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78

第78章 外戚与宦官互相残杀

外戚与宦官互相残杀,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大景观。仅举东汉末年的史实为例。

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炬死,和帝刘肇(十岁)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总揽大权,事实上是窦家做汉皇帝了。窦宪掌权后,窦家的大批党徒都做了朝官和地方官,最小的也能得个县令。这些党徒们尽量搜刮民财给窦宪送礼报恩。窦家又养了许多刺客,迫害较正直和不肯依附的官僚集团中人。公元92年,汉和帝和宦官郑众密谋,杀窦宪,窦家党徒全部革官下狱治罪。郑众因功封侯,宦官从此参与政事。

公元105年,和帝死。公元107年,安帝刘祜(十三岁)继位,邓太后临朝,邓骘辅政。邓太后从窦家的失败里汲取了一些经验,她并用外戚和宦官,形式上不偏重外戚。她又授权河南尹、南阳太守(洛阳、南阳是贵族集中地)等重要地方官严格管束邓家人和邓家亲戚宾客。这些人犯罪,地方官有权惩罚他们。她又表扬儒学,尊重三公,使邓骘荐名士杨震等多人,把官僚集团吸收到外戚方面来。邓太后这样做地位算是巩固了。公元121年邓太后死,汉安帝联合部分宦官起来诛杀邓家人。

公元125年,汉安帝死,幼童北乡侯继位,阎太后临朝,阎显掌大权,杀逐汉安帝宠信的宦官。阎家专权不到几个月,北乡侯病死,宦官孙程等十九人杀阎显,立顺帝刘保(十一岁)继位,宦官中九人都封了侯,其势力又大进一步。

公元144年,汉顺帝死。公元146年,桓帝刘志(十五岁)继位。梁太后临朝,梁冀掌管朝政。梁太后从外戚的失败里取得了更多的经验,她并用外戚和宦官,又表扬儒学,招募太学生多至三万余人。梁太后这样做,使三个集团各行其是,取得了相当的均衡,梁家政权保持了将近二十年。

公元159年,汉桓帝联合一批宦官杀梁冀,又杀梁家重要党徒自三公、九卿至州刺史、郡太守凡数十人,斥逐次等党徒三百余人,朝官几乎空了。

自公元159年梁冀死后至公元167年桓帝在位的八九年间,宦官势力几乎达到独霸朝政的地步,以前宦官党徒多做地方官,现在也做朝官了,以前做地方官多是县官,现在则做州刺史、郡太守了。

公元167年,桓帝死,灵帝刘宏(十二岁)继位。窦太后临朝,窦武掌朝政。窦武联合陈蕃、李膺等人,准备杀宦官。不料谋泄,公元168年,宦官诛杀窦武、陈蕃,又杀逐所有窦、陈派的朝官,宦官权力达到了高峰,胡作非为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汉灵帝和宦官除公开卖官外,还在西园造万金堂,把司农所储的金钱缯帛都积满于堂中。并派人到河间(刘宏的老家)为他“买田宅,起第观”,以备一旦统治垮台后,继续剥削人民。灵帝后宫的彩女有数千人。一天的衣食之费,就需数百金(一金为一万钱)。他把搜刮来的钱财,分散寄在小黄门和常侍家中,每家寄存数千万,以备急需。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皇子刘辩继位,是为废帝。何太后临朝,何进掌朝政。这个社会下层(屠户)出身的何进,企图靠下层豪强杀宦官,不料宦官首先发动,杀死何进。士族大豪强袁绍起兵杀宦官二千余人,宦官被全部歼灭。董卓引兵到洛阳,逐走袁绍,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是为献帝。罪孽深重的外戚和宦官一起被消灭了,东汉的朝廷实际上也消亡了。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轮番残杀,起源于娃娃皇帝和太后干政,如果是成年的皇子当政,太后不可能临朝,外戚掌权的可能性就很小,外戚权势日炽,必然引起皇帝的不满,皇帝也只有依靠宦官把他们诛杀掉。这样宦官就权倾一时,新皇帝又只好依靠外戚把他们诛灭。由于一些低能人掌权和互相诛杀,所以朝政黑暗腐败就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