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能活100岁:老年长寿保健全书
26577200000040

第40章 老年人心理与健康(3)

老年人可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如琴棋书画、花鸟鱼虫、看小说、打扑克、观看文艺演出或自娱自乐等。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追求,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会使老年人忘却烦恼和孤独。

参加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老年人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如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做操、打门球、跳中老年迪斯科或交谊舞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自我调节。

老年人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疏导心里种种不快之事,暗示自己有乐观向上的应变能力,有消除不平之事的心,从而保持年轻的心态。

14.学会制怒与泄怒

在生活中,生气、愤怒是常有的事,但要善于制怒和宣泄。否则,长期处于或经常处于焦虑、愤怒、怨恨情绪中,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中风、胃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

人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而人往往不能正确地宣泄,或爆发、或强压怒火,从而对身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学会如何正确控制和宣泄情绪是必要的。

用保持沉默的方式控制情绪。

处理愤怒的情绪,可以利用沉默来克制怒气的爆发。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做,几分钟后,愤怒情绪往往能得到减轻,然后再理智地处理眼前的问题。

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控制情绪。

离开产生愤怒情绪的环境,找点事情来做,如听音乐、看电视、翻书报、与其他人闲谈等方式。或者到户外走走,让清新的空气淡化心里的怒火。把愤怒及时地自然地流泄出去,但又不伤害自己和他人,是保证自己身心健康的一种方式。

用运动、娱乐的方式宣泄情绪。

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休闲方式,如慢跑、健身操、下棋等、聊天等。这样既宣泄了不良的情绪,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

用连线媒体的方式宣泄情绪。

利用广播电台的谈心节目和声讯台的谈话热线,与热线那边的心理分析师或节目主持人谈话,把自己的愤怒、痛苦、焦躁、烦恼都倾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得到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怒火也就随之消失了。

15.从笑声中获得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笑声随处可见,类型也是层出不穷,如微笑、谄笑、奸笑、冷笑、皮笑肉不笑等等。但总的来说,发自内心真诚的笑可以为人的健康带来福音。

笑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只是因为一次尽情的欢笑,等于进行一次适度的体育锻炼。首先是人的面部肌肉得到了有效的锻炼。科学研究证实,表情严肃的人,有17块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而微笑的人只有9块肌肉是紧张的。大声欢笑时,几乎所有的肌肉都参加了活动。

其次,人体的颈、胸、背、腹、肩和肌肉、关节、韧带都发生有益的活动。伴随着笑,胸廓扩大,增加了肺的呼吸功能,从而能有效地清洁呼吸道。

笑能加强内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人体内脏得到了十分有益的按摩,消化功能也随之增强。

笑还可以抒发健康的感情,放松肌肉,消除神经紧张。同时,紧迫感、忧郁感消失,从而乐观地对待现实生活。

16.适度紧张有益健康

很多老年人都知道紧张心理会使心跳加快,对一些疾病可能产生影响,而不知道适度紧张还是一种经常性的健康运动。

这是因为,紧张会使身体各部分肌肉活动增多,新陈代谢加强,这无疑可以促进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保持适度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可使体内分泌更多有益于健康的激素,以增强肌体免疫力,同时增加心肌收缩力,排出更多血液,以供给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需要明确的是,紧张必须要有度,即既不能没有,也不能过度,取之适度有益健康。否则,精神过度紧张,超出人体所能承受的压力,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事产生紧张心理时,不要惊慌,最好让心自然缓慢地平静下来,这样有益于身体健康。

17.防止心理衰老的措施

防止心理衰老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夫妻间的幸福生活。

人生中难免有许多事不尽人意,或处境困难、或遭受委屈,如果能有一个相濡以沫的爱人陪伴在左右,共同经历这些酸甜苦辣,共同分担心理上的压力,这对自身的心理调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常回忆童年趣事。

老年人经常回忆童稚时代的许多趣事,如捉迷藏、拍蝴蝶、捉蟋蟀、放风筝等,这样脑子里经常想到昨天自己还是个活泼的小孩,从精神上保持“鹤发童颜”。

拜访童年时代的同学、朋友和老师。

拜访童年时代的同学、朋友,共同回忆一起嬉戏的情景,是人生中一大乐事。心情愉快,自然长寿。

拜访学生时代的老师,虽然教师可能已是苍苍白发的老年人,但是在老师面前,我们总是学生,总感到自己年轻。

故地重游。

老年人闲来无事,可以回到童年时代居住过的旧居,或去拜访少年时代读过书的母校,仿佛自己又回到童年,回到学生时代。故地重游,可以触景生情,童心又可再度萌发。

写些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录。

追忆逝去的岁月,再次体味其中的乐趣,让美好的东西在脑海中再次上演。写作时需要动脑筋回忆,这样有利于脑部的保健。

选读一两本有益的书。

一本好书能抚慰人的心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扩大社会交往。

找老友互相谈谈心,消除寂寞和惆怅,冲淡和消除不良的情绪。多参加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既舒畅胸怀,乐而忘忧,又可作为疾病康复治疗的一种手段。

短期外出旅游。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为短期的旅行作个计划。清新优美的环境,可使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自然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18.孤独寂寞有害健康

从心理学角度讲,孤独感是一个人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空虚的内心体验。孤独寂寞的生活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大敌,但人到老年,由于衰老、退休、子女长大独立、丧偶等原因,产生孤独感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成为老年人必须重视的问题。

产生孤独、寂寞感的主要原因,除了外界的强迫因素外,一是自己过于洁身自好,或自命清高,不善交往;二是自己过于自卑,缺乏积极从事交往活动的勇气。

事实上,人与社会有着种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因为有着这些复杂的关系,人的生命才有价值,生活才有意义。而自我封闭的孤独感会造成持久的社会心理压力,使得有些人寻求消极的精神寄托和感情依赖。

另外,长期的孤独感还会引起抑郁和自暴自弃,造成情绪紊乱和免疫机能下降,使人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易患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病等。

由此可见,孤独感是老年人身体健康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障碍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9.摆脱孤独与寂寞的方法

摆脱孤独感的困扰,让老年人的身心获得健康。以下有一些具体的方法,供参考。

积极参与。

缺乏与社会建立活跃关系的老年人,为了健康长寿,必须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天地,去接触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摆脱孤独寂寞的最好方式就是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方面的某种需要。人体为了保持健康,既需要营养、体育锻炼、休息和性欲等方面的满足,也需要安全、友谊、爱情、成就、信任和尊敬等精神方面的满足,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平衡。

拓展兴趣。

老年人应该认识到,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任务与需要,要善于安排自我的生活内容,做一些曾经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培养业余爱好与兴趣,如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垂钓等。要增加与周围人的交往,使自己的性格活跃起来,从而消除孤独感。

树立自信。

有孤独感的人,往往都有一种潜在的自卑心理。既渴与人交往,又害怕被他人看不起,因而自我封闭起来。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只要坦诚相待、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一定会有所获。

敞开心扉。

要摆脱孤独获得朋友,就要以诚挚、热情、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人。一个心胸开阔、热情诚挚的人能广泛地吸引朋友,很少感到孤独。

另外,与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大自然接触,宣泄心中的不快,心情也会豁然开朗。可以选择傍晚去公园散散步,哼几首小曲,体味一下自然的芬芳。

要耐得寂寞,甘于孤独。

耐得寂寞不是面对生活幽怨、哀叹、忍耐,而是不畏惧和躲避这种精神上的磨砺,用勇者的姿态面对生活,用坚忍之犁去耕耘寂寞的心田,期待丰厚的回报。甘于孤独,不是无聊、心灰、意懒,而是利用孤独所独有的心境,发现生活的真谛,远离纷扰的社会,获得观察社会和人生的新的眼光。

面对孤独,有时应怀着一种欣喜。

孤独是人生独特的景致,可能导致深刻的思索、灵感的勃发、认识的飞跃,很多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很多惊人的科学发现、哲学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熟的。这是生活在利用孤独提升生活品位、拓展视野。

20.产生孤独感的外界因素

老年期孤独感的产生,并非仅仅是老年人本身不适应的原因,还有许多客观的外界因素。那么如何去协调这些外界因素,为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证与说明。

协调家庭关系。

老年人的孤独感很大原因上是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造成的。居家生活难免会产生很多矛盾,但由于老年人的敏感性较强,容易激化一些小的矛盾,从而经常陷入到家庭纠纷的困扰中。经常感到不被人理解,找不到契合点,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悲伤感。

为此,老年人应积极调和家庭的矛盾,但不要总是以长者的姿态自居,要多与家人交流,多换位思考,创造和睦、亲善的家庭气氛。

协调社会因素。

由于专供老年人娱乐、消遣的设施,以及为老年人设立的心理保健服务机构还不是很健全,使得老年人经常与孤独做伴。

为此,老年人要主动走出封闭空间,保持广泛的社会关系,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助人为乐,发挥余热,在证实自己社会存在价值的同时,促使心理平衡,重建自信。

21.老年人更应潇洒

“潇洒”一词常用在年轻人的身上。其实,潇洒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同样可以很潇洒。

潇洒不是对人对己不负责任,更不是无所顾忌。真正意义上的潇洒是一种修养,一种成熟的表现。它并不单指人的神情、风貌和行为举止,更是指人的内在气质。

老年人经过了几十年的生活磨练,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广博的社会知识,使老年人更加成熟老练,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这是老人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并散发着一种潇洒的魅力。

另外,老年人经历了世事的沧桑变化,能做到淡泊明志,视名利为身外之物。一个人若能不为追求名利所累,不正是一种潇洒脱俗的精神境界吗?所以说,老年人更有资格追求潇洒,也更应该潇洒。

潇洒一定意义上还指人的一种心境、一种胸怀、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心想事成,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若能冷静、沉着地处理这些问题,做到胸襟坦荡,相信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健康的心态也不失为一种潇洒的境界。

因此,潇洒并非与老年人无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永远保持平静、轻松、豁达的心境。

22.怎样调整安全心理

老年人期望平平安安地安度晚年,需要多方面的安全感。如果老年人在生活上缺乏他人的关心,就会对周围的环境存在着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从而导致家庭中各种矛盾的产生,不利于身心健康。

加深对安全心理的认识,可帮助老年人确立生活信心,安享晚年生活。以下是一些调整安全心理的措施。

自然环境中的安全感。

大自然是变幻多端的,光是天气就有严冬、酷暑、阴、雨、晴、雪、风暴、雷霆等等。老年人在物质上准备充分,能增加心理安全感。如室外温度很低时,出门最好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棉衣、棉鞋,以免冻坏身体;室外温度很高时,最好穿白色、通风性强的衣服,头戴太阳帽,可预防中暑。另外,晚上出门,须备好手电筒、拐杖等,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象。

疾病中的安全感。

疾病对老年人的安全威胁很大,尤其是那些对疾病有恐慌心理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有效地防病治病,能增加安全感。

老年人要经常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多进行一些有关方面的咨询,并做好定期体检。一旦有病,须进行合理地治疗和休养。如果有家人的悉心照顾,更能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

经济上的安全感。

离退休的老年人大多选择把部分积蓄存起来,每月领取一定的离退休金,享受某些待遇,做到生养、病医、死葬有保障,这是社会给予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的安全感。

另外,老年人希望能老有所养,没有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希望能得到子女的赡养,这是他们经济安全感的重要基础。

居家的安全感。

因在家有一种安全感,许多老年人不大愿出门,一方面不愿意给亲戚朋友家带来不便,另一方面熟悉的环境能保证老年人良好的生活起居,使老年人有种安全感。

为此,健康、精力充沛的老年人如有外出旅游的兴致,最好把一些家用的物品安排在内,以增加安全感。

日常生活的安全感。

老年人要想获得安全心理,须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由于老年人肌力减弱,关节活动欠灵活,动作缓慢,协调能力差,容易发生碰倒、跌倒、外伤等意外,在改变位置和变更身体姿势时动作就慢些。

体质虚弱的人,洗脸、漱口及更换衣服最好采取坐姿。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出行最好使用拐杖。

为了保证老年人夜间生活安全,上床之前应先检点一下床边用品,如手帕、热水瓶、痰盂、便盆等。电灯的开关拉线应固定在床头边,或准备好一只手电筒以便夜间使用。另外,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病情,放一些急救药品在床边,以备用。

综上所述,生活安全感的建立,能有效增加老年人的安全心理。只要让其成为一种习惯,老年人的安全心理就会大大增加。

23.多疑心理有害健康

老年人多疑心理的产生,除身体衰老的原因外,很多情况是由于平时自己缺少与他人的思想交流,人为地设置心理障碍的结果。

任何人都可能有程度不同的猜疑心,但在有些老年人身上却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这是因为,人到老年,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的现象,如视觉不明、听觉不灵、记忆不强、行动不便等。而有些老年人当自己看不明、听不清时,就会主观臆断别人的语言、行为,最终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老年人的猜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精神老化的现象,属于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如常对晚辈、邻居、朋友、熟人的态度、言行往往十分注意和敏感,经常捕风捉影,胡乱猜疑。结果,影响了家庭和睦和人际关系,最终损害到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