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作息
1.居家养生原则
起居有常,即人们睡卧坐行、穿衣盖被之类的事要顺应自然规律,适应环境变化,让肌体有规律地作息。这是古代养生家恪守的信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安卧有方。
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适当调节起居时间。按照个人的“生物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定时起床、定时用餐、定时锻炼、定时工作学习、定时排便、定时洗澡、定时睡眠。
中医认为,睡卧属阴,行走言谈属阳。白天,人体阳气盛,肾上腺激素水平高,正适合做各种活动,如工作、学习、娱乐、运动等。到了夜晚,人体阴气渐盛,应放弃各种活动,转入轻松的休息睡眠。否则,阳气耗得多,得不到保养,也会使阴气失根。
阴阳失衡可引起阴阳俱损,人会由此而患病、衰老、减寿。所以顺应自然安排日常活动和休息睡眠,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
劳逸适度。
劳,指体力、脑力劳动及形体锻炼;逸,指恢复、增强生理功能的休息过程。合理的劳作,有利于活动筋骨,畅通气血,促进心脑功能,改善消化功能,增强体质,从而保持生命的活力。
中医认为,过度劳作可内伤脏腑、外损筋骨,导致气血亏损,精竭形弊;过度安逸则会使气郁滞,人体功能活动衰退,同样可致疾病,损害人体健康。劳逸平衡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季保养。
一年四季的温差比较大,而人的身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人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地增减衣物,并采取一些适时的保养方法,以降低得病的几率。
2.生活五“慢”促长寿
进入老年以后,人身体的适应能力降低,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个“慢”字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老年人减少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以及一些意外伤害,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健康与高质量的晚年。
起床慢。
醒了不要急于起床,起床前先在床上睁眼躺半分钟,闭目养神,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
起床后,依床靠背坐半分钟。因为,此时大脑和意识刚刚苏醒,还处于恢复状态。静坐半分钟,一定意义上能够防止一些意外发生。
双脚下垂至床沿下半分钟。
站起时先站半分钟,不要急于走动。
进餐慢。
食物的消化与营养成分的吸收靠牙齿的咀嚼和消化液的参与,而老年人牙齿残缺不全,加上唾液、胃液、胰液及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所以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
另外,老年人进餐应细嚼慢咽,可避免由于进餐速度快,把肉骨、鱼刺等小块异物卡在食道或呛入气管内,引起堵塞或窒息,招来严重后果。
排便慢。
老年人因为咀嚼能力减弱,吃含纤维素的食物较少,加上脏腑功能衰退,肠蠕动减弱,以致常常发生便秘。如果排便时操之过急,干硬的粪块可将直肠黏膜及肛门边缘撑破,引起溃疡、裂口、痔疮等肛肠疾病。
更为严重的是不少老年人患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当蹲下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力增高,人体下部血管受到挤压,使流向脑部的血液猛增,就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老人排便宜慢,顺其自然解出,取坐位为佳。
改变体位慢。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脏器功能均逐渐衰退,加之脑动脉硬化,弹性降低,血容量减少,血含氧量也减少,以致许多老年人常在体位改变时发生意外情况。故老年人由卧位改为立位或由蹲位、坐位改为立位时,动作宜慢不宜快,避免发生眩晕甚至晕倒。
走路慢。
老年人走路要慢步缓行,最好使用合适的手杖,增加一个支撑点,有助于人体平衡和步履稳健。
人到老年以后,骨关节呈现退化改变,韧带僵硬,常出现腰腿疼痛,步履蹒跚,行走不稳,加上视力衰退,看物不清,大脑中枢神经对外界的反应迟钝,遇有紧急情况出现,难以保持身体平衡与稳定,如果老年人走路速度快,容易跌倒而引起骨折或其他问题。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细节,可以避免发生许多问题,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关键。
3.居家养生的几个最佳点
居家养生,要注意生活中的几个时间段:
洗澡的最佳时间。
晚上临睡前洗一次温水浴为最佳,能促使全身肌肉、关节放松,血液循环加速,有利于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助你进入甜美的梦乡。洗澡水的最佳温度是35℃~38℃,因为这个温度与正常体温近似,感觉十分舒服。
洗脚的最佳时间。
睡前洗脚,能使足部的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利于入睡。水的最理想温度是40℃~50℃。
刷牙的最佳时间。
每次进食后3分钟内刷牙最佳,有保护牙齿作用。因为饭后3分钟口腔内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中的酸性物质,溶解牙釉质,可导致龋齿或牙釉质过敏症的发生。
睡眠的最佳时间。
午睡从午后1点开始最好,这时人体感觉下降,很容易入睡。
晚上以10点左右上床为佳,从夜里10点至凌晨2点为睡眠的“黄金时间”。
散步的最佳时间。
饭后45分钟,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最快,有助于消化系统的运作,也是最有利的减肥手段。
开窗通气的最佳时间。
每天上午9~11点,下午2~4点开窗透气效果最好。此时气温升高,逆流层现象也已消失,大气底层的有害气体逐渐散去。
4.老年人睡眠的重要性
人到老年,睡眠障碍、失眠频繁发生,成为困扰老年人生活、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大难题。不少老年人抱怨,自己身体一向很好,可就是晚上左翻右翻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也总是睡得特别浅,一点响动就能被吵醒。
事实上,许多人认为,到了老年期,睡眠质量不高也是正常现象。因此,睡眠问题一直都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是不尊重人体内在的规律,人们在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同时,更要维护人们自身生理的“生态平衡”。
如何科学地安排好休息和睡眠,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人的睡眠达到“睡眠时间充足,睡得又深又香”的程度,那么醒来后就觉得全身舒服。为此,要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证老年人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
5.影响老年人睡眠的因素
影响老年人睡眠的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两种。其中,疾病因素指身体局部或全身器质性病变和精神疾患等,对于由此导致的失眠,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而非疾病因素,就是指老年人睡眠障碍。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心理因素。
老年人常常由于各种外在因素,造成情绪的激动或低落,影响睡眠质量,如睡前考虑问题,参加、观看有刺激性的文娱活动及影视节目等。
环境因素。
调控好室内温度,保持被褥的舒适、清洁,避免强光、噪声的干扰,使老年人处于良好的睡眠环境中。
习惯因素。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容易引起兴奋的刺激。就寝前可用温水泡脚,按摩头部、清洁口腔、清洗会阴等,从精神和身体上使老年人有一种舒适、满足的感觉,以诱导睡眠。
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睡眠,如一些消炎药物和镇静药物等。
疾病因素。
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睡眠最重要的因素,如溃疡病引起的夜间腹痛,哮喘患者的夜间发作,糖尿病患者的夜间多尿,以及老年人咽部肌肉的松弛,睡眠时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常会影响睡眠质量。
生活节奏紊乱。
老年人在一些长途旅行、时差改变之后,睡眠节奏紊乱,个体的生物钟与生活节奏不合拍,导致失眠。
6.什么是健康的睡姿
人们睡眠常常只求舒适和睡熟,很少讲究睡的姿势。其实,睡姿与人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关系。许多老年人晚上睡眠不好,大脑里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各种影像,有的甚至是几十年前的人和事,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睡姿不科学引起的。
人在睡眠时主要采取四种姿势,即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和俯卧位。
仰卧位。
两手顺身体自然放下,使全身筋骨、肌肉舒展。此时,肢体与床铺的接触面积最大,不容易疲劳,且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但是要分情况,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适合。有些比较肥胖的老年人,仰卧时容易出现打鼾,会影响肺内气体的交换而出现低氧血症。
右侧卧位。
有助于胃的排空,但却容易使右侧肢体受到压迫,影响血液回流而出现酸痛麻木等不适。易打鼾、有胃炎、消化不良和胃下垂的老年人最好选择右侧卧位。
左侧卧位。
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最大,不利于心脏输血,而且会使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
俯卧位时。
会影响正常的呼吸,并影响脸部皮肤血液循环,使面部皮肤容易老化。
需要注意的是,对病人而言,就不能强求睡眠姿势,如严重心脏病人就只能采取半卧位或半坐位。
同时建议老年人,睡眠姿势应以仰卧位和右侧卧位为最佳。因为这样有利于人体放松全身的肌肉组织,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还能避免心脏受压。不过不管哪种卧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受压部位不适而随时调整,以睡得舒服、睡的安稳为准。
7.睡眠方向和时间要求
科学的睡眠习惯能够帮助中老年人提高睡眠质量,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实验证明,饥饿25天的动物仍可恢复健康,但是失眠5天就可导致死亡。这说明充足的睡眠对生命的重要性。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磁场能够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地磁场是南北方向的,所以人们睡眠的方向也以南北方向为好。
这样的睡眠方式顺应了地球磁力线的作用力,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能得到了很好调整,有利于加强睡眠的深度、质量,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长期下去还可增进食欲和增强身体各脏器功能。
对于睡眠时间,正常人有三种类型:“长睡者”,每天9小时以上;“中睡者”,每天7.5小时。“短睡者”,每天6小时以下。其中,短睡者和长睡者大约各占5%,90%的人属于“中睡者”。
睡眠时间之长短因人而异,与个人生活习惯、身体素质和从事职业乃至遗传等多种因素关系密切。过去一般认为,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不应比中青年人长,以5~7小时就够了。但最新医学研究认为,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宜长不宜短,应较中青年人长。
这是因为,老年人生理机能自然衰退,疲劳后身体机能的恢复较中青年人缓慢得多。如果睡眠时间过短,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就难以得到充分恢复。专家们认为,50~70岁的人最好每天睡8小时,70~90岁的人每天最好睡9小时左右,90岁以上的人每天最好睡12小时左右。
睡眠是否充足,不仅和睡眠时间的长短有关,而且还取决于睡眠质量的好坏,一切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总之,睡眠长短以自身感觉良好为标准。睡眠不足固然不好,但睡眠过量往往使脑子昏昏沉沉,有损身心健康。睡眠要按自己的生物钟养成习惯,在采用良好的睡姿和得当的睡眠时间同时,要确保午睡和晚上的睡眠质量。
8.睡前注意事项
睡前,老年人做一些准备,对帮助睡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情绪调节。
不宜紧张,入睡前应尽可能避免刺激,以保持稳定情绪。抛开一切杂念,静心休息,也可想一些令人高兴的事,这样比较容易入睡。
饮食调节。
睡前2小时不进食,特别不要饱食;睡前不宜食用油性大、难消化的东西;睡前不吸烟、不喝浓茶,以免影响睡眠。睡前饮少量开水或牛奶,能帮助度过一个安静的夜晚。
环境调节。
卧室应安静,室温适宜,尽量减少声、光的刺激。临睡前要开一会儿窗户,增加新鲜空气,排除室内污浊空气,确保睡眠质量。
清洁。
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不仅可以清除口腔积物,有利于保护牙齿,对安静入睡也大有帮助。
睡前梳头,梳到头皮发红、发热,这样可以疏通头部血液,起到改善头皮血循环的作用,得以早入梦乡。
睡前用温水洗脚,经常烫脚不仅养护双脚,并且可保健下肢。足底有丰富的神经和穴位,经常烫脚可反复刺激神经和穴位,促进中枢神经的平衡和调节,强健脑细胞,预防脑萎缩,具有抗衰老、防病益寿之功效。
助眠方法。
睡前不宜做激烈活动、娱乐游戏等。下面介绍两种有助于睡眠的方法:
盘腿静坐,头正身直,双目轻闭,全身放松,双手交叉,自然放于脐下,自然呼吸,意守丹田。如此静坐10~30分钟,坐时须忘却一切。
躺下来,按照个人习惯,怎样舒服怎样躺。全身尽量放松,什么都不想,用绵绵若存的自然呼吸,直至睡着为止。
9.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肌体逐渐衰退,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当从睡眠卧姿变为起床立姿时,血液动力突然发生改变,其生理功能不能很好调节,造成血压急剧起伏,就容易导致老化的脑血管破裂,血液外溢。为确保老年人身体健康,长寿延年,从起床时就应开始健身。
醒后要运睛熨目。
养生学家强调“先醒心,后醒眼”,这样可以驱风明目。也就是说,醒后要先进行眼部运动。运睛明目,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消除视力疲劳,增强和协调眼肌功能,不但有保健作用,还对白内障、视网膜疾病、视神经疾病、麻痹性斜视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熨目。
坐位或仰卧,两手掌快速搓热后按抚于眼上,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特别适合于老年人。
运目。
微闭双眼,做“左右旋转”、“正反8字旋转”两种眼球运动。动作宜缓慢,自觉舒服即可,可多做几遍。
揉目。
用拇指背置于眼眶内,左右揉动眼球,次数不限,自觉舒适即可。
眨眼。
闭眼,睁眼,如此反复眨眼,可按摩眼球,促进血液循环。在午睡或晚间临睡前做此运动,有利于入睡。
醒后要叩齿、咽津。
叩齿时要全身放松,口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击。叩齿对牙齿保健有一定的作用,只要坚持下去就能使牙齿坚固,消化功能旺盛。
咽津即是咽唾液,唾液中不仅含有多种酶和微量元素,而且还含有一些可以杀灭病菌、消除致癌物质的成分,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具体做法是:先叩齿36次,然后咬紧牙齿,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搅动,不拘次数,以津液满口为度,再分3次缓缓咽下。
醒后要颜面按摩。
颜面按摩可以疏通面部的经络血脉,使面部皮肤滋润光泽,预防皱纹的过早出现。坚持面部按摩还可以促使已经出现的皱纹逐渐平展。
按摩时,先将两手搓热,再用双手从前额向下颌部位均匀柔和地缓缓按摩面部,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每次按摩几十遍或一百遍,直到面部感到温暖为止。
醒后不宜立刻运动。
据医学专家调查发现,上午8点是发生中风的最高峰,中午时降低,而午后3~4点又是一个小高峰,到凌晨1~4点为低谷,其发生率仅为上午最高峰时的1/12。而且老人中风多发生在睡觉醒来以后,故醒后不要马上运动。
另外,早晨起床后,血液中血小板比睡觉时增加,使血液凝固功能亢进,也增加脑血栓发生的可能。所以,老年人如果要进行晨练,应在室内静坐一会儿,再进行锻炼,以免血压骤变而发生不测。
10.起夜要当心
许多老年人,经常在起夜时发生的危险。尤其是在天气转凉时要特别注意起夜时发生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