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14

第14章 高祖篇·一个人的胜利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11月,颇有些秋风得意的唐国公李渊在一片欢呼声中,终于再次策马奔驰在了大兴城的大街上。

与一年前离开这里时不同的是,如今当再次回来时,他已经成了这座城市实际上的主人。

在数十万唐军将士的眼中,此时的李渊便是一位盖世英雄。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他们今天才能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中。

在李渊手下一帮幕僚的眼中,此时的李渊便是一位难得明主。进城之后的李渊封存府库、安抚百姓、约束军队,一如汉初入关故事。

但在一帮隋朝旧臣的眼中,此时的李渊和他的军队却成了不折不扣的还乡团。没办法,尽管你拉着所谓的义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但这些名堂不过就是块遮羞布,咱都懂得……

可就这么个骗鬼都不好用的破盖头,居然还真被人拿来在最后时刻做出了文章。

当李渊的军队气势汹汹地冲进杨广的嫡孙杨侑居住的宫殿,挽着袖子、抡着家伙打算在李渊到来之前,彻底搞好除旧布新工作之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空荡荡的宫殿里,居然有一个人身子笔直地站在杨侑身边。

望着眼前这群手持利刃的士兵,此人面无惧色,厉声高呼:“唐公举义兵,本匡王室,卿等不宜无礼于王!”

是啊,虽然只有一块薄薄的遮羞布,但也总好过一丝不挂地裸奔吧。

于是,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面对一个手无寸铁的文人,最终选择了退却。皇孙杨侑则靠着此人的一声断喝,终于保住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并得以暂时被妥善安置。

这个人便是后来与杜如晦、房玄龄并列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的姚思廉。二十四史,他一人就写了《梁书》、《陈书》两部。

虽然为了装点门面,杨侑这个少东家暂时还得好吃好喝伺候着,但主家那些忠诚的打工仔显然就没这运气了。

尽管李渊是个厚道人,但有些账总归还是要清算一下的。他等这天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