委稿,载《工人日报》1980年I月I1,18日(总数约1300万)

按理说,中国穆斯林人口早就应该是无须进行讨论的问题了。然而,儿十年来,对我国穆斯林人口提出置疑的外国朋友一直很多。有的甚至认为中国的穆斯林人口有两个数字:一个是用于对外宣传的虚假数字;另一个才是内部掌握的真实数字。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我的巴勒斯坦同事海黎先生对我说:“我们既然是朋友,你就应该告诉我中国穆斯林的真实数字。”我讲:“官方公布的数字是可靠的。”对方却说:“为了政治需要,任何一个政府都有夸大或缩小统计数字的可能。据我所知,中国的统计数字有时也不真实。”我说:“这一点我并不否认。比方说,1958年,中国的确出现过全国范围的浮夸风。但假的就是假的,所以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下虚构的骇人听闻的产量很快就被否定了。而解放初期公布的穆斯林人口,如果其中有人作弊的话,几十年过去了都未被戳穿,这是不可能的。”前不久,笔者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顾问马贤先生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讲:“这也是我经常遇到问题。直到1998年我访问友好邻邦巴基斯坦时,还有人就这个问题跟我争论不休。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只能是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有时对方听;有时对方会与你争论得面红耳赤。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是各自保留自己的观点。”看来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并未得到完全解决。

应该相信官方公布的数字

进行人口统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解放初期“1000万左右”的说法存在一、二百万的误差是完全可能的。尽管这样,其可信度还是比那些被夸张的估计数字大得多。因为“1000万左右”之说,我想不是凭空杜撰的数字,而是有不少资料为依据的。其中,1941年,民族问题研究会在延安出版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说:“根据甘肃省内各县回、汉比例,根据《突崛》、《月华》、《回报》等(穆斯林刊物)关于全国各地的调查,各省政府民国24年以来人口的统计,各地回民个人的调查报告等等,回回民族人口(不包括其他九个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人口)统计和分布状况。大致有如下表:

该书又说:“回回民族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具有约四百万人的民族。”尽管这里说的仅仅是回回一个民族,但回民人口通常要占全国穆斯林人口近半。按此比例,如果在1941年说中国有八、九百万穆斯林是言之成理的。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中国通常是把回、维吾尔、哈萨克、克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兹别克、东乡、萨拉、保安等,说成是中国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严格说来,这当然不够准确。但这也是一种勉为其难的办法。因为正确的数据来源于精确的统计,而对穆斯林人数的精确统计,又必须依靠每个人真实的(口头或书面)表白。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穆斯林将自己的宗教信仰作为“隐秘’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果我们稍加回顾一下中国穆斯林的历史,这个问题就清楚了。

中国穆斯林经过唐、宋、元、明四个朝代,他们一直在华夏大地劳动、生息。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历史上各族穆斯林对祖国的贡献斑斑可考。但到了清代,他们开始进入逆境。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对备受压迫的穆斯林寄予极大同情。但是,国民党政府从不实行孙先生的民族政策,他们“否认中国有多民族存在,而把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称之为‘宗族’。他们对于各少数民族,完全继承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的反动政策,压迫剥削,无所不至”(9)。好在富有光荣斗争传统的中国穆斯林,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认识到,要摆脱政治上受压迫的地位,就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投人人民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去。就这样,穆斯林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回族穆斯林与其他民族的穆斯林一样,开始享有民族平等、信教自由的民主权利。经过十年动乱,尽管后来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许多穆斯林仍以自己的民族成分作为宗教信仰的保护伞,只承认是某某民族,而不承认是穆斯林。在这种情况下,精确地统计穆斯林人口当然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以民族的人数代表穆斯林的人数的原因所在。不过有谁能说这些民族中没有丧失宗教信仰者呢!然而,又有谁能说汉、蒙古、藏、傣、苗等其他民族中就没有穆斯林呢?笔者认为,去掉上述十个民族中失去宗教意识者,加上其他民族中的穆斯林,这样加减相抵,把这十个民族的人口数说成是中国穆斯林的人口数,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当然,这绝对不是十个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当今人口的数字。但在2000年进行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前,只能以此表为准。

第5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概况表(19)92)(*)

为什么对穆斯林人口至今仍有争议?

由于“5000万”之说在国内外流传已久,加上人们受“先入为主”思想的影响,这个被夸张的数字的消失必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建国初期,“5000万”之说在中国仍十分流行。如穆斯林学者马坚在其翻译的《古兰经》上册(19)49年版,1952年再版)译者序中说,中国“信奉《古兰经》的人民,已经有五千万左右”。在其他伊斯兰出版物中,也存在同样现象。但在1954年全国人口普查后,绝大多数中国穆斯林群众对普查结果并不怀疑。因此,解放后穆斯林人口问题在国内已基本不复存在。然而,这个问题在国外仍未解决。根据本人的思考,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这些外国朋友受过去那些被夸张的估计数字影响太深之故;二,是境外反华势力,故意在这个问题上的推波助澜(本文第2表中出现的虚构的数字就是例子);三,中国现有的穆斯林人口统计数字,仍未被台湾方面接受。这无形中在国际上也是一种误导。总之,中国有多少穆斯林是客观事实。尽管中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出现过不实事求是的现象,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高举“实事求是”的旗帜,拨乱反正。把许多被颠倒的历史都颠倒了过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搞小动作。笔者相信对这个问题存疑的广大外国朋友,早晚会弄清楚这个并不复杂的问题的。以上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不一定对,望海内外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历史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

(2)孙绳武:《三十年来的中阿文化关系》,1939年。

(3)《中国回教学会月刊·创刊号》。

(4)《月华》,5(16)。

(5)《周恩来在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谈话》。

(6)法赫米·胡威迪:《伊斯兰教在中国》。

(7)庞士谦:《埃及九年》。

(8)《回教论坛》,2(5)。

(9)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原文刊载于2002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