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37

第37章 高祖篇·封王

对于就在眼皮底下的这帮悍匪,隋朝廷肯定不会放任不管。在和隋末名将杨义臣率领的围剿部队简单切磋了几轮之后,高鸡泊最初的那批山大王便一个个死得死、亡得亡。

虽然窦建德在这几轮打击中也被折腾得不轻,但好歹总算是逃得了性命。其实对他个人而言,这场灾难非但不能算坏事,反而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由于原先的那些大哥们都已死绝,所以窦建德便当仁不让地成了整个高鸡泊最有威望的人。

于是,待官兵撤走之后,窦建德很快收拢起当地的残存武装,然后再次扯起了反抗的大旗。

与普通民间叛乱武装不同的是,窦建德的所带领的这支人马从一开始便拥有极强的组织纪律性。这帮人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明确地将朝廷锁定为自己的打击对象,对于普通百姓绝不滥抢滥杀。

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虽然同样都是啸聚山林,但是窦建德与那些下三滥的强盗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除此之外,更令人称奇的是,窦建德本人对于读书人十分敬重。虽说他本人是个种地出身的大老粗,但对那些在战斗中被俘虏的隋朝官僚,或是前来投奔他的落魄书生,他统统都会以礼相待、敬为上宾。

有此等胸襟与见识,又怎能做不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随着声望的与日俱增,窦建德的势力迅速发展。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便从高鸡泊一个不入流的土匪,摇身一变成了虎踞河北,坐拥十多万兵马的大型武装集团首领。

有兵、有将、有地盘,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呢?

要干事,就要有人。顶着土匪强盗的名头,明显很难吸引那些真正有本事、有名望的一流人才主动投靠。

于是,想办法让自己彻底摘掉头上的那顶贼帽子便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般来说,想要洗脱自己强盗的身份,唯一的方式便是接受朝廷的招安。这也是宋江哥哥宁肯腆着一张黑脸去走李师师的门路,也要坚决拿到招安圣旨的原因。

当然,窦建德除了手下没有浪子燕青那样的小鲜肉以外,他本身还和隋朝廷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全家老少都死在官府手上,这口气能咽了才怪!

所以,招安这种事儿窦建德压根连想都不去想。既然已经走上了造反这条路,那干脆就一反到底。朝廷不给名分,那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虽说是自己给自己封官,但是封多大的官却是有讲究的。

太大了肯定不行。如果随随便便就给自己来上个九五至尊的封号,那在世人眼里他窦建德肯定就成了锅里没几粒米就敢开千人席的小丑。不仅不会增加自己的号召力,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那如果低调点,给自己搞个小点儿的名号呢?答案也是不行。且不说气势上就先输了一筹,别忘了,他手下还有一帮等着升官的小兄弟呢。如果老大就只是个七品官,那底下的人还指望个啥?

权衡再三之后,窦建德最终决定,称王。不高不低,经济适用。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正月,窦建德在河间、乐寿两县的交界处设立祭坛举行典礼,自称长乐王。

好喜庆的名字,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不过必须承认,“长乐”这个名号取得实在是好,因为随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估计会让窦建德做梦都乐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