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表情
26988100000017

第17章 从默默流泪到欲哭无泪——悲伤微表情(3)

平静悲伤表情的出现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悲伤的刺激性事件并没有给当事人带来十分严重的伤害,所以当事人悲伤的情绪并不剧烈,根本不需要通过痛哭的方式来发泄和表达自己的悲伤。

第二种情况就是悲伤的结果已经发生了很长时间。当事人的悲伤情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冲淡。但是由于伤痛实在太深,所以在偶然间回忆起来的时候,依然会被悲伤的情绪所笼罩。这时,当事人的悲伤表情已经不再是事发当时的痛哭,而是变成了平静的悲伤。

例如,当一个人的至亲去世时,他会很悲痛,于是就采用痛哭的方式来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悲伤。但是时间长了,当事人毕竟不能永远沉浸在悲痛之中,不然就不再是悲伤的情绪而是抑郁症了。因此,当事人在时间的作用下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但是,每当至亲的忌日时,当事人都会去扫墓。在扫墓的时候,当事人一定会沉浸在对至亲的回忆中,而至亲这时已经不在身边,于是当事人就会重新陷入悲伤的情绪中。由于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所以当事人在表达悲伤的时候不会再采用痛哭的方式,而是变成了平静的悲伤。

第三种情况就是在强烈的悲伤情绪下,当事人已经痛哭过了,而且这种痛哭还耗费了他巨大的能量。所以他不得不停止痛哭,但是由于悲伤的情绪并没有完全消除,所以他会露出平静悲伤的表情。换句话说,就是哭累了。

一日,贾宝玉去找林黛玉,但是在说话间一不留神得罪了林黛玉。于是,林黛玉就哭泣起来,贾宝玉马上作揖赔不是。在林黛玉还没有原谅贾宝玉的时候,袭人就把贾宝玉叫走了,因为贾宝玉的父亲贾政要找他。

贾宝玉一听说是贾政找他,整个人马上警惕和害怕起来,并匆匆忙忙换了身衣服去找贾政。当贾宝玉一出来,就被薛蟠给拦住了。原来这是薛蟠扯的谎话,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把贾宝玉给骗出来一同去喝酒。

贾宝玉见薛蟠盛情难却,就一同去喝酒。等贾宝玉回来后,天已经黑了。林黛玉虽然还在生气,但是也十分担心贾宝玉。于是,约摸着贾宝玉快回来时,就独自一人去怡红院看望贾宝玉。

在林黛玉还没有进怡红院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薛宝钗进了怡红院。后来,林黛玉在迟疑之下决定去敲门。那日看门的人正好是晴雯,晴雯的脾气本来就不好,而且没有耐心。天已经很晚了,薛宝钗来访打扰了她睡觉,晴雯本来就很不耐烦:“有事没事跑来坐(指薛宝钗),害得我们半夜三更也睡不了觉。”

正在晴雯抱怨的时候,林黛玉敲门了,于是晴雯就没好气地说:“都睡下了,明儿再来吧。”林黛玉听到这句话后很吃惊:“是我,难道也不开门吗?”或许晴雯并没有听出来是谁,于是继续不耐烦地说:“凭你是谁,宝二爷说了,一律不准放进来。”

林黛玉在听到这句话后,就独自离开了。但是,林黛玉并没有直接回她的潇湘馆,而是独自待在树下神伤。后来,薛宝钗从怡红院中出来,而且还欢声笑语地和贾宝玉告别。这一幕正好被林黛玉看到,林黛玉十分伤心,还因此想到了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世,于是就哭泣起来。

由于林黛玉是独自一人,所以也没有人劝她,后来林黛玉哭了一会儿,就回潇湘馆了,大概是哭累了吧。但是,林黛玉悲伤的情绪并没有结束,于是她的脸上就出现了平静的悲伤表情。

林黛玉的面部表情还算平静,嘴巴很自然地保持紧闭,嘴部没有明显的变化。脸部肌肉虽然轻微收缩,说明了林黛玉的悲伤,但是不仔细观察,根本觉察不到。林黛玉的眼睛也是正常的状态,眉毛是微微皱紧。

林黛玉回到潇湘馆之后,在悲伤情绪的影响下写出了《葬花吟》。后又逢芒种时节,大观园中的众姐妹都在欢快地祭拜花神。唯独林黛玉一个人在伤感地葬花。由此可见,那日的悲伤情绪还没有消除。

花开花落本是自然常态,而林黛玉却这么感伤,一方面是性格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触景生情了。林黛玉从这落花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并为自己而悲伤,《葬花吟》中“花落人亡两不知”其实就是林黛玉对自己命运的感叹。

在平静的悲伤表情中,整个面部表情看起来都是比较平静的。当事人的嘴巴和眼睛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尽管嘴部的肌肉会微微紧缩,但是并不明显。眼睛处于正常状态中,有时可能会微微睁大,也可能呈现出微微闭合的状态。

在平静的悲伤表情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眉毛了。

此时,眉毛的形态相对于痛哭时会显得很特殊。首先,眉毛不会出现下压的形态。这种没有下压的状态是由平静的眼睛所引起的。既然在平静的悲伤表情中,眼睛和常态几乎是没有区别的,那么眼睛周围的肌肉就不会用力,因此眉毛就没有出现下压的状态。

但是,在平静的悲伤表情中,当事人的眉头会轻微上扬和紧皱。这是眉毛周围肌肉的紧缩所造成的。总的来说,平静的悲伤表情中,人的眉毛整体呈现出轻微扭曲的形状。有时,这种轻微的扭曲仅仅表现在眉毛的不自然上。

悲伤的衍生情绪——愧疚微表情

在维克多·雨果的着作《悲惨世界》中,有前科的冉·阿让因为主教大人对自己的包容而深受感动,并且他的灵魂也深受震撼。

后来,冉·阿让带着主教大人送给自己的银制烛台离去。当她走在林间小道上时,已经接近了傍晚时分。但是,他并不关心这些,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思考一件事件,是有关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的问题。

这时,冉·阿让的对面走来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孩。这个小孩是以卖艺为生的,他看起来心情还不错,不仅笑得十分开心,而是还哼着歌曲。这个小孩的手中把玩着一枚银币,不时地把银币抛向空中,并用手接住。

当小孩走近冉·阿让的时候,手中的银币突然掉落在地上,而且恰巧又被冉·阿让踩在脚底下。于是,小孩就请求冉·阿让把脚抬起来,因为那枚银币是他今天辛苦赚来的钱。

由于冉·阿让的所有注意力都在集中思考一个问题,所以小孩在说什么他也没听到。只是觉得眼前这个小孩吵吵闹闹的很烦人,他就把小孩给吓走了。

面对冉·阿让的恐吓,小孩果然很畏惧,只好忍痛割爱,哭泣着离开了。在小孩离开后,冉·阿让并没有继续前行,而是蹲在原地思考问题。在冉·阿让把问题想通之后,决定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脚底下有一个明晃晃的东西。

冉·阿让捡起来一看,发现是一枚银币,突然想起了刚才的那个小男孩。于是,愧疚之情从心底涌出。最后,冉·阿让竟然蹲在原地抱头痛哭起来。这既表达了冉·阿让对小孩的愧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主教大人的宽容之心的愧疚与感激。从此之后,冉·阿让成为了一个仁慈的人,乐于帮助处在困难中的人们。

这种用痛哭来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意的方式,只会出现在小说或是影视剧中。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产生愧疚情绪的时候,面部表情会很平静。

悲伤情绪的本质,是对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的无奈。因此,愧疚之情是悲伤情绪衍生出来的一种情绪。人之所以会出现愧疚之情,是因为自身的某种过失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虽然自己并没有因为这个不良后果而受到伤害,但是却使其他人受到了伤害。而结果已经发生,所以当事人无法改变这个结果,因此出现了愧疚的情绪和表情。

愧疚情绪属于悲伤情绪的衍生,因此表现在当事人身上并不会太明显。所呈现的面部表情也相对平静得多。

因为愧疚表情实在太过平静,所以眉毛和眼睛与平静状态下几乎没有区别。如果仅仅是观察对方的眉眼,根本无法发现愧疚之情的蛛丝马迹。因此,我们应该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嘴巴上。人在出现愧疚表情的时候,嘴巴相对平静状态时会有明显的变化。

在愧疚表情中,人的嘴巴会撅起或者紧闭。也就是说,当事人的嘴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而且嘴巴周围的肌肉也会紧缩,尤其是下巴的肌肉会缩紧得更加明显。

除了愧疚之情外,勉强和苦涩也属于悲伤情绪的衍生。人之所以会勉强做出一些决定,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逼迫。而这个决定势必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好的结果,因此勉强也属于悲伤的衍生。苦涩之情是由当事人对曾经引起自己悲伤情绪的结果的回忆所产生的,但是苦涩更加注重于无奈的感觉,所以苦涩属于悲伤情绪的衍生。

观察勉强与苦涩的面部表情的重点与愧疚之情一样在嘴部。这三种情绪的面部表情很相似,所以在下结论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