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25602800000052

第52章 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封建社会修建的最后一座超大型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赫,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距北京城区15公里。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赫。

在万寿山和昆明湖交界的岸边有一条长长的游廊,据说是乾隆皇帝为了让他的母亲在游园之时不受雨雪日晒之苦而修建的。乾隆皇帝的母亲喜欢听故事,经常一边在长廊中游览,一边让宫女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听。有些她特别喜欢的故事,就让宫女们反复地讲。时间一长,宫女们肚子里的故事讲完

了,以前讲过的故事也记不清了,这可难坏了宫女们。后来,她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故事的内容画在长廊两侧的梁枋上。故事越讲越多,梁枋上的人物故事彩画也越来越丰富。从此,宫女们再也不愁没有故事给太后讲了。而太后也因为年迈眼拙,看不清梁枋上的彩画,对此竟毫无察觉。

据说,这就是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彩画最初的来历。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囿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颐和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此前叫清漪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延伸阅读

昆明湖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