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80

第180章 动乱的征兆

古代史书中常有这样的记载,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据《晋书·五行志》和《董养传》载,相传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2月,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陷,有苍白二色鹅飞出。苍色鹅飞翔冲天,白色鹅留在原地。当时人董养解释说,苍色象征胡人,大概天下要大乱了。后来刘渊、石勒果然相继作乱。

又据《晋书·五行志》说,西晋太安中童谣云:“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后来中原大乱,西晋宗室琅琊、汝南、西阳、南顿、彭城五王逃到江东,琅琊王即位,是为元帝。五马,指五王;一马,指琅琊王。晋室姓司马,故称马。化为龙,指称帝。

自古以来,某些自然现象反映人类社会将要出现的问题,这就是“天人感应”学派的观点。至今这种观点在学术界尤其在人民群众中还流传着。那么对史书记载的上述两种观点怎么认识呢?第一,关于董养的解释。这说明董养的信息还是比较灵通的。他对刘渊、石勒妄图进犯中原的情况是有所掌握的,不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只能附会一些迷信的色彩,我们不能以现在的认识来强求古人。第二,关于童谣问题。童谣往往能反映群众的呼声,也能揭露社会的一些时弊。这根据一些史书记载,一般都是搞政治斗争的人,自己不敢或不便于公开露面,教给儿童们说唱的。

总的来说,这只能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而不能用其他附会的说法解释。搞政治斗争往往要冒各种危险的,人们为了避灾祸,免杀头,只能用这种看似糊涂实是明白的办法和对方进行周旋。这实际是一种政治艺术在斗争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