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见习记者
2549600000030

第30章

4 月 8 日,星期四,是《绿周刊》出报的日子。

于之恒吃完早餐,兴奋地赶往报社,他要先睹为快看看自己的惊世之作。也许,从今天开始,他于之恒的名字就要红遍全中国,被许多媒介同行和普通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所铭记在心,因为他是一个有正义感为老百姓请愿和呼吁的人啊!

七点五十分,于之恒到达报社。他走进收发接待室,正巧印刷厂的人送了一大捆样报来。于之恒从叠叠中间抽出一小撂来打开一看,便惊呆了。

于之恒怎么也不敢相信,第一整套版变成了《汽车尾气污染不可忽视》,自己写的并校对好了的尤其是黎总却签发了《镜溪流域环境污染调查》竟不翼而飞!

“这是怎么回事!?”于之恒忍不住地吼了起来,甚至将送到报人吓了一大跳。

这时,绿周刊的黄琳刚到报社进收发室来拿样报,她一见于之恒就叫:“于老师,昨天晚上黎总打了你电话你电话关机了,他将我们召来加班到凌晨一点。”

“黎总?黎总来了没有?我找他去!”于之恒冲出收发室往四楼奔去,报社的一些人见他发如此大火,都觉得莫明其妙。

黎浩江还没到,于之恒又去杜阳春和史慧琳办公室,谁知一个都没来。于之恒狠狠地骂道:“他妈的,连报社老总都变成缩头乌龟了!”

想到章彦,于之恒又打电话给章彦。章彦说今天早上七点我开手机收到了黄琳的短信,现在正往回赶,大概十一点到,你在报社等我看怎么拍老总的桌子。

回到绿周刊,怒气冲冲的于之恒冲着黄琳和晏伯武发火:“昨晚撤稿子,你怎么不通知我?”

黄琳委屈地:“打你电话你关了机。”

于之恒:“你就不可以到我宿舍来找我?”

晏伯武:“当时大家急着撤换稿子,哪里走得开?等忙完都快一点了。”

黄琳:“我下班时打章主任手机也关机了,所以给他发了一条短信。”

就在这时,黎浩江走进了绿周刊,他是来看于之恒的。昨天晚上下班时史慧琳特意交待杜阳春和他分别做好章彦和于之恒的思想工作。

于之恒一见黎浩江,就问:“黎总,你把我的稿子撤了?”

黎浩江点了点头。

于之恒吼了起来:“你们三个老总不是说坚决不撤的吗?怎么出尔反尔?”

黎浩江:“你先别发火,到我办公室来听我慢慢解释。”

就在这时,章彦又打来了电话,他要于之恒马上去照排室找份昨天校对的样版并将文章拷盘,到时候会有用。

于之恒对黎浩江说:“黎总,我先去办点事等会儿到你办公室来。”说完,赶往四楼照排室。

找到打字排版的洪玲,不在,找美编小宋,也不在。照排室主任谭辉告诉他说:“洪玲和小宋昨晚加班太晚,老总批准他们上午休息,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

于之恒:“我想将我昨天镜溪那篇文章拷盘,另外想找一份昨天校对的样报。”

“昨天的版面已被新版覆盖,没有备份存盘,估计文章应该也在,我帮你查一查,至于样报,要到垃圾箱里找一找,搞清洁的刘阿姨还没有来,只是不知道撕烂没有。”

于之恒从包里拿出一个软盘交给谭辉:“拜托你将文章复制到这个软盘里。”说完,又走到电脑打印机旁边的纸箱前,翻找了一顿终于找到一张镜溪稿的第一版。

谭辉在电脑上找了一阵,说:“果然还在。”便将文章复制到于之恒的软盘。

谭辉交软盘给于之恒时说:“听说五岭那三个领导今天凌晨一点跟报社送片的人去了印刷厂,他们等着上机开印,并将原来有镜溪稿子的胶片和半成品全面销毁了,做得好绝,好彻底。

于之恒接过软盘,谢了谭辉。就去黎浩江的办公室。

见了黎浩江,于之恒余怒未满,仍然大声地吼:“黎总,没想到你也是一副软骨头!”

黎浩江:“于之恒,你听我说,我们也是迫不得已才撤下稿子的。”

于之恒:“什么叫迫不得已?是被金钱所迫?他们给了报社多少钱? 10 万?还是 20 万?”

黎浩江:“你看你,把我们几个报社负责人想象得那么差劲。实话告诉你,报社没有得到一分钱好处!”

于之恒:“没得到好处就撤了稿子?”

黎浩江:“是的。有上级领导打招呼。”

于之恒:“哦,我明白了,你们是向权贵投降了。可惜啊!可惜我于之恒不辞艰辛去采访呕心呖血写出来的稿子竟胎死腹中。可怜啊!可怜姜甸村八百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一个当官司的真正去关心他们拯救他们。”

黎浩江:“于之恒,你听我说。”

于之恒;;“你先让我说。黎总,我进报社虽然到今天才两个月,但你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挺好的。你对人坦诚,业务水平高。我记得你在工作会上常对我们说作家和记者是社会的良心吗?现在我向你,你的良心那里去了?”

黎浩江:“于之恒,请注意你说话的态度!稿子撤了,你心里难过我理解,可是我心里还有史总杜总心里也不好受,你知道吗?什么叫党性原则,什么叫组织纪律,你知道吗?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为什么被打倒?就是因为他顶撞了毛泽东!”

于之恒:“黎总,我不是党员,本来在校时党组考查过我,但我没加入,所以还不懂党性原则,我现在却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来说去你们几个老总无非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乌纱帽,你们真懂游戏规则啊!于之恒一气下,不仅说了谎话,他是党员而且是优秀党员。”

黎浩江走到于之恒身边,拍着他的肩头说:“你今天说话太多火药味,我真想给你两拳。于之恒我可以坦诚地告诉你,如果你处在我这个位子,在那种情况下你也会投降。”

于之恒:“我于之恒决不是软骨头!”

黎浩江:“就算你骨头再硬,也会身不由己,这就是你所说的游戏规则。消消气吧,稿子虽然未发出来,却让三个县领导跑了这么远折腾了一阵子,这足以证明你的实力。史总说了,你是一个优秀记者,不必做满三个月的见习记者了,你找到章彦说一声,让部里报名额上来,报社随时可以跟你正式签约。”

“谢谢!我现在没有签约的心情了,因为两个多月的见习,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也许,我该考虑另找地方了。”说完,于之恒头也不回地走了。

稿子被撤,如同晴天霹雳,对于之恒的打击很大。于之恒从作协跳槽到经济报之前曾征求一些朋友的意见,大多数人说经济报每况愈下前景不大,不过也有人说乱世出英雄越糟糕的环境越容易脱颖而出,于之恒心想这世上事业成功的人大凡是固执而偏激的人,所以他选择了跳槽,心想换个环境锻炼锻炼也好。来经济报之后,他果然干得很出色并引起了黎浩江的注意,他自信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就不会输给其他记者。上个礼拜,章彦跟他商量去五岭采访的时候,他也认同章彦的观点,即这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所以到了五岭他是那样的细心和投入,几乎一个人全部承担了采访重任。而今,辛辛苦苦调查并写出来的稿子,在候排好版进了印刷厂印好了一四版之后而被撤下枪毙,其心情可想而知。

于之恒首先想到的是当今社会已没有几个好人,别说报社的记者想法没法拿红包章彦之辈打着省政府机关报的名义到处拉广告,就连自己敬仰的史总和黎总也会临阵变节,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其次,于之恒想到自己对不起姜甸村八百名父老乡亲,那些可怜的农民几乎将自己当成了大救星,自己也承诺尽力将报道发出来,没想到如今会落得如此结果。接下来,于之恒又想到了如何将镜溪稿子转投其他媒体,因为就算章彦回来也不可能改变既成现实,还有自己要不要继续干下去?刚才在黎浩江办公室说的虽是气话,现在想想,确实要考虑了……

于之恒心里乱糟糟的,如果坐在办公室等章彦,自己会被活活急死气死。所以,他跟黄琳、晏伯武打了招呼嘱咐他们几句之后就出了报社出了省政府。

离省政府大门口不远处有一个过街隧道,于之恒穿过隧道时看见一个中年妇女在唱歌,歌名是《青藏高原》,于之恒认识这个妇女,她就在附近几个过街隧道轮流“演出”。以前,于之恒听到她那咬字不准的歌声就觉得讨厌,今天听了却觉得特别舒畅,甚至鬼使神差地给了她五无钱。施舍之后,于之恒才知道,原来自己也想发泄也想唱歌。

沮丧。郁闷。无聊。

于之恒决定走路回宿舍,搞两瓶酒一醉解千愁。

心事忡忡的于之恒横过一条马路对没有注意红绿灯,人行道上分明是红灯他也闯了过去,害得一台出租车紧急刹车,司机伸出头来骂:“找死呀!”

于之恒随口顶了一句:“只要稿子发出来,死就死!

司机莫明其妙,骂了一句:“神经病!”迅速抢灯而去,

于之恒在宿舍门口的街上某超市里买了两瓶红星二锅头,这种酒好既便宜又没有假货,另外还买了一包花生、一袋豆腐干、一袋卤鸡爪和一盒豆豉鲮鱼。

回到宿舍,陈柏宏不在,肯定上班去了。

打开酒瓶,拆开菜的包装,于之恒自斟自钦,他端起酒饮,自言自语:“来,姜甸村的父老乡亲们,我于之恒对不起你们,稿子没有发出来,现在向你们赔礼道歉,请你们多多原谅。第一杯敬支书,来,干杯!第二杯敬村长,来,干杯!第三杯敬智新大哥,第四杯敬满江大哥……来,干杯!……”

郁闷、寂寞、痛苦,空腹,急饮,本来酒量很好的于之恒只喝了一瓶二锅头就醉倒在沙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