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27053600000036

第36章 董宝堂

董宝堂(1931.2—),河北丰南人,汉中国营长空机械厂(现长空精密机械制造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长空齿轮)创建人。1972年11月加入共产党。1954年9月天津大学大专毕业参加工作。1963年起任国营新兰仪表厂(现中航工业兰飞)齿轮研究室副主任。1966年4月任三机部101厂车间主任。1969年5月任国营长空机械厂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暂缺)。1973年起历任技术科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83年任厂长。1991年8月退休。

1965年4月,第三机械工业部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战备决策,制订“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将国家引进的一套高精度小齿轮加工设备放在汉中,准备建设一个专业化小模数齿轮厂,为汉中和雅安的航空仪表厂服务。1969年4月15日,三机部决定将101厂小齿轮车间独立建厂,厂名为国营长空机械厂。工厂厂址选定在距汉中23千米处南郑县牟家坝乡旁的水井沟内。建厂初期总建筑面积25020米2,其中生产面积7827米2,共占地约80余亩[1],职工总数595人。有中层以上干部36人,管理干部77人,工程技术人员69人,工人323人。有各类机械动力设备294台,固定资产原值1211万元。

1969年5月19日,汉中地区革委会批准国营长空机械厂由董宝堂等人组成厂革命领导小组,并由董宝堂任副组长(组长暂缺)。领导小组立即开始了筹备工作。1969年底,经三机部勘测公司派人到定点现场勘测,由三机部第四设计院设计,1970年2月在厂军管组及厂革命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厂正式破土动工。

当时,012办事处和军管会要求的建厂期限短,厂址是荒山,无一平地,土石方工程量很大,因而筹建任务十分紧张繁重。董宝堂带领厂筹建领导小组,从选定厂址、征购土地、材料准备、图样设计,到施工队伍的组建、施工,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于

1970年5月底厂基建主体工程建设完工,1971年底福利区基建主体工程建设完工,1972年10月工厂正式竣工投产。

1973年10月,工厂成立了技术科,董宝堂为技术科科长,负责技术科的全面工作。1974年,工厂为扭转亏损局面,党委决定进一步开展市场调查,找任务,发展民品,董宝堂协助厂长抓工厂的工作,实际行使副总的职责,在他的协助下最终甩掉了亏损的帽子,为工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8年,全国性的“工业学大庆”验收和航空工业开展的“整质”检查,促进了工厂形势的发展。军品××型火箭壳体转入批生产,1976年5月研制的四轴、六轴液压半自动专业机床试制成功。董宝堂代表工厂向012基地正在召开的“群英大会”报捷。1978年8月董宝堂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负责产品试制工作。

1983年3月,航空工业部及****陕西省委正式任命董宝堂为厂长。上任后,董宝堂狠抓质量教育,召开职工大会,排查质量隐患,对职工进行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1984年是通过企业整顿,调整厂级领导班子后的第一年,工厂生产经济形势发展得更快更好,工厂的经济收益列012基地的前三名。

董宝堂于1991年8月退休。

注 释

[1].1亩=666.6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