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56

第56章 齐国霸权的兴盛与衰败

齐桓公姜小白是齐国第十六位国君,也是春秋时代最受赞扬的一位霸主。他的兴盛在于以大政治家管仲为辅首。曾多次召开诸侯联盟会议,解决诸侯国内部的纷争,又多次出动军队,救弱抗强。在齐国内部,又革除弊政,发展生产,按土地好坏征收赋税,开矿晒盐收归官营,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选拔人才也打破常规,给少数庶民以升迁的机会,使智能之士有机会为国家出力;还允许犯罪的人用兵器和钢铁赎罪,以钢铁制造生产工具。因之形成经济繁荣,国势兴旺强大。正如《史记·齐太公世家》说:“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奚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正在齐国强大的时候,北方的戎狄部落侵犯中原,侵扰洛邑,攻邢(今河北邢台)灭卫(今河南淇县),管仲为齐桓公划策,以“尊王攘夷”为旗号,打败戎狄,存邢救卫,还安定了周王室的内乱,从而使齐国在各诸侯国的威信陡增。

当齐桓公称霸中原时,南方的楚国也强大起来了,雄心勃勃,欲饮马黄河。管仲协助齐桓公兴师问罪,迫使楚王派人讲和,使楚国北上的意图受阻,既避免了北方的战乱,又形成了齐桓公独霸中原的局面。

齐桓公创造春秋霸业成为第一霸主,同辅相管仲的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所以史学家在评价这件事时都称赞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齐国霸权的衰败是由于齐桓公没有听取管仲的临终遗言,误用了三位奸人——易牙、竖刁、卫开方。

公元前645年管仲逝世。当管仲病重时,齐桓公亲自探视,他见管仲病危,恐不久于人世,乃执其手说:“仲父之病很重,如果不幸一病不起,我将委政于何人?”当时有些重臣如宁戚、宾须无已故,桓公想委政于鲍叔牙。管仲说:“知我荐我者鲍叔牙也,虽然他人诚实可信,但不可以委政。因为其人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委之于政恐不能团结人。”桓公问:“易牙如何?”管仲说:“君即使不问,臣也将要说的,易牙、竖刁、卫开方是你最亲信的三个人,对他们不但不能用,就连亲近也不行。”

管仲接着深刻分析说:爱自己的儿女、珍惜自身、孝敬父母是人性的常理。易牙(善于烹饪的厨师)能忍心杀掉自己三岁的儿子,做成蒸肉,以奉献国君。如果忍心对自己的儿女下毒手,那他对谁不能干刀万剐?!竖刁(国君的贴身宦官),他能对自己的身体都忍心摧残,他对别人岂不更忍心下毒手?!卫开方(本是卫国的一位贵族)为了讨好齐桓公,十五年都不想见父母一面,试想他连自己父母都能抛到脑后,那对其他人有谁不会拋到脑后呢?!

齐桓公在位期间,一切内政外交都听从管仲的,只是在对待这三个人上,他却以私人感情用事,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足以说明,不光治国,就是干任何事情感情用事都是不行的。

两年后,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不能起床。易牙、竖刁发现齐桓公已没有利用价值,再效忠对自己已不能带来任何好处,于是决定杀掉太子姜昭,拥立齐桓公另一个儿子姜无亏。这样,他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取得宰相的地位。于是他们下令任何人不得人齐桓公的寝宫,三天之后,发现这位英雄仍然没死,易牙、竖刁勃然大怒,立马下令把齐桓公左右服侍的人全部赶走,又在寝室四周筑起了围墙,与外界隔绝。这样在无人服侍的情况下,齐桓公就不得不死在他的病榻上。据《史记》记载,由于各公子树党争立,互相攻击,桓公尸体在床上停放六十七日,以致尸蛆爬出户外,也没人过问。

以后发生的事情正如管仲所料,太子姜昭逃奔宋国(今河南商丘)避难,易牙、竖刁拥立姜无亏,卫开方又拥立另一位公子姜潘,其他又有两位公子姜商人、姜之,也都自称国君。四位国君各自宣称是合法的继承人。他们就在首都临淄厮杀混战,一直混战到第二年(公元前642年),宋国军队护送姜昭回国,方算结束了这场内乱。然而,由于齐桓公没有按照管仲的临终遗言识人用人,结果不仅使自己悲惨地死去,齐国的霸权也就此告终。后人每谈及这个教训,无不为之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