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27009900000021

第21章 肿瘤癌症(1)

■ 肺 癌 ■

肺癌即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简称,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几乎所有的国家,男性肺癌的发病率都在上升。然而,在吸烟率降低的芬兰、英国、美国,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肺癌的发病原因迄今尚未明确,一致认为肺癌的发病与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石棉、芥子气等)、大气污染、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

由于汽车尾气等导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肺癌也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外,有研究表明,被动吸烟者患上肺癌的机会也很高。

相关营养成分

1.维生素。

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能够抑制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一些调查报告认为,摄取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少,或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低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高。

维生素A能作为抗氧化剂直接抑制致癌物质的作用,抑制某些致癌物质和DNA的结合,抵抗促癌物的作用,因此可直接干扰癌变过程。

β-胡萝卜素蕴藏在深橘红色和深绿色的蔬果中,而且颜色越深,含量就越多,如菠菜、胡萝卜等。鳗鱼等鱼贝类食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A。

叶酸属B族维生素,它可以有效地预防肺癌。据研究发现,肺癌患者的肺部组织明显缺乏叶酸,致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破裂,导致恶性肿瘤形成。绿色蔬菜及豆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的叶酸。

另外,维生素C也能够预防肺癌。西红柿、草莓等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极为丰富。

2.儿茶素。

儿茶素能抑制癌症的发生,还可防止癌症恶化。绿茶、乌龙茶、红茶中含大量的儿茶素。

相关食物

常吃深绿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及西红柿等,可使患肺癌的机会大大降低。因为这些蔬菜中除了β-胡萝卜素之外,还含有番茄红素、叶黄素、靛基质之类,也能预防肺癌。

比如,橘红色或黄色的蔬菜及水果,红萝卜、绿花菜、菠菜、芥蓝、深绿色莴苣、结球甘蓝、南瓜、番薯、绿茶、豆类、低脂牛奶等。

■ 胃 癌 ■

胃癌是最常见的胃部肿瘤疾病,系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即胃腺癌。与人体所有组织一样,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间保持动态平衡,这是其结构完整和功能健全的基础。

当这种动态平衡失去控制,使增殖加快,并由此增加DNA损伤但得不到修复,产生非整倍体,而又启动不了凋亡机制使之自行死亡,则可能逐渐发展到癌。

虽然胃癌的病因至今未阐明,但已认识到多种因素会影响上述的调控作用,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病。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习惯,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遗传因素等,与胃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也无体征。有些患者出现轻度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很难归咎于癌所引起。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同时常伴有胃纳差,食无味,体重减轻。

腹痛可急可缓,开始可仅有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更甚,继之有隐痛不适,最后疼痛持续而不能缓解。常有易饱感和软弱无力之感。易饱感是指患者虽感饥饿,但稍一进食即感饱胀不适。

相关营养成分

1.维生素。

维生素C可以减少胃内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维生素A能够维护黏膜的健康,增强黏膜的防御能力,对胃癌的防治有益。

另外,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酸等抗氧化维生素,能够帮助逆转胃黏膜之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前病变。

动物肝脏、鳗鱼、奶酪等含有维生素A,小菘菜、胡萝卜、茼蒿、南瓜等含有β-胡萝卜素,坚果类、植物油、糙米等食物中含有维生素E。

肉类、豆类、糙米、牛奶、南瓜、菠菜等食物中,含有叶酸;猕猴桃、西红柿、草莓、菠菜、小菘菜等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为丰富。

2.矿物质。

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可以帮助逆转胃黏膜之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前病变。大蒜、洋葱、鸡肉、乳制品、动物肝脏等食物中,含有硒;牡蛎、牛奶、海产品、小鱼干、动物肝脏、海带、南瓜等食物中,含有锌。

3.姜黄素。

姜黄素是一种黄色的色素成分,能够降低活性氧的作用,抑制癌症发生。另外,它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癌症恶化起到抑制作用,对胃癌的防治有着显著的效果。咖喱粉、芥菜中含有丰富的姜黄素。

相关食物

1.大蒜、洋葱。

此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冬葱、大蒜苗等,含有抗癌的化学物质。一项调查显示,每天吃85克大蒜和洋葱的人患胃癌的机会只有每天吃28克大蒜和洋葱的人的40%。

2.茶。

研究发现,喝茶可降低患胃癌的概率。因为绿茶中含有维生素C,可以预防胃癌。此外,绿茶、红茶还具有中和亚硝胺的能力,而亚硝胺极易导致消化系统的癌变。

3.其他食物。

预防胃癌效果较佳的蔬菜有芹菜、小黄瓜、胡萝卜、青椒、洋葱、莴苣、茄子等。尤其是甘蓝菜,其抵抗胃癌的效果极佳。

另外,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肉类和多饮乳品,少进食霉质食品、咸菜、烟熏及腌腊食品,减少食盐摄入,对胃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食管癌 ■

食管癌是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食管癌的发生与该地区的生活条件、饮食习惯、存在强致癌物,缺乏一些抗癌因素及有遗传易感性有关,食管癌的发病因素极为复杂,具有多种多样的因素。

亚硝胺是公认的化学致癌物,其前体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普遍存在于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这种物质在胃内酸性条件下,特别是维生素C摄入不足时,很容易与胺类结合成亚硝胺。

霉变食物中的真菌,可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促进亚硝胺的合成。另外,食物粗糙、进食过烫、咀嚼槟榔或烟丝等习惯,造成对黏膜的慢性物理化刺激,可导致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为吞咽时胸骨后烧灼感、针刺样或牵拉样痛,以咽下粗糙、过热或有刺激性食物时为著;咽下食物或饮水时,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或有胸骨后紧缩感或异物附着感;或轻度咽下哽噎感,时轻时重,可自行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

相关营养成分

1.维生素。

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以抑制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食管癌癌前病变,从而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牛奶、动物肝脏、鸡蛋、鱼、肉类、菠菜、燕麦、玉米、绿豆、葱、洋葱、芹菜、马铃薯等食物中含有维生素B2;牛奶、动物肝脏、南瓜、蜂蜜等食物中含有维生素A。

维生素C可抑制致癌物亚硝胺的生成,从而预防食管癌的发生。西红柿、胡萝卜、草莓、菠菜、花菜等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为丰富。

2.矿物质。

食物、饮水和土壤内的元素钼、铜、硼、锌、镁和铁含量较低,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间接相关。如微量元素钼是某些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酶的重要组成成分,钼缺乏可引起植物中硝酸盐的积聚。土壤内缺钼的地区,可施用钼酸氩肥料。

相关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改变不良的传统饮食习惯,有利于预防食管癌。

百合可滋阴、养液、生津,将其用水煎后饮用,可用于食管癌的防治。

鲜芦根具有滋阴生津之功效,将其捣烂取汁饮用,可用于食管癌的防治。

■ 原发性肝癌 ■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最多,男女之比为(2~5):1。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以及某些致癌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发生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

此病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自行就诊患者多属于中晚期,常有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黄疸、消瘦和肝大等症状。

相关营养成分

1.蛋白质、牛磺酸。

肝细胞的再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因此,为了提高肝脏功能活动性,优质蛋白质是不可或缺的。牛磺酸对肝脏具有解毒作用,可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蚬、蛤仔和牡蛎中,这两类营养素的含量较高。

2.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活跃肝细胞的功能,抑制致癌物亚硝胺的生成。肝功能低下时,储存维生素C的功能下降,易产生疲劳感。草莓、西红柿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相关食物

霉变的花生和玉米含有黄曲霉菌,经代谢后可产生强烈的致癌性物质。因此,应注意粮食的保管,防霉去毒。

■ 胰腺癌 ■

胰腺癌主要指胰外分泌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恶性程度高、发展较快。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食欲不振、消瘦和黄疸。

胰腺癌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是多种原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似以长期大量吸烟、饮酒、饮咖啡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病率较高。

胰腺癌的发生也可能与内分泌有关,其根据是男性发病率较绝经期前的女性高,女性则在绝经期后发病率上升。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β-奈酸胺、联苯胺、烃化物等,可能对胰腺有致癌作用。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殊表现,可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数月后出现明显症状时,病程多已进入晚期。因此,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而且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迅速恶化,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死亡率很高。

相关营养成分

番茄红素是一种遏制胰腺癌的物质,西红柿、西瓜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红素。研究发现,血液中番茄红素含量偏低的人,患胰腺癌的机会比血液中番茄红素含量高的人要多5倍。

相关食物

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柑橘类水果,患胰腺癌的危险可以减少1/2到2/3。另外,吃肉太多而患胰腺癌的危险也会因吃水果而大大减少。

另有统计显示,每周吃一次豆类的人死于胰腺癌的机会比不常吃豆类的人要少40%。因为豆类食品中含有蛋白酶,能抑制胰腺癌。

需要提醒的是,过度摄取烧烤的肉类或是腌熏猪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等,会使患胰腺癌的机会大大增加。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亚硝酸钠,可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 大肠癌 ■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大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这可能与生活水平改善、饮食结构西方化有关。一般认为高脂肪食物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这已为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所证明。

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仅见粪便隐血阳性,随后出现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但大肠癌出现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

直肠和乙状结肠是大肠癌的高发区,这两处总的发病概率占了全部大肠癌的60%~70%,而且这两处的大肠癌更容易导致出血和腹泻。

相关营养成分

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进肝中的胆固醇和胆酸的合成,而增加其进入肠腔的概率,结肠细菌作用使之转变成胆固醇代谢物及次级胆酸,有致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