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54

第54章 周王国的崛起和西周的鼎盛与灭亡

在殷商时,周王国是西北边陲的一个小国,后来逐渐堀起强大。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是初期王位继承没有按传统的立长制度进行,而是选国王诸子中贤能者掌舵。这一重大改革,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是周王国由崛起到强大的关键。

据《史记·周本纪》和《史纪·管蔡世家》记载,古公晝父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少于季历。当古公准备立少子季历并其子姬昌时,长、次两子立即“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后,“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季历卒后,姬昌继承其位,是为西伯侯。西伯既掌舵,行仁义,招贤能,教民稼穑,发展生产,并伐犬戎、密须,败耆国,为灭殷商奠定了基础。西伯侯姬昌的元妃太姒生子十人,其中贤能者是次子姬发、四子姬旦,故姬昌没有立长子伯邑考,而是立次子姬发为太子,选四子姬旦为辅臣。姬发继承王位后,在军帅姜尚、辅臣姬旦的辅佐下,很快灭了殷纣,建立起了统治全国的西周王朝。

封建邦国的制度同宗法制度相结合,加强了国王与诸侯间的纽带关系,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这套办法和机构使西周前期在长达一百八十多年间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鼎盛时期中的成、康、昭、穆几代帝王,都成了历史的宠儿。成王和儿子康王时期的业绩,被史学家称为“成康之治”。成王的孙子昭王多次南征,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周原出土的墙氏盘铭文中记载了昭王南伐荆楚的勋业。成王的曾孙穆王,堪称盛世帝王,他一生中多次同四方作战,每战必胜,功勋卓著。公元281年(西晋时)在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古简,记述了穆王西游的故事。这虽是半信史时代的史料,但却反映了穆王时期的盛世,也说明穆王是最早的游历家。

繁荣的西周经济,是建筑在奴隶的血汗和白骨堆的基础上的,鼎盛中已孕育着危机。据《诗经》记述,奴隶们愤怒地咒骂“大人君子”是“白吃”、“硕鼠”,呼号要离开这个人间的地狱。《易经》又记载,奴隶逃亡一次多达三百人。

奴隶们不光咒骂、逃亡,而且还公开抗争。周王朝的第十代君主厉王姬胡贪得无厌,残酷杀戮奴隶,终于酿成一场暴动,群起把厉王赶跑,又包围了贵族召公虎的家,要他交出藏匿着的厉王的儿子,召公无奈,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假冒王子交出。厉王被赶跑后,王朝无主,就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史称“共和行政”。时在纪元前841年,即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今山西霍县),王子姬静被拥立为王,是为周宣王。宣王中兴了一段,但终究不能从根本上扶起将倾的大厦。

宣王死,儿子姬宫湼继位,是为周幽王。他一上台,就把王朝的巨轮驶向了多灾多难的险滩。这原因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周幽王内政更加黑暗,排除忠良,亲近群小,生活腐化奢侈,贪婪无厌,激起臣民的强烈反对;偶然性是指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73年,幽王把原配妻子申后废掉,把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贬为平民,发配到申国(今河南南阳),令他的外祖父申国国君管教,遂即宣布褒姒为皇后。相传褒姒绝美,但素不爱笑。幽王为了千方百计逗引褒姒发笑,就带着褒姒和姬妾们,前往镐京(今陕西西安)以东三十公里的骊山,举行盛大宴会。当宴会进行到深夜,他竟要下令燃起烽火。随侍的一些重臣们劝说这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千万不能贸然行事。可幽王把忠良的好言相劝全当耳边风,一意孤行,一时间烽火连天,狼烟四起,王畿附近的诸侯、将领们都以为京城已被蛮族包围,于是立即统帅人马,鸣金击鼓,日夜兼程而来。可是一到京城,既不见战事,更不见敌人,各路诸侯都面面相觑,大为扫兴,只好偃旗息鼓而去。褒姒见此情形,不禁大笑起来,幽王得意地说:“王后一笑,百媚俱生。”

就在这个时候,幽王又下令要杀掉姬宜臼,申国国君写了一道奏章,提出严厉抗议,于是幽王颁下圣旨,撤销申国国君的封号,并准备派大军讨伐。在逼迫无奈的情况下,申国国君跟位于镐京附近的蛮族部落犬戎联盟共攻幽王,在这军情紧急之时,幽王急忙燃起烽火,向各诸侯国求救,烽火狼烟,日夜燃烧,封国国君们都怕再被戏弄,拒绝出兵,京城于是陷落,宰相姬友战死,幽王被杀,褒姒被犬戎俘虏而去。至今骊山顶上古烽火台故址犹存,成为相传十二王、历时二百五十七年西周王朝灭亡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