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说新语
2618000000033

第33章 33.赵客缦胡缨

伯仁授少傅,传文学,宏仁义。帝不喜,曰:“以直报怨,不亦可乎?”伯仁曰:“不然。不教而杀谓之虐。刑杀滥则无信,无信****不听,民不听则乱作矣。”帝再拜而谢曰:“小子不敏,谨受教。”

………………………………

要押解这一千“罪囚”,队伍自然慢了下来。小绍三人也终于有了闲暇,一路欣赏江南山水。

可惜这样的好心情维持了四天,就被斥候打破了。

“前方有两支部曲在交战,一方是徐大人带着罪囚,另一方打着周字旗号。”

臣不密则矢身,一行只有三人知道那是茅山流寇,好在军法无情,斥候也没有自作主张,只是暗中回报。

周?难道周家内乱了?原来周氏无雄主是这个意思啊。只是如果周家真的有兵,抢先调走就是了。何必拉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流寇垫背?

“战况如何?形容下周字旗的装备。”

“战况僵持,徐大人应该略优。这是伤兵的衣甲,大人请看。”

这片衣甲拿出来,就连小绍都觉得眼熟——这不就是王敦大叔的步兵么!

“徐州兵,想必是周顗大人。”

“祖师父,我们这里能挤出多少人手?”

“你想去救?最多三百,我不会同意的。”

兵力相差太过悬殊,上去就是兑子。这些都是北方的核心战力,祖逖不会容忍如此挥霍。

“那就……杀掉一批流寇吧。”小绍皱眉道。也不管旁边顾淳的神色。

周顗是世所罕见的政治家。没有他帮助的话,将会死去更多的人,甚至危及国运。小绍虽然不喜欢战争,但战争不是为了让人喜欢而存在的。

祖逖没想到小绍竟有此决心,热血激荡:“世子,你还年轻。打家劫舍的事我做多了,这杀俘的事,还是我来担吧。”

顾淳忽然开口道:“发粮放走两百人,再用粮食收买三百人,看住剩下的五百人。这样一来,两百士兵就能看住了。”

走掉的二百人背着粮食,怀璧其罪,人数又太少,不会与流寇汇合,也不敢回头攻击营垒。

这样一来,一百五十石粮食,三百两银子,就能买下五百多条人命。这计策连祖逖也赞叹不已。

事不宜迟,祖逖传令下去,辎重就地掩埋,几人便率领六百士兵前去支援。

徐州兵有三旅之众,就算没有安营扎寨,也不至于打不过区区两千贼兵。但周顗不识地形,只是循例向东南方向派了斥候,却不想身后窜出一支茅山贼。遭遇战变成伏击战,一旅弓兵装备不全,只能发挥一半战斗力。贼兵夺取两成辎重,就地装备,虽然是“乌合之众”,竟也形成了压制。

付出了一百多刀牌兵死伤的代价,周顗终于结起一座简单的鹿柴。双方互有攻守,但心里都是着急。

徐馥这次主家奉密令,引茅山贼与归命侯后人共举大事。不想路上被那该死的顾和家将倪霸分走了三分之一。现在不是和这面周字旗纠缠的时候。再耽搁下去,走漏了风声,便是抄家灭族之祸。

周顗也是头疼不已,他本非将才,这次不过是寻常换防。不想祸从天降,这下损兵折将,回去如何交差?

麻杆打狼两头怕,周顗进退两难,偏偏他们占住要道,贼兵不想打也得打。陆续有士兵伤亡,两边都肉疼不已。

若是有三千人,一口吞掉上路便是,还可以换一批兵器。该死的倪霸!徐馥心想。

这些反贼到底是何来路?现在如果贸然求援,落到反贼手中,只怕求援不成,反而被包了饺子。周顗心想。

………………………………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