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084

第84章 两个后主一样结局

两个后主,一个是南北朝的陈后主,一个是五代十国南唐的李后主,他俩一样荒淫无能,因而结局都是当了俘虏。他们的行为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从史载看,陈后主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记述的优点,而李后主在词学方面的成功,使人印象很深。

陈朝的后主陈叔宝,宠幸嫔妃,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日夜饮宴,除以艳诗靡音为乐外,再不知道人间还有什么事。因此士人章华上书切谏:“陛下当了五年皇帝,殊不知祖上创业的艰难,惑于酒色,荒于朝政,祭祀祖庙的大典,一次也没有亲躬,册封贵妃的常仪,又哪一次没有驾临?陛下如不改弦更张,惟恐江左复成草莽,任麋鹿驰突了。”陈后主看了奏疏后,不仅无动于衷,反而下令砍了章华的头。

眼看隋朝的将士在长江上游督造战船,在金陵面临陷落危险的时候,陈后主却仍在和妃嫔尽情享受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致使朝廷官员无不人心惶惶,有的甚至变卖田宅,准备逃跑。

公元588年,隋文帝列举陈后主二十条罪状,抄写三十万份,在江南散发,并下令五十万大军南伐。陈朝沿江守军纷纷告警,朝廷重臣张皇失措。陈后主却若无其事地说:“王气在此,齐兵来过三次,周兵来过两次,哪次没失败呢?隋军来了又能怎么样?”媚臣孔范附和说:“对呀,长江天堑,隋军哪能飞渡?我常恨官位低,隋军要渡江,这正是我立功的好机会。”就在陈后主君臣演着醉生梦死的滑稽戏的时候,隋军已经渡江,从朱雀门打人建康城中来了。这时陈后主才慌了手脚,同张贵妃、孔贵嫔躲在后宫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喊话要扔石头,他才吓得忙喊饶命,隋军遂放下绳索吊他们上来,随后陈后主被解往长安,封为“长城公”。

时间过了三百八十六年,当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74年派出十万大军,战船千艘,直抵南唐都城金陵城下的时候,后主李煜不是动员兵民誓死抗敌,而是派出特使向宋廷苦苦哀求,说他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乞求缓师。宋太祖闻言大怒:“说什么江南无有过失,岂不闻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不久,金陵城破。相传,城破时,李煜还在静居寺听和尚讲经,闻变才仓皇肉袒出降。

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故又被称为李后主。他在政治上是个懦弱的君主,是个失败者。但在文学艺术上,却是个才子,是个成功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词人。他自己曾有几句词,记下了他肉袒出降的悲凉情景: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就是李煜成为亡国之君的形象。李煜被押赴汴京成了囚徒,又唱着“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歌,悲凉地了却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