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窍门:快乐生活一点就通
26714800000057

第57章 食部(17)

土豆发芽时,皮层中会产生大量龙葵素,又叫茄碱,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人吃了含有龙葵素的土豆,会感到咽喉和口内瘙痒、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

症状较轻的可在停食后1~2小时内自愈,重者有反复呕吐症状,造成失水、发高烧、呼吸困难,瞳孔散大,昏迷、抽搐,严重的还会中毒死亡。

19.食用红豆不宜加盐

红豆有强心、利尿消肿的功能。但是,红豆制品只能做甜食,如为了口欲加上盐,利尿的功能就会减半,而且甜咸参半的食物,吃后使人神经紧张。

20.常吃豆制品须补碘

豆制品中含有多种皂角苷,皂角苷对人体有很大好处,既能防止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和衰老的过氧脂质产生,又可抑制脂肪的吸收,促进脂肪的分解。

但是,皂角苷也有不足之处,它能把体内的碘排出去。而碘是甲状腺的成分之一,如果缺乏碘,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就会减少,从而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

所以,经常吃豆制品的人,一定要注意多吃些含碘较多的海带以避免缺碘。

21.四种人不宜吃豆腐

1.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应慎食豆腐。

2.豆腐性偏寒,平素有胃寒者,如食用豆腐会有胸闷、反胃等现象,所以不宜食用。

3.对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不宜多食豆腐。

4.在服用四环素类药物期间,也不宜吃豆腐,因为用豆腐制作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钙,用盐卤做的石膏中含有较多的镁,四环素遇到钙、镁会发生反应,杀菌效果会有所降低。

22.不宜多食炸炒黄豆

黄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这种物质能与人体内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降低了胰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作用,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速度缓慢,或营养不良,严重者还可出现代偿性胰脏肥大等。

炸、炒黄豆因加热时间短,对抑制素的破坏不够彻底,故不宜多食,更不宜久食。

23.变质银耳不宜吃

人吃了含有黄杆菌毒素的变质银耳后,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烦躁等中毒症状。重者则出现昏迷、牙关紧闭,时间长的会出现黄疸及皮肤粘膜广泛出血,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24.海带不宜长时间浸泡

海带中的碘和甘露醇多附着在它的表层,尤其是甘露醇,它以白色粉状附在海带表面,而且易溶于水。用水浸泡海带时间过长,或者敲打、抖动、干切,都易造成养分损失。

因此浸泡海带用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等海带把水基本吸干就可切丝炒菜或烧汤。

25.菜汤不宜过夜

青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煮熟后如放置较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人喝了这样的汤,亚硝酸盐就会进入胃、肠,并进入血液中。而亚硝酸盐能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其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这样,人就会产生缺氧症状。

26.腊肉不宜多吃

腊肉是经过腌制的肉类,含一定程度的硝酸盐,在某些情况下,它会变成致癌物。因此,勿生吃腊肉,不可用高温油炸,也不可与酸奶同吃。因为油炸后,会产生亚硝基胺,奶品也会促使硝反应,生成亚硝基胺,那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

腊味中还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因此,腊肉不宜多吃。

27.老年人宜多吃兔肉

兔肉细而松,食用后容易消化,它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能阻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壁。同时兔肉脂肪含量很少,肉味纯香,属于低脂肪、高蛋白肉类,其肉的胆固醇含量较低,有抗衰老的作用。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兔肉是十分理想的食物。

28.什么人不宜喝鸡汤

鸡汤的营养价值极高,它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还能刺激胃粘膜,增加胃酸的分泌,从而使人的食欲得到增强。对食欲不佳的人来说,鸡汤是一种开胃良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食用。

鸡汤中的含氮浸出物会加重心、肝、肾的负担,因此患有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的人应少喝鸡汤。鸡汤中含有的嘌呤硷等物质会增加体内过多尿酸的形成,从而会使溃疡病恶化,并诱发痛风,因此,患有溃疡病、痛风的人则不应喝鸡汤。

29.鸡尾部不宜食用

鸡与其他鸟类尾部的肉块中有一个叫“腔上囊”的器官,腔上囊是有害物质(包括致癌物质在内)的储藏所。因此,吃鸡时应切除鸡屁股,以免腔上囊内积存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

30.不宜把鱼肝油当补药

鱼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D。牛奶中的维生素A较多,胡萝卜、小白菜、芹菜等也含有维生素A。经常晒太阳,人体也能合成维生素D,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并不缺乏维生素A、D,不需要加服鱼肝油。

31.洗带鱼不宜刮去银脂

带鱼味美并富营养,但有人却将带鱼身上的银脂当作鱼鳞刮得一干二净,以为这样可除去腥味,其实这样做是十分可惜的。带鱼身上的银脂是无腥味的脂肪,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可使鱼味更为鲜美。

32.螃蟹不宜生吃

有人喜欢吃生螃蟹,这种吃法极不卫生,因为在螃蟹身上有寄生的肺吸虫囊蚴,能传播肺吸虫病。如果生吃就会把肺吸虫的囊蚴吃进胃中,囊蚴在人体内发育成肺吸虫,最后定居在腹腔、胸腔、肝脏、肾脏,如侵害肺部,能破坏组织,引起咳嗽、胸痛、低烧。如侵犯脑、脊髓,则出现头疼、发热、呕吐、乃至瘫痪、失明等。

所以吃螃蟹一定要蒸熟或者煮熟,趁热吃。

33.肠胃不好的人不宜吃海参

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适合高血压、冠心病、贫血的人食用,其性湿补,是体弱多病尤其是老年人的良好补品。但对脾弱等肠胃不好的人来说,是不宜食用的。

34.海鲜不宜与水果同食

海鲜与一些水果同食,不但会降低海鲜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海鲜中的钙质会与水果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反应,生成新的不易消化、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35.鸡鸭蛋不宜生吃

生鸡蛋难免有一些病原体(如沙门氏病菌)侵入,鸡蛋外壳肉眼看起来似乎密不透风,但在显微镜下,外壳充满小孔,这些小孔比致病菌要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因此,鸡蛋里随时都有可能有病原体侵入。

有些禽体内带有沙门氏菌,其中以卵巢较为严重,其所生的蛋便会带有沙门氏菌,这种污染在鸭蛋、鹅蛋中最为常见。因此吃蛋时,应煮熟透了才可食用。

36.皮蛋不宜多吃

皮蛋的含铅量平均每只高达0.8毫克左右,比腌制的咸鸭蛋高出一倍以上。其原因是腌制皮蛋的原料中含有氧化铅。

铅是一种损害人的神经、造血、消化等系统的有毒金属。成年人对铅质的吸收率为7%,而儿童的吸收率高达50%。长期食用会受铅毒之害,导致智力呆滞,生长发育迟缓。因此,皮蛋不宜多食。

37.新鲜黄花菜有毒

新鲜的黄花菜含有一定的秋水仙碱,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并经氧化后能产生有毒的物质,人食用后会引起类似急性肠胃炎等疾病,给人错觉容易造成误诊。为防止此种物质引起中毒,一般应食用干黄花为好。

38.蓝紫色紫菜切忌食用

紫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菜类,但一定要避免食用蓝紫色的紫菜。紫菜呈蓝紫色,说明紫菜在海中已经被有毒物质污染,即使蒸煮也不能去毒,切忌食用。

39.四季豆应炒煮熟后食用

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物是四季豆的主要有毒成分,应谨慎食用,最好不要生吃。

40.食隔夜菜易中毒

隔夜菜要谨慎食用,如过夜的小白菜、菠菜、韭菜等含有很多硝酸盐,人食用后即转化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从而引起中毒。

41.腌咸菜一定要腌透

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质,咸菜制做、食用不当都会导致其大量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适合食用的咸菜腌制时间一般为三个星期,因为在咸菜腌制的一个星期后,其亚硝酸盐的含量才生成到最高峰,过后才逐渐降低。因此,食用的咸菜一定要腌透,并在食用的时候加一点醋就更好了。

42.易导致中毒的作料

作料几乎是所有美味佳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作料使用不当,不但会影响菜肴的味道,而且有的还会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中毒。

像大料、茴香、桂皮等作料都含有黄樟素这种毒性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能改变组织细胞的遗传功能),而且它们都有一定的诱变性,会使病菌和毒素发生突变,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在烹调中要慎用这类作料。

日常饮食禁忌

1.铁锅不宜煮海棠和山里红

煮海棠、山里红一般多采用砂锅及搪瓷器皿,而不用铁锅煮。因为海棠、山里红的果品中含有果酸,使用铁锅煮,果酸溶解以后,会产生低铁化合物,这种物质含有对人身有害的毒素,食用后0.5~3小时内人就会产生恶心、呕吐症及唇、舌、齿龈发紫发黑的现象。

2.盛夏不宜多饮酸味饮料

如过多地饮柠檬汁、酸梅汤等酸味饮料,大量的有机酸进入人体,会产生酸血症。尤其在盛夏,人体大量出汗,随汗液失去了许多钾、钠、氯等电解质,致使肌肉酸痛无力。这时,如果饮过多的酸性饮料,人会感到更加乏力。盛夏应多饮含盐饮料,汽水便是较好冷饮之一。

3.饭前不宜大量喝水和饮料

胃在餐前空腹时有一定量的胃液,其中主要是盐酸、胃蛋白酶和粘液,这类物质是消化食物和保护胃粘膜不可缺少的物质。盐酸具有杀菌作用,如饭前大量喝水或喝其他饮料,盐酸就会被稀释,从而降低其杀菌能力,也会影响食欲。

胃蛋白酶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它的作用必须在酸性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如果胃液中盐酸被稀释,就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再说胃液中的粘液可以在胃内形成保护层,使各种食物不能直接接触胃的粘膜。

如果饭前大量饮水,就会破坏这层保护膜,使能够消化蛋白质的蛋白酶直接接触胃壁,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4.不要用滚开水冲调营养饮品

在高温的条件下,麦乳精、人参蜜、乳品、多维葡萄糖等营养饮品中所含的糖化酵素和不少营养素,很容易分解变质。因此不能用滚开水冲饮,更不要放在锅内煮,最好是用40℃~50℃的温开水冲服。

5.女性少饮汽水为宜

多饮汽水会导致女性在月经期和妊娠期出现铁质短缺。因为汽水等饮料大多含有磷酸盐。而磷酸盐能够同体内铁质产生化学反应,使铁质转化为无用废物,女性在经期中,会随着经血流失部分铁质,如果再饮用汽水,导致铁质的损耗,情况就更严重。

6.冷饮温度不宜过低

吃冷饮的最佳温度是10℃左右,口感好,解渴作用显著。如温度过低,就会造成胃肠粘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咽喉粘膜遇冷收缩,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咽喉炎等病。

吃冷饮还应适量,空腹或饭后半小时内不应吃冷饮,以免损体伤胃。

7.运动后不宜进冰冷的饮食

人刚运动完后,人体的体温升高,此时如立即进食冷饮,容易造成胃肠血管的急剧收缩,这样胃肠功能就会紊乱,从而降低消化和吸收功能,引起腹痛和腹泻。

另外,运动后咽喉部充血,受凉的刺激后会疼痛、发哑,并容易引起咽喉部位发炎。

8.运动后切忌大量饮水

人在激烈运动的时候,由于出汗比较多,身体里失去一些水分和盐分,因此使人感到口渴。如果只顾大量地喝水而不补充盐分,水经胃肠吸收之后,随着出汗和排尿又带走一些盐分。由于血液中的盐分减少,水分就会很快的被组织细胞吸收,造成细胞水肿,使人产生头晕眼花、口渴,这种现象叫做脱水低钠症。

此外,运动后大量饮水,会使胃膨胀难受,消化能力降低,更容易使心脏负担加重,对身体不利。所以,运动以后,应该先用水漱漱口,然后少喝,慢喝。

9.白糖不宜久贮

家庭买白糖不宜过量,因白糖存放时间长了,就容易被螨虫污染。当人们食用了这种未经加热处理的白糖,螨虫可进入人体消化道寄生,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症状。螨虫侵犯泌尿道时,则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此外,螨虫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构成的特异变应原,还能使人过敏并引起支气管哮喘。

平时人们食用存放的白糖最好加热处理,尤其是给婴儿食用白糖时更应注意。一般螨虫加热到70℃后3分钟就会死亡。

10.正确掌握吃糖的时机

1.适宜吃糖的5个时机:

洗澡之前。因为洗澡要大量出汗和消耗体力,需要补充水和能量,这时吃糖可有效防止虚脱。

运动之前。运动也会消耗大量的热量,而糖较其他食物更能迅速地提供热量。

疲劳饥饿时。这时吃糖容易被人体快速吸收,并提高血糖,有效缓解疲劳和饥饿。

头晕恶心时。这时吃糖可升高血糖,稳定情绪,有利于身体恢复正常。

患胃肠道疾病时。这时病人消化功能不佳、脱水、营养不足,可适当吃些糖,以缓解这些不良症状,补充身体营养。

2.不宜吃糖的4个时机:

饭前。饭前吃糖会使食欲下降,从而影响正常饮食。

睡前。睡前吃糖会使糖遗留在口腔牙齿里,这样会有利于细菌繁殖,损害牙齿。尤其是巧克力等糖类,还会造成神经兴奋、失眠。

饮食后。饮食后尤其是吃饱后再吃糖,容易发胖,而且还会诱发糖尿病。

患牙病时。牙病患者吃糖会加重病情,妨碍治疗。

11.蜂蜜不宜用开水冲饮

蜂蜜除含65%~80%的葡萄糖及果糖外,还含有丰富的酶、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甜味食品。食用时,如用沸水冲泡不仅不能保持天然的色、香、味,而且还会破坏营养成分,所以最好用不超过60℃的温开水冲服。

12.豆浆蜂蜜不宜一起冲饮

豆浆蛋白质含量比牛奶高,而蜂蜜除了含有75%左右葡萄糖和果糖,还含少量有机酸,两者冲兑时,有机酸与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不能被人体吸收。

蜂蜜正确食用法是以40℃~50℃温开水冲服。

13.煮豆浆的宜忌窍门

大豆虽营养丰富,但含有不经高热处理不能彻底破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胃肠有刺激作用,还会出现急性胃肠炎中毒症状。

煮豆浆一定要高温煮沸,不要被“假沸”现象所惑而停火,应变微火慢煮到100℃全沸后,豆浆的泡沫会自动全部消失,然后再继续煮沸10分钟,这样饮用后就不会发生中毒现象了。

14.塑料容器不宜贮存牛奶

贮存在塑料容器内的牛奶,在日光灯的照射下,不仅损失维生素,而且喝起来还有一股纸的味道,牛奶变味率高达75%,而贮存在纸盒里的牛奶变味率仅有2%。

如将装有牛奶的塑料容器在灯光下照射24小时,牛奶中的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维生素B2也有损失。

15.六种开水不宜喝

六种开水不宜饮用:装在保温瓶较长时间的温开水;经过多次反复煮沸的残留水;在炉灶上沸腾一夜或较长时间,饮用时是不冷不热的温开水;开水锅炉中隔夜重煮或未重煮的开水;蒸饭、蒸馒头、蒸肉食等食品的蒸锅水;超过3天的凉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