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60

第160章 范蠡和文种

范蠡,春秋末期政治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县)人。他的一些观点用现在的语言说是符合辩证法的。如他认为国势的兴袁在不断的变化,对付敌人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国家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转弱为强。文种,楚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是处理国内政务的能手。

文种原是战国楚邑古宛县令,范蠡是文种的密友,二人都是楚国的著名才士。楚灵王时即让他俩到越国,助越攻吴,很快成了越国的大臣和智囊。范蠡主要负责军事训练方面的事,文种主要负责内务方面的事,他俩既分工又协作,共同辅佐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终于复国,并使其强大起来,成了横行江淮一带的霸主。

越王国被吴王国打败,勾践困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文种献计,让人到吴国贿赂太宰伯嚭,得免亡国。在勾践到吴国都城(今江苏吴县)作人质时,就把国内的事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了吴王国。越王勾践按照范蠡和文种的策略,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转弱为强,于公元前482年一举灭掉了吴王国。因范蠡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勾践是一位忍辱负重的君主,也是一位忘恩负义的君主,所以在灭掉了吴王国后,他即行逃走,先到齐国,称鸱夷子皮,后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他临走时,给文种写了一封信,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是鹰嘴长颈,这种人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呢?”文种一则自以为有功于越,一则不相信人间竟会有这种忘恩负义的家伙,所以就没有走。不久,勾践果然送给文种一把剑,质问:“你有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王国灭掉了,还剩下四个,你准备来对付谁!”于是文种别无选择,只好自杀。

范蠡识透了丧尽天良的勾践,避免了杀身之祸,真是高人一筹。文种以功恋位,没有听范蠡的话,结果落了个可悲的下场。其教训是遗恨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