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06

第106章 我国历史上几个时代和春秋战国的分期

我们中国历史和其他国家的历史一样,一般都经历了四个时代。对这四个时代的划分和重要代表人物,按传统的观点是这样的:

第一时代,神话时代。这个时代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及如何开始,史学家都没有定论。但这个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有盘古氏、“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一般传播历史知识的书籍虽有异同,但多是这样讲的。

第二时代,传说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而《史记》重点讲了黄帝、尧帝和舜帝。对黄帝的建朝日期古史学家说是公元前2698年。传统的历史观点认为,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个概约数字。如果按考古的新发现计算,我国的文明史比五千年还要早。

第三个时代,半信史时代。传说时代结束,半信史时代开始。这个时代史实成分大大增多。按有些史书讲,半信史时代,在黄河中游和渭河下游地区兴起了夏、商、周三个王朝,起自公元前23世纪,终于公元前8世纪,约一千五百年。

西周王朝,传到第十代,由于周厉王荒淫残暴,于公元前842年,国人暴动,厉王逃至彘(今山西霍县),朝政由召公、周公代管,史称“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召公、周公共立太子姬静继承王位,是为周宣王。

公元前841年,即共和行政的第一年,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开始获得保存,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就是第四个时代——倌史时代。

对这四个时代怎么看?神话时代应为宇宙和人类的形成过程,对它的准确程度,我们只能从地下发掘的原始人遗址来了解判断;传说时代的史料比神话时代多了,但仅为人类一代一代口头传说下来的片断资料和故事,准确程度也有赖于文物考证,半倌史时代,也同前一样,没有文字记载,有许多疑点和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信史时代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应该说是可靠的,但由于长期处于阶级斗争和官场斗争过程中,所以史料记载上个别漏掉的、记错的,甚至歪曲的,也有可能存在。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读史·贺新郎》一词中说:“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以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问题,一般认为,通常说的“三皇”实际上是象征性的人物,而“五帝”可能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从“三皇”、“五帝”史书记载多不一致分析,这种观点可能更接近历史实际。

春秋战国时期,前后共持续五百五十年左右,它的分期学术界对其上下限的划分不尽相同。

一种采用周平王东迁时(公元前770年)起,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止,为春秋时期。之后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战国时期。

另一种划分法是按史说的。周王朝所属的每个封国都有自己完整的本国史,但只有鲁史留传下来了。鲁国史称为“春秋”,留传下来的部分起于公元前722年,史学家就从这个时候起,将直到公元前481年的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称为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起自公元前475年,止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学者刘向编订了《战国策》一书,战国才成为这一历史时代的名称。

春秋战国的形成是周王室衰微的表现,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一直在走下坡路。“五霸”兴起后,各诸侯国的许多纷争只好依靠一些霸主来排解。战国前期,周王室已降为中小诸侯国的地位,中期掌权的西周公和东周公分裂了王室的土地,建立了两个小国,互不统屑,史称“西周”、“东周”,周天子依附西周,居王城(今洛阳王成公园),东周治成周。两国更加弱小,经常受到大国的侵伐。

史家一般认为,春秋的历史是奴隶制度崩溃的历史,战国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的历史。对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朝代和时间,史学还在争论,很难定论。但总的看,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新!日交替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