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只要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不变,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不变,一些国家遏制和围堵中国的战略就不会改变。这是由其霸权逻辑和冷战思维的本质所决定的,积习难改。我们除了从逻辑上驳斥这些诡辩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以宽大的胸怀和高度的智慧来处理好这个问题。因此,有人认为,合作已不是中国“独家”的愿意不愿意,与中国合作日益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大国之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或愿意与否的一种选择;当遏制与对抗的成本高于接触与合作的成本时,遏制将不攻自破。所以我们的应对之策,就是不断提高反华势力遏制中国之成本。参见孟祥青:“以柔克刚,破解对华遏制”,《环球时报》2006年3月10日第11版。这种“破”与“立”的过程,就是逻辑论证的过程。
论证是用已知为真的判断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为真)或虚假性(为假)的推理论说过程。论证包括证明和反驳,证明的目的在于探求真理或阐明事实,而反驳的目的在于揭露错误、驳斥谬误。
各自回答怎样的问题――论证的结构
逻辑学不研究具体的论证,它研究的是任何论证都具有的逻辑结构,解决论证的严密性、有效性和如何有说服力等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论证什么”、“用什么论证”和“怎样论证”。因此,所有的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部分组成的。
论题即论证什么。就是一个论证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公务员《申论》中的题目,就是用所给的材料论证所给的“问题”,整个论证应围绕这个论题展开。
论据即用什么来论证。也就是一个论证过程中的根据、理由。例如,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所提供的材料就是论述的根据。不能脱离它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论述。这也是《申论》考试的目的之一:公务员工作的规范性。另外,当前许多招聘单位在招聘现场进行的“一分钟面试”,就需要应聘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出自己的应聘理由。其中主要有:自己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以保证胜任所要应聘的岗位;自己有过什么相关的工作或实践经验;自己是否可以接受用人单位的不同的工作安排。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展示自己的优势所在,这些就是自己的应聘根据;而不是展示自己的所有特长,更不是表决心。
论证方式即怎样用论据来论证论题。是论题与论据之间的联系方式。例如,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就是用所提供的材料,以恰当的方式论述题目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此时,“我是一个国家公务员,我所论述的一切,一是要体现政府行为(协调政府各部门共同做好工作,使百姓生活安定,社会各项工作稳定发展);二是要切实解决问题(体现政府行为的关键在于切实解决问题)”的角色认定,也是一个必须确定的前提。一个完整的论证,必须有论题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样才能以真实的论据确定论题的真或假。又由于在一个论证过程中,论题和论据之间的联系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推理方式来实现的,所以,所谓的论证方式,就是论证中使用的推理方式。可以说,论证是以上所讲所有推理形式的综合运用。
求真与求善――论证的作用
尽管逻辑论证的结果最终仍然要得到实践证明的检验,但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逻辑论证在认识过程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1.逻辑论证有助于发现和揭示真理性的东西
真理性的东西是人们的认识、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的东西,或者说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包含的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相一致的内容。凡是真理都是具体的。而要想把具体的真理揭示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逻辑论证的过程,以便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发现和揭示真理。
例如,在一些项目的论证中,尤其是大型项目的论证中,除了可行性论证外,还应该进行不可行性论证。这样就可以发现可行性论证中被忽略的东西。
2.逻辑论证有助于论证、表达或宣扬真理
真理并非一开始就为所有的人所接受,因此,为了使具体的真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需要一个逻辑论证的过程,以便让人们信服。
例如,前述2007年发生在北京的“不签字不手术”事件,社会舆论可分为正反方,但各自的论证如何让人信服,都必须拿出自己的逻辑论证来,而不能是一味的情绪宣泄或冷冰冰的法律解释。
3.逻辑论证是建立科学体系、确立科学理论的必要手段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体系,都是建立在对一系列科学概念、判断的真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这个过程,就是一系列的逻辑论证过程。
4.论证也是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手段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沟通、说理,无一不是“要说明什么”、“用什么说明”、“怎样说明”。因此,为了使人际沟通正常有效地进行,也需要正确的逻辑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