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能活100岁:老年长寿保健全书
26577200000004

第4章 老年人保健须知(3)

老年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外阴部真皮的血管减少并硬化,皮下脂肪减少,外阴和阴唇萎缩,而且其神经末梢减少,感觉迟钝。与此同时,阴道黏膜皱壁减少、分泌物减少,酸性减弱甚至变为碱性,使抗感染能力下降,易患阴道炎。

此外,老年女性子宫黏膜和宫体萎缩,支持子宫的韧带松弛,平滑肌萎缩无力,容易患子宫脱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女性的性欲更是呈下降趋势,并且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4.运动系统的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的运动器官必然发生衰老和退化。

骨骼的脆性增加。

老年人的钙、磷等无机物以及胶原、黏多糖等有机物质从骨内被大量排出体外,胃肠对钙的吸收减少和雌激素水平降低,使老年人骨代谢产生障碍,即骨骼的弹性和韧性减弱,脆性增加,骨皮质变薄,容易发生骨折。

椎间盘收缩变薄。

老年人由于椎间盘收缩变薄,背呈弓状,身材变矮。男性平均缩短身长的2.25%,而女性为2.5%。

关节活动受限。

关节软骨随着年龄的增长,退行性改变日渐加重,使软骨软化,弹性减退,关节面不光滑。进而关节出现纤维组织增生,韧带退行性改变,使关节活动受限,颈椎、腰椎、肩、肘、膝关节等容易出现骨质增生。

肌肉所占比重降低。

肌肉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肌肉在体重中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如成年人肌肉重量占体重的43%,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肌肉重量仅占体重的25%。另外,因肌纤维变细,肌力减弱,甚至肌肉萎缩,使运动动作变得迟缓。

5.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内分泌系统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甲状腺功能下降。人一般到了50岁以后,甲状腺滤泡缩小,血管变窄,结缔组织增多,易发生腺体萎缩变小和纤维化,加之垂体前叶分泌的甲状腺素数量减少,因而使老年人的甲状腺利用能力减弱。

另外,老年人血清中甲状腺抗体也会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甲状腺的功能。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老年人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基础代谢率降低。

肌体应激能力降低。

人体在发育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细胞均逐渐减少,肾上腺中所含的结缔组织和脂褐素增多,重量开始减轻,70岁以后减轻会更明显。同时,老年人的肾上腺皮质对脑垂体分泌的皮质素的反应性降低,老年人保持肌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及应激能力也随之降低。

性激素分泌减少。

男性50岁以后睾酮分泌量下降,血中游离睾酮水平降低。同时,睾酮受体数目减少或受体敏感性下降,致使性功能逐渐减退。女性雌激素水平在30~40岁急剧下降,60岁降到最低水平,60岁以后较稳定。另外,女性卵泡逐渐丧失,性激素分泌明显减少,导致性功能与生殖能力逐渐减退。

松果体调节功能减退。

松果体对维系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间的相互协调、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调节昼夜节律和生殖活动等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体血管变得狭窄,细胞减少,重量减轻,脂肪增多,致使其产生的激素减少,诸多调节功能减退。

6.免疫系统的变化

免疫功能减退和免疫平衡失调是老年人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生理性改变。

胸腺。

胸腺是免疫系统中的核心器官。老年人胸腺明显萎缩,其重量仅为儿童时的1/10。胸腺皮质区退化,其内充满大量类脂质颗粒的巨噬细胞,仅见少量的淋巴细胞。

T细胞。

因为老年人胸腺激素水平低下,并且白细胞介素产生减少,因此使T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表达均相应大幅度降低,T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减弱。同时,节制性T淋巴细胞数增多,辅助性T淋巴细胞减少,并且巨噬细胞功能下降。这些现象都会导致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B细胞。

随着年龄的增长,B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能力也随之下降。这是由于B细胞的免疫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T细胞的调节和抑制。

自身免疫。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细胞(T和B)随年龄增长而减弱,白细胞介素等淋巴因子也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样一来,自身免疫力除攻击外来病原体外,还会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肌体衰老和死亡。

7.神经系统的变化

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老年人重要的生理特征之一。

脑细胞。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重量逐渐减轻,大脑广泛或局限性萎缩,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膜增厚,脑的水分甚至可减少20%。

一般认为,人脑有120~140亿个神经细胞,出生后脑神经细胞的分裂就停止,即细胞数不再增加。自20岁开始,人脑的细胞数每年下降0.8%,至70岁以上,老年人脑神经细胞数可减少45%。

脑动脉硬化在老人中极普遍,引起脑血流量减少,使大脑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减退、对外界反应迟钝、平衡能力减退,以及老年痴呆和老年性精神障碍等。

自主神经。

自主神经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支配,人不能自我控制心跳的次数,不能自己掌握胃肠道的蠕动快慢,所以把能支配这些活动的神经称为自主神经。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可能会发生紊乱,因而导致各种内脏功能失调。

8.循环系统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心脏。

心脏功能减退的原因主要有:心肌萎缩;心脏瓣膜增厚、钙化和纤维化;心脏传导系统内的特殊心肌细胞减少,窦房结起搏能力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细。

据统计,心绞痛发病率在40~49岁时为6%,50~59岁时为8%,60~69岁时为22%,70~79岁时为31%,80~89岁时为38%。

另外,70岁老人的心脏潜力只有40岁人的50%,且70岁的老年人与25岁的年轻人相比较,老年人的心脏输出量比青年人减少30%~40%,平均每年减少0.7%~1%。

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心功能尚能维持基本需要,但一遇紧急情况,如急性心肌梗塞、肺炎及各种感染时,心脏常不能应付突然变化而出现心功能不全。

血管。

人进入老年后,血管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据有关调查资料证实,70岁的老年人中,一半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管硬化导致外周阻力增加,使得人体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呈现不平衡状态,血压随之升高。

老年人血压的另一特点是容易波动,特别是一些高血压患者,一些日常的情绪激动、饱食等都能引起血压的较大幅度变化,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老年人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这也就是老人轻微的挫伤出血后,易形成淤斑的原因。

9.呼吸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气管的变化。

气管是呼吸系统重要器官,气管通畅能够保证空气顺利地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据统计证实,50岁以上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高达13%~18%,60岁以上者比30~40岁的人患病率高6~7倍,这说明老年人更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生理调节机能减退,上呼吸道对有害物质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对一些侵入呼吸道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通过防御反射排出体外,容易招致下呼吸道损伤,再加上呼吸道自净作用的降低,故防御病毒、细菌的侵袭能力减退,这些都成为老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

胸廓的变化。

胸廓的变化表现在韧带、呼吸肌萎缩,胸椎后突,肋骨硬化,胸廓变形,使得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增大,形成桶状胸。

肺的变化

老年人在吸气时胸廓扩大,支气管扩张,气体比较容易进入肺泡,但呼气时,胸廓缩小而使小支气管缩小,气体排出困难,肺内压力增高,致使肺泡扩张,破裂而溶合成气肿肺泡。据统计,60~80岁的老年人,气体扩散量每年以5%~8%的速度迅速递减。

10.消化系统的变化

人到老年,消化系统多数会出现形态和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小肠、大肠的盲肠、结肠等。消化腺则包括口腔中的三对唾液腺、胃和小肠中的一些腺体,以及胰腺等。

消化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也是统一协调的。消化器官的机能会随着气候、生活规律、饮食条件的改变,也相应地发生适应性变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的功能也随之发生退化性改变,除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外,更重要的是消化、吸收、排泄等机能都相对减弱,这也就是老年人易患肠功能紊乱病的生理基础。

人体的吸收、运动和分泌是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相互配合非常密切。消化运动增强时,消化腺分泌也增加;反之,消化运动减弱,消化液分泌也减少,这两者相互作用,才能使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

随着年龄的增加,消化道的腺体开始萎缩,在一般情况下,50~60岁的老人,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60~70岁的老人,其胰脂肪酶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胃酸分泌明显减少,往往导致许多消化腺的功能降低。因此,老年人的消化机能较低,稍不注意饮食调节,将引起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等疾病。

11.血液系统的变化

血液流变同体内一些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能够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甚至在尚无临床症状之时,就可以通过血液流变方面的参数反映出来。

例如,闭塞性血管疾病,测定血液流变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血液流动异常、停滞与血栓形成等。在一定范围内,血液流变参数可作为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具体地说,血液系统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造血功能。

人到老年,生成红细胞的前身物质减少,造血功能减退,血象和骨髓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据统计,60~70岁的老年人,造血器官骨髓内的脂肪成分约占42%;70~80岁的老年人占到了61%;80~90岁的老年人可高达76%;90岁以上几乎全是脂肪。

血浆。

随着年龄的增加,血脂总量会有明显地增加,易造成高脂血症。这是由于肝内胆固醇的脂化作用增强,胆固醇与脂蛋白的结合量增多,易促进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升高,脂蛋白和脂肪酶的活性降低的缘故。

另外,老年人的血浆中水分的比例减少,故多数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高于青年人。血浆中的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即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显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白细胞

人到老年,免疫能力降低,抵御外侵致病细菌和病毒的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同时,免疫监视能力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这是因为白细胞总数随着老龄化而递减,至90岁时,白细胞总数降至每立方毫米1500个,且其中以淋巴细胞降低最为明显。

红细胞。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破裂而造成溶血,致使红细胞寿命缩短。一般来说,红细胞的数量比青壮年减少10%~20%,红细胞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和血红蛋白量均降低。

据统计资料显示:50岁以后血红蛋白量逐渐减少,多数男性会降到11.8克,而女性则不到10.8克。

另外,红细胞变形能力较青年人低,年龄越高,差别越大。有许多老年性疾病,如老年性耳聋、糖尿病、冠心病、老年人智力改变等疾病的发病,都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有关。

血小板。

人到老年,患有心肌梗塞、脑梗塞的几率增加,同血小板的质量与功能下降是密切相关的。具体表现在:血块收缩力减退,黏附力增强,可在血管硬化的基础上,黏附于血管壁而导致血栓形成,但血小板的总数基本上没有减少,接近正常值。

健康与亚健康

1.老年人健康的特征

科学界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身体健壮,无任何疾病的老年人,通常有以下的特点。

双目有神。

眼睛是人的精气汇集之处,是心灵之窗。通过观察眼睛可以了解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健康状况。目光炯炯有神,是精力旺盛,身体健康的标志,也是精气神充足的表现。

声音清晰,呼吸从容。

通过观察老年人的呼吸与声音,可以了解心、肺及神经功能情况。说话声音洪亮、语音清晰、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其心脏与肺脏功能良好。

二便规律。

小便通畅、节律正常,说明泌尿系统功能正常,肾脏功能良好。若小便淋漓不畅,且昼夜节律变化,表明泌尿系统功能可能有损。

一二天大便一次或每天大便不多于二次,粪质干软适中,没有不消化食物,均是健康的象征。这说明胃肠蠕动与消化酶分泌正常,没有胃肠器质性疾病。

身体灵活。

反映衰老最重要的指标是身体活动的状况。通常,人进入老年后,会出现肌肉收缩无力,关节及韧带老化,活动能力逐渐下降等状况。如果已到高龄,仍然腰直腿灵,行动敏捷有力,则说明其肌肉、筋骨及四肢关节皆很强健,是健康的象征。

形体适中。

老年人过分肥胖或者是过分瘦弱,均是不健康的表现。肥胖者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人。而过分消瘦容易因蛋白质不足,抵抗力低下而易患病。因此形体匀称是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牙齿坚固。

牙齿坚固,能将食物更好地咀嚼,减轻胃肠的负担,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取与吸收。另外,传统医学认为,肾气为人的生命之本,肾气的强弱与健康密切相关,通过观察牙齿状况可以了解“肾气”是否充足,而牙齿坚固则说明肾气充足。所以,坚固的牙齿是健康的重要象征之一。

脉搏柔软。

若60岁以后仍保持脉搏和缓有力,则说明身体素质良好。通过观察脉搏的脉形及搏动情况,可对心血管功能及健康状况做出大致判断。脉搏的形态、柔软度常常可以大致反映周围血管的状态。如果脉搏坚硬,缺乏弹性,可能是动脉硬化的表现。

适应环境。

个体行为总要受到社会规范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个体需求应符合社会规范。心理健康的老年人非常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做出及时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使个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关系。而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很难获得平静的心情,容易产生心理冲突与矛盾,影响身体健康。

知足常乐。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正确评价自己,而且能够处理好对周围的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

公允待人。

老年人心理健康不仅表现在正确评价自我,还表现为正确地评价他人,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年轻人。对勇于进取的年轻人有正确客观的评价,并能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随意以自己的“老经验”判定年轻人的是非功过。

2.老年人保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