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说新语
2618000000035

第35章 35.紫陌红尘拂面来

西泠籍册,有二书者,号“江左王郎”,“江左王孙”。时人以王郎本为佳,曰:“郎书如羚羊挂角,孙字如名匠玉琢。故丽不如朴。”

………………………………

泪点金荷似雨,仿佛洗去了几分暑热。宋袆和小槐穿着轻薄的纱衣,坐在亭中纳凉。

小槐夏乏无力,又摊在凉凳上哼起《竹枝》来。

宋袆看在眼里,故作高兴的推了她一下:“妹妹,你看这本书。”她晃晃手里的《三曹集》。

这本还带着墨香的书,除了三曹父子诗文,还有曹丕的《典论》,和曹植的汉赋,看上去很厚,宋袆的小手都有些拿不住。

小槐一皱眉:“姐姐,你这个月的月钱又买书了?这么厚。我先借你三两银子吧。”

宋袆一把抱住小槐,香薰的气味和热气让小槐有点头晕。

“姐姐,热。”小槐撒娇似的蹭着,月光照在乍隐乍现的白玉上,连蝉声都仿佛消失了。

“小槐,你猜这书多少钱?”

小槐好不容易挣脱,胸口起伏不已。她一边整理凌乱的衣裙,一边没好气的白了宋袆一眼:“十五……二十两银子。”宋袆每月都有三十两月钱,但她喜欢诗歌音乐,大将军府里很少这类书。月钱有限,她一般只会去淘些二手书。但这书的墨香都有些刺鼻了,难道她忍不住买了新书?

宋袆伸出丁香,冲她做了个鬼脸。又张开五只玉葱,得意的晃了晃。

“五十两?!姐姐你!”小绍气得跺脚。

“是五两银子。”宋袆刮刮她的鼻子,笑道。

“怎么这么便宜?买到伪作了吗?”

“你这小乌鸦嘴。”宋袆假意生气的捏了捏她的脸,“《龟虽寿》《洛神赋》,你看看这有假么。”

小槐也是个诗痴,抢过来如饥似渴的读着:“姐姐你在哪里买到的。”

“今天上午在玄武门外,有人运了一车书来,就地发卖。我以为是谁家家道中落了,不想全是新书。刚要走,那卖书的就喊了。”

“喊的什么?”

小槐这哏捧的有水平,宋袆得意一笑,跳上石桌。她本就是舞伎出身,身子轻灵,竟连桌上的酒水都没有晃动。

她学着那卖书的,玉手作喇叭状:“会稽温州,会稽温州,最大书社,江南书社倒闭了!老板黄鹤吃喝嫖赌,欠下了七万两,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我们没有办法,拿着书抵工钱。原价都是六十两、四十两、二十两的书,通通五两,通通五两!黄鹤你不是人,我们辛辛苦苦给你干了大半年,你不发工资,你还我血汗钱,还我血汗钱!”

小槐面色古怪:“这黄鹤是什么人啊。”

宋袆跳下桌来:“想必是子虚乌有吧,这书也不是什么江南书社的,你看这。”宋袆指着扉页上“西泠印社”四个字。

宋袆又是得意:“书很快一抢而空。好在那些附庸风雅之辈,只知道去抢些扬雄左思。却不知这本建安诗集的好处。这字也是极好,看来是出自名家手笔。这么厚一本,真是合算。”

小槐一边翻着书,忽然心中一动:“咦,这字有点眼熟。”

“莫非你在字帖上看过这字?咦,我好像也见过。”宋袆凑过脸去。

“这字有点像王家大郎的手笔。”

“大郎?”

“大将军的长侄,叫王羲之。”

“我听世子说过,他还是世子的蒙师。”

“那应该就是了,他和西泠什么关系?”

“西泠是豫州刺史祖士稚的产业……”两人对望一眼,祖逖是世子少师,王羲之是世子蒙师。以那个捣蛋鬼的履历看,这恐怕不是巧合。

“姐姐,我想去西泠印社看看。”

“好。先别急,我安排一下,正好一起去看看大郎。”

………………………………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