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32

第32章 不慕官位潜心治学的张衡

张衡生于公元78年,生活在我国东汉时代,家乡在当时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一位学问大家。他曾说:“一个人不应该担心自己的地位不高,而应该担心自己的品德不高尚;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收入少而害羞,而应该因为自己的知识不广博而害羞。”他的这些名言,应该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应该为功名利禄而煞费苦心,而应该扬起人生的风帆,一代一代地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德,不为名不为利,在艰难坎坷中奋斗,与时俱进,不断追求新的领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力求为人类和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这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就能够自豪地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才不算枉活一世。

张衡说到做到,身体力行。《后汉书》载,他“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而总是孜孜不倦地研究学问,不管在皇家的太学里,还是在京师做郎中和太师令的官,总是日以继夜地认真读书,老老实实地做学问。他做学问,从不拘泥于前人已有的结论,而是开拓新的领域。他经常观察日月星辰,探索它们在天空的运行规律,并把观察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他已经用了赤道、南极、北极等名词;还记录了二千五百多颗恒星,画出了我国第一幅完备的星图。

张衡根据他的浑天学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的天文仪器——流水转动的浑天仪。他根据观察的结果,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观察气象的仪器——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

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在没有现代试验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张衡能研究出这些成果,确是人间奇迹。这不仅为后人做学问树立了榜样,而且为人类留下了可贵的精神遗产。

张衡除在天文方面的突出成就外,在文学、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全国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赞颂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