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基本常识
1.合理用药的必要性
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群中,由于药物不当,引起营养不良的例子较为常见。这是因为有些药物长期滥用后,能阻碍人体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合成、代谢、排泄,从而引起营养不良。
抗生素类药物。
长期大量服用此类药物,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由肠道细菌合成的K族及B族维生素。
通便类药物。
老年慢性便秘需要长期大量服用泻药,在增强肠蠕动帮助排便的同时,也减少了许多维生素,如A、D、E、K。
激素类药物。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会降低血钾、血钙。同时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维生素类。
长期服用一种维生素,会引起另几种维生素缺乏。
用药不当,能够导致体内的营养素、微量元素缺乏。老年人对此应重视,否则会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如代谢紊乱,甚至是危及生命。
2.购买药品须知
老年人因患多种慢性病,需长期服用药物,无论是从药店购买还是来自医院药房,要懂得一些购买药品的常识。
注意药品的厂家。
老年人对于一些常服用的药物,要注意药品的厂家,由于不同的厂家生产同种药物有时会有区别,当老年人更换不同厂家的同品种药品时注意留神用药后的反应,按医生处方到正规药店去购买。
看清药物说明书内容。
有些药物的药名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老年人须看清配方后再购买。必要时,可咨询医药师,以免误用、滥用。
要以非处方药为主。
老年人买药不要追新、追贵,应以副作用少的非处方类药物为主。
3.须购买家庭小药箱
家中备有专制的小药箱能把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分门别类,盛放有序,使用药物时便于寻找,且有防潮功能,便于保存药品。使用家庭药箱要注意以下几点。
药箱中的药物须带包装存放。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药物存放时间长了,容易忘记。因此,最好把未用完的药物放在原包装里存放,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药效,另一方面能够明确生产日期,谨防药物过期。
药箱中的药物分类要明确。
内服药。
感冒类药:如感冒清、感冒通、速效伤风胶囊、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等。
解热止痛药:如去痛片、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
消化不良药:如多酶片、复合维生素B、吗丁啉等。
胃肠解痉药:如山莨菪碱片、复方颠茄片等。
镇咳祛痰平喘药:如咳必清、咳快好、舒喘灵等。
抗过敏药:如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等。
通便药:如果导片、大黄苏打片、麻仁丸等。
镇静催眠药:如安定、苯巴比妥等。
解暑药: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外用药。
外用止痛药:如伤湿止痛膏、解痉镇痛酊、麝香追风膏、红花油等。
外用消炎消毒药:如乙醇、紫药水、红药水、碘酒、高锰酸钾、创可贴等。
其他类:风油精、清凉油、84消毒液、消毒药棉、纱布、胶布等。
以上列举的药物只是老年人一些常用药物,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
给药物贴加标签。
由于药箱中的药物比较多,须加贴标签分辨,这样能缩短老年人找药的时间。如紧急用药贴上红色的标签,贮备药物贴上黄色的标签,正在使用的药物贴上蓝色的标签。同时,最好在标签上注明药品的有效日期。
及时地清理药箱。
老年人要及时整理和清理药箱,把一些过期的药物处理掉。
药箱的存放。
药箱要密封、避光保存,并注意防潮。
4.用药原则
不同年龄用药剂量以及对药物的适应情况都不一样。老年人由于肌体的衰老,许多功能都相继衰退,如胃肠道血流量下降、蠕动减弱等。这就使得药物的吸收时间延长,到达血液中的时间迟缓,导致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加重。最终使得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排泄等都受到影响。因此,老年人用药须谨慎,以下是具体的注意事项。
药物的种类尽量简化。
在同一时期,用药种类要少。有些药物,为了减少耐药性,保持疗效,最好交替使用。这是因为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病多症状就多,服药的种类也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不当,都可引起不良的反应。
药物剂型的选择。
由于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可尽量选用刺激小的剂型。如用阿司匹林尽量选用肠溶片,可减少对胃部的刺激。
选用最小的有效量。
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不要随便用药,必要时,用药应取最小有效量。一般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这是由于老年人血浆蛋白浓度较低,血液循环较慢,易造成器官内药物分布不匀,肝脏代谢解毒功能下降,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血内浓度较高而易于发生中毒,因而用量要小,间隔时间要长,以服用最小量能达到有效的治疗作用为目的。
先用成药,后用新药。
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应多用中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但某些疾病,使用西药确有特效。
慎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
这三种是临床常用的有效药物,但不能将它们当成万能药、预防药滥用,否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不要长期用一种药物。
一种药物长期应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使药效降低,而且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甚至形成药瘾。
先食疗,后用药。
老年人经常是小病不断,不要一有病就吃药,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药物治疗。例如姜片红糖水治疗风寒性感冒很有效。
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老年人有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疾病时,尽量使用外用药解毒、消肿,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
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老年人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了解使用药物的副作用。
老年人用药前要仔细阅读用药说明,了解使用药物的副作用。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服,并与医生联系。一般说来,老年人对麻醉性止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药特别敏感,对此类药物要慎用。
5.用药须特殊对待
由于老年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均发生较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以及老年人患病后的病理生理特点,从开始选药、用药到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整个过程,与其他人群存在较大差异,这就是老年人用药必须特殊对待的原因。
一般说来,老年患者吸收到体内的药量基本上不会减少,而药物作用会增强。这是因为老年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血管灌注量减少,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降低,使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使游离型药物增加的缘故。
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代谢、排泄速度会减慢。这是因为通常老年人的肝脏比年轻人减轻约15%,肝药酶合成的数量减少,酶的活性减低,代谢、分解及解毒药物的能力都会明显降低,使药物转化的速度减慢,药理作用延长。
另外,老年人肌体对许多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亦加强药物的效应或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都是确定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为此,须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用药指征。
老年人需要明确,任何药物既有预防治疗疾病的有利一面,同时也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有害一面。应根据病情和老年人自身状况,尽量从生活上、精神上和心理上加以调节或自我调整,尽量少用药物。
掌握相关的医药知识。
老年人要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相关的药物常识,多咨询一些有关的专家、医生,为合理用药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慎用偏方。
一些偏方在某个人身上可能会产生很好的疗效,但并非人人适用,成功率低,且危险性大。对于民间疗效确切的验方或偏方,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施治,否则将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甚至延误病情。
6.如何分辨变质药物
由于保存不当,药物很可能在有效期内失去疗效。老年人使用药物时,除了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外,还应了解如何分辨变质药物。可以通过看、嗅等方式来识别药物是否变质。
冲剂。
如果发现冲剂有发黏结块、溶化、有异臭现象,应停止服用。
胶囊。
胶囊明显软化、变形、破裂、漏油或互相粘连等,应视为变质。
片剂。
药片表面粗糙、疏散或有结晶析出,并伴有斑点、发霉、虫蛀的迹象;药片有霉味、臭味等都不宜服用。
糖浆。
糖浆中有沉淀物或发霉迹象的应视为变质。
粉针剂。
瓶内药粉有结块、经摇动不散开、药粉粘瓶壁,或已变色等表明已变质。但须注意,有些针剂在冬季低温下,会产生结晶,经放入水中加以微温后,可使之溶化,并非变质。最好找医生咨询后,再服用。
软膏剂。
软膏的颗粒干涸及稀薄、变色、水油分离等,并伴有酸败味的视为变质。
眼药水、滴鼻剂。
药液中见浑浊,或有结晶、絮状物等视为变质。
药丸。
药丸的蜡封裂开,或发现霉变、生虫、潮化等视为变质。
7.随意停药危险多
一些老年患者因长期用药的痛苦,总是希望特效药的出现,而将自己服用了很久的有效药物停掉,不断地寻找新药,结果由此造成了疾病的复发或加重,即为停药后病情“反弹”。
在疾病治疗中,医生常会根据不同疾病制定用药的疗程,短则几天,长者数月,甚至终生。这是依据疾病的特点而定的,老年人最好不要自行更改。
这是因为有些老年人患病后需终身服药,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炎、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精神病等慢性病等。一旦中途随意停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弹。
有位70岁老人患糖尿病30余年,依靠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由于随意停药,而后出现了神志恍惚、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
因此,老年人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如遇到须增、减、停、换药物时要倍加小心,要向医生详细咨询后,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较为安全。可边观察边调整,以防出现停药后病情反弹现象。
8.不宜用热水服的药物
生活中,人们习惯用热水服药,但并不是所有的药都可以用热水服用,以下几类药不宜用热水服用。
助消化类。
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等,此类药中主要含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或兼而有之。酶系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催化剂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止咳糖浆类。
该类药物为复方制剂,即将止咳药溶解在糖浆中,较黏稠。一方面糖浆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能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
另一方面,止咳药吸收后直接发挥镇咳作用。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黏稠度,使黏附在黏膜上的糖浆减少,不能形成保护性“薄膜”,也就不能减轻刺激,缓解咳嗽,从而使止咳糖浆药效降低。
维生素C。
维生素C系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被破坏而失去药效。
9.服药后不要立即睡觉
许多老年人习惯服药后,立即睡觉,尤其是晚睡前。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而应该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入睡,尤其是服药时喝水量不多者更应推迟。
服药后立即休息不仅不能帮助药物的吸收,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这是因为服药后药物往往黏在食管上而不易立即、完全进入胃中,有些药物的腐蚀性很强,在食管溶解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溃疡。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吞药后多饮些白开水,让药物随食管内液体的重力作用和人不自主的吞咽作用而进入胃里,以避免食管损伤。另外,吃完药后最好在室内适当活动一会,这样就能帮助药物彻底进入胃里,达到一定的药效。
10.服药后饮酒危险多
有些药物口服期间饮酒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增强药物的作用,使原定常用的药物剂量变成了偏大的剂量,以致于作用过强而出现危险。
专家提醒老年人,无论服用什么药,都应避免饮酒。即使酒精含量不高的葡萄酒和啤酒也不能在服药期间开怀畅饮,以防发生中毒现象,其原因有二。
药物对乙醇代谢的影响。
药后饮酒可导致体内急性乙醛蓄积中毒。这时因为有些药物可阻碍乙醇正常代谢为乙醛,后者也不能形成乙酸排出体外,从而使体内乙醛含量增多,酒喝得越多,乙醛蓄积量越大,危险也就越大。
乙醇能加重药物的毒性。
乙醇是有机溶剂,且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故能加快一些药物的吸收速度,也就加重了这些药物的毒性。另外,乙醇对肝脏是有害的,可减弱肝脏的解毒能力,同时加大了药物原有的毒副作用。
11.不能同时服用的药物
老年人多病的现象极为常见,需常年服用多种药物,有些药物同时服用会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以下列举一些老人不能同时服用的常用药物。
解热止痛药与速效伤风胶囊。
解热止痛药与速效伤风胶囊或感冒清之类的药合用,会影响人体免疫功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容易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环素与牛黄解毒丸。
四环素与牛黄解毒丸合用,可使疗效降低,如确需同服,可间隔2~3小时服用。
土霉素与保和丸。
土霉素与保和丸同服,易降低疗效。
红霉素与穿心莲。
红霉素与穿心莲同服,能降低药效。这是因为红霉素对中药穿心莲的药效有抑制作用。
磺胺类与神曲。
磺胺类药物不宜与神曲或含神曲的中成药同服,如健脾丸、保和丸、山楂丸等。
痢特灵与麻黄。
痢特灵不宜与麻黄或含麻黄的中成药同服,否则可引起高血压。
心得安与扑尔敏。
心得安不宜与扑尔敏、感冒清和速效伤风胶囊等同服。
12.应慎用的药物
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和青壮年多有不同。因此,有些药物要慎用或者不用。
安眠药。
老年人长期服用安眠药易发生头昏脑涨、步态不稳等,久用还可成瘾并损害肝肾功能。如利眠宁药物不易从老年人体内排出,可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治疗失眠最好以非药物疗法为主,如利用饮食调养、运动调养等。
抗震颤麻痹药物。
抗震颤麻痹药物易引起精神错乱、运动障碍,老年人要慎用,如左旋多巴、苯海索等。
三环抗忧郁药。
三环抗忧郁药可引起嗜睡、直立性低血压,如丙咪嗪、阿密替林等。
巴比妥酸类药物。
巴比妥酸类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老年人以不用为好。
吩噻嗪类药物。
吩噻嗪类药物可引起锥体外束综合征,老年人应不用,如氯丙嗪、奋乃静等。
洋地黄类药物。
老年人对洋地黄类药物清除率下降,因此应减量使用,如地高辛。
泻药。
滥用泻药易加重便秘。事实上,老年人便秘最好用调节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方法来解决,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选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氨基甙类抗生素。
氨基甙类抗生素易引起肾功能衰竭,老年人应尽量不用,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抗凝血药。
老年人对抗凝血药非常敏感,易引起自发性出血,因此应减量使用,如华法令等。
口服降糖药。
老年人要选用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短的口服降糖药。
在临床诊治中,既要做到用药正确,又要做到用药合理是很难的,往往并不尽善尽美。应严格按医嘱执行,真正做到科学、正确、合理的使用药物,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13.易发生中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