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游在宁夏
27027100000029

第29章 贺兰山滚钟口

滚钟口,在银川市西北2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古为贺兰山胜境,现是宁夏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之一。

滚钟口,俗称“小口子”。此山口三面环山,山口面东敞开,形似大钟。在景区中央有一座小山,又像是钟内悬挂着的钟锤,人称“钟铃山”,“滚钟口”由此得名。

滚钟口山峦起伏,岩石峻峭,林木葱茏,巍峨秀丽,在西夏时,就是“名胜古地”。当时,李元昊曾于山沟北部建造了一处规模宏大的避暑宫苑。现在在这片参差错落的20多处建筑遗址上,还散落着砖、瓦、器物残片遗物,俯拾即是。明清时,这里大兴土木,建造庙宇、楼阁,先后修建了贺兰庙、老君堂、大悲阁、斗母宫、小洞天、关帝庙、兴隆寺、晚翠阁、观音庙等14处庙庵台阁楼。现在还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宁夏军阀马鸿逵避暑山庄一处,这些建筑依山临险,随势自然,错落有致。山内的三座山峰之上,还建有三座造型优美、小巧别致的白色喇嘛式塔。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贺兰庙,坐落在半山之上,分为上中下三层台院,三座殿宇连成一体。主殿泥塑彩像,两侧绘有滚钟口全景图和贺兰庙全景图,殿宇雕梁画栋,蔚为壮观。据史料载:明清时期,每年六月,周围城镇村堡的善男信女多进香山寺,轮骑络绎不绝,名曰“朝山”,亦借以游览避暑。景区南侧山旁的“清真寺”,有阿拉伯也门的克马伦丁·本·欧斯曼长老“拱北”墓,他曾在16世纪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银川等地传教30多年。每逢回族的传统节日,穆斯林纷纷前来念经朝拜,以示纪念。

南望群山,有三峰峭立,形似笔架,人们称它为“笔架山”。山下有人采贺兰石为砚,因而又称“砚石笔架山”。若拾级而上,登临山巅“望海亭”,可凭高四览。向西远眺,但见峰峦起伏,势若奔浪;极目东望,又见千里平畴,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天地相间处,云烟浩渺浑然融为一体。在这里还可观赏到“口山笔架”“月光别钟铃”“石嶂穿白云”等自然景观。如逢朝晖夕映时,又可观赏到“贺兰佛光”。六月暑日,在景区西边沟尽头的青羊溜山巅上,蓝天晴空,可见白雪盖顶,这就是古宁夏八景之首的“贺兰晴雪”。在景区北部一条宽窄变异、蜿蜒曲折的深沟内,多有寺庙遗址,故称“大寺沟”。沟内树木苍翠,泉水清澈,怪石林立,“狮吼”“卧虎”“顽猴”“仙人指路”“青羊跳涧”等奇石,神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顺沟向西而下,有巨石立于沟间,上刻“西爽亭”三个大字,这里山势开阔,泉水丁冬,绿草如茵,是最舒坦幽静的休息之地。2002年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AA级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