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30

第30章 王充写《论衡》

王充,字仲任,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上虞)人,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据《后汉书·王充传》载,王充家贫少孤,青年时到京师,人太学,受业于史学家班彪,得益匪浅。因无钱买书,他常游洛阳书市,竟日阅读,常能记诵书中要点。这就为他以后教授门徒、著书立说打下了雄厚的知识基础。他晚年从京师回到家乡,一面开馆讲学,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青年一代,一面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迷信思想进行严厉批判,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开始写作《论衡》。为了集中精力讲学著书,他闭门谢客,拒绝应酬。他在自己的卧室和书房窗台上、书架上、笔筒里,到处都安放着笔和刀,遇到值得记下的材料,就随手把它写在竹木简上,作为写书的参考。为了写《论衡》,相传,他搜集到的材料堆积了好几间屋子。他用这么多的材料,日以继夜地勤奋写作,一直工作了好几年,最后终于写成了一部有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的唯物主义巨著——《论衡》。

这部书,在我国思想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被已故历史学家范文澜誉为“黑暗里发射出的人民智慧之光的明灯”。

王充一生勤奋好学,老老实实地著书立说,虽然他认真和忙碌得有些累,但活得很有光彩,很有意义。他留给社会和后人做学问的榜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