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物是最好的医药
27009900000060

第60章 水产篇(6)

蟹肉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高血脂及各种癌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又是儿童天然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儿童身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螃蟹有抗结核的作用,食后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

饮食宜忌

每餐80克。

蟹性寒,姜可驱寒、醋可解腥,且可杀菌,所以吃蟹应蘸姜末、醋汁或稀释一倍的醋,杀菌效果最好。吃蟹要四除:

一除腮,在蟹体两侧,形如眉毛,呈条状排列。

二除胃,位于蟹谷前半部,紧连蟹黄,形如三角形小包。

三除心,位于蟹黄或蟹油中间,紧连胃,呈六角形,不易识别。

四除肠,位于蟹脐中间,呈条状。

这四样东西多带有大量细菌、病毒、污物,必须剔除。

蟹体内常有沙门氏菌,食用时要彻底加热杀死,否则易导致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千万不能吃死(或垂死)蟹、生蟹及凉蟹,存放已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

患有伤风、发热、胃痛、腹泻以及消化道炎症的病人,患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肝炎活动期的病人,最好不吃蟹,以免使病情加重。

过敏体质的人吃蟹后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起风疹块,不宜吃蟹。脾胃虚寒者,吃蟹后会腹痛腹泻,也不宜吃蟹。孕妇不宜食蟹。蟹肉寒凉,有活血祛淤之功,对孕妇不利。蟹爪有堕胎作用。蟹黄中胆固醇含量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不应吃蟹黄,否则会加重病情。

螃蟹不能与冷饮、梨、柿、花生仁、泥鳅、甜瓜、茶水、茄子同食。

保健食谱

◆蒸螃蟹

螃蟹1只,紫苏叶6克,蒸熟,佐以姜米、醋、酒进食。用于跌打筋骨损伤,产后腹痛血不下。

◆盐蟹汁

螃蟹盐渍取汁含饮。用于喉风肿痛。

■ 虾 ■

虾,又称长须公、虎头公、曲身小子、海米、开洋等,按出产来源不同,分为海水虾和淡水虾两种。龙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都是海水虾,河虾、草虾、小龙虾都是淡水虾。

虾的肉质肥嫩鲜美,食之既无鱼腥味,又没有骨刺,老幼皆宜,备受青睐。海虾中又以对虾的味道最美,为食中上味、海产名品。

虾的吃法多样,可制成多种美味佳肴。虾肉历来被认为既是美味,又是滋补之妙品。

营养价值

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鱼、肉、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其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占16%~20%。若论蛋白质含量的多寡,对虾居首,河虾次之。

虾还富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谷氨酸、糖类、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氨茶碱、维生素A等,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鲜味即由此而来。

虾还含有铁、钾、碘等矿物质。

食疗功效

虾的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不失为老年人食用的营养佳品,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也是极好的食物。

虾肉甘温,有补肾壮阳、通乳汁、脱毒之功效,可治阳痿、产后乳少。

虾的含钙量居众食品之首,还富含磷,对儿童、孕妇有补益功效。虾对一般人也具有强大的补益功能,久病体虚、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者,可将其作为滋补食品。

虾可治腰疼、腿软、筋骨疼痛、失眠不寐,以及丹毒、痈疽、臃疮等症。虾中含有的微量元素硒,能有效预防癌症。

虾中含有丰富的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镁的不足。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有科学家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虾皮中含钙量很高,孕妇常吃虾皮,可预防缺钙抽搐症及胎儿缺钙症;老人常食虾皮,可预防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虾皮还有镇静作用,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症。

虾子(虾卵)又名虾春,含高蛋白,助阳功效甚佳,肾虚者可常食。

饮食宜忌

每餐30~50克。中老年人特别适合食用。

虾的吃法多样,可制成多种美味佳肴,如葱花虾、辣椒虾、炒虾仁、清蒸虾、盐水虾、虾馅馄饨或虾馅水饺。利用小虾或软壳虾,调以韭菜、面粉制成的油炸虾饼,是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

虾肉虽鲜美,但多食易发风动疾。虾为发物,有宿疾者或阴虚火旺之人,不宜食虾。

某些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忌食,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虾起疹块为过敏反应,可用中药苏叶15克,水煎服之。

腐败变质的虾仁忌食,虾色发红、身软、掉头,尽量不要吃。虾背中的虾肠应挑去不吃。

保健食谱

◆韭菜炒青虾

韭菜100克,青虾50克,炒食。用于肾虚阳痿。

◆炒虾腰

虾仁50克,猪肾1个,调以酒、姜、葱、盐等,炒食。用于肾虚腰膝酸痛。

◆虾米酒

鲜虾米100克,调以料酒,煮汤食,或佐以猪蹄汤。用于产后乳汁不下及乳少,食后其乳如泉。

■ 鳖 ■

鳖,又名甲鱼、元鱼、团鱼、水鱼、鼋鱼等,俗称“王八”,外形似龟。此种动物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躯干略呈圆形,背部隆起有骨质甲,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它分布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四川、福建、陕西、甘肃、贵州亦有。

鳖是人们喜爱的滋补佳肴,它无论蒸煮、清炖,还是烧卤、煎炸,都风味香浓。

在我国鳖已有很长的饲养历史,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设有专职“鳖人”,为帝王捕捉鳖;公元前460年,范蠡的《养鱼经》中就有“内鳖则鱼不复生”的话;2000多年前的孟轲、荀况和《礼记》中分别记述了鳖的重要性,并强调不准捕捉幼小的鳖。

营养价值

鳖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据测定,每100克鳖肉内含蛋白质14.9~17.4克,鳖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脂肪、不饱和脂肪酸、水分等。

鳖肉中还含有以EPA和DHA为主的脂肪酸,最近的研究表明,DHA和EPA在鳖油中的含量远比海产鱼、贝类要高。

食疗功效

鳖肉有滋阴益肾、补骨髓、除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骨蒸痨热、肝脾肿大、崩漏带下、血瘕腹痛、久疟、久痢等症。鳖肉可用于防治因放疗、化疗而引起的虚弱、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鳖肉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鳖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食鳖肉对肺结核、体质虚弱等多种疾患亦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饮食宜忌

每餐30克。鳖肉虽营养丰富,但食用过多就会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引起呕吐腹泻。肠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的人慎食,患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的病人不宜食用。

失眠、孕妇及产后泄泻者也不宜食,以免吃后引发胃肠不适等症或产生其他副作用。死鳖和变质的鳖不能吃。煎煮过的鳖没有药用价值。

若用生鳖血和胆汁配酒,会使饮用者中毒或罹患严重贫血症。鳖不宜与鸡蛋及苋菜同吃。

保健食谱

◆炖鳖汤

鳖1只,去内脏,地骨皮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炖汤服。每日1次,连服7天为一疗程。可以治疗骨蒸痨热。

◆鳖甲炖鸽

鳖甲50克,鸽1只。将鳖甲洗净,捣碎放入洗净的鸽腹内,放瓦锅或大碗内,隔水炖至肉熟透,加盐、味精等调味料,即可服食。治肝癌低烧、乏力消瘦。

◆甲鱼粥

甲鱼1个,粳米适量,佐以调料煮粥食。用于阴虚疲热、脱肛、脾肿大、 久疟不愈。

■ 龟 ■

龟,别称乌龟、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属于龟科、龟亚科,是最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我国各地几乎均有龟分布,但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产量较高,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和朝鲜。

龟起源于2亿多年前,以坚硬甲壳及游泳速度快的优势,得以避开天敌的攻击,生存至今。

龟与我国的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已将龟视为护身之宝。殷商时期,人们就将占卦的内容刻于龟板上,从而留下甲骨文。迄今为止,历史学家们还在根据甲骨文来研究上古时代。

营养价值

龟的蛋白质含量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龟肉中含蛋白质16.5克、脂肪1克、糖类1.6克,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脂肪酸、肌醇、钾、钠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龟甲中主要含有骨胶原、蛋白质、脂肪、钙、磷、肽类和多种酶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食疗功效

龟肉味甘、咸平、性温,有强肾补心、壮阳之功效,主治久咳咯血、血痢、筋骨疼痛、病后阴虚血弱,尤其对小儿虚弱和产后体虚、脱肛、子宫下垂及性功能低下等有较好的疗效。

龟体中含有较多的特殊长寿因子和免疫活性物质,常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使人长寿。

龟甲气腥、味咸、性寒,具有滋阴降火、补肾健骨、养血补心等多种功效。据研究,龟甲对肿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龟血可用于治疗脱肛、跌打损伤。科学研究表明,龟血还有抑制肿瘤细胞扩散的功能。龟胆汁味苦性寒,主治痘后目肿、月经不开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龟胆汁对肉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龟骨主治久咳。龟皮主治血疾,也可解药毒,古时经常用于治疗刀箭毒。

保健食谱

◆砂糖炖龟肉

龟肉、砂糖,炖食。用于痢疾泻血。

◆龟肉炖鸡

龟肉、小公鸡肉,调味炖食。用于老年肾虚尿多。

◆乌龟炖肉

龟肉、净猪肉,调味炖食。用于妇女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