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27053600000051

第51章 石彤

石彤(1923.10—1992.12),江苏如皋人,国营天安电器厂(1996年1月8日与国营新安仪器厂合并成立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泛华)首任党委书记。1942年10月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任村长,1946年11月参军,曾任华东野战军教导大队学员、华野17师49团政治教导员、空军15军43团组织股长、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助理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郓城战役、睢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荣立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1965年转业到北国电工厂(现中航工业曙光),任组织部长、政治部副主任。1970年10月调到国营天安电器厂,担任工厂筹备领导小组成员;1972年6月7日,当选党委书记。1978年11月调往河南新乡豫北机械厂任党委书记。1981年9月离休,1992年12月去世。

1970年9月11日,航空工业部正式批复同意在四川雅安筹建航空热电点火装置厂。在地方党政的领导下,一支以分迁人员为骨干的700多人的施工队伍开进了工地。他们同时开展了一条以基本建设为主、一条以生产准备为主的工作,工厂的建设全面铺开。

为了有效指挥和领导这支庞大的建设队伍,第三机械工业部于1970年10月底正式批准确定国营天安电器厂领导班子成员,全面领导工厂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北国电工厂政治部副主任石彤被调到国营天安电器厂担任筹备领导小组成员。

在国营天安电器厂面临破土动工的时刻,大家对建工厂都是外行,非专业性施工队伍连起码的施工机械都没有。鉴于这样的情况,两种思想斗争也就相当激烈,一部分人认为不如先回老厂汇报情况,等联系好专业建筑队伍后再来;一部分人则提出学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在这两种思想激烈交锋时,石彤作为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与筹备小组负责人,积极组织大家学习有关三线建设的文件,很快把思想统一到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来。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筹备领导小组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带领三线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在短短1年内就完成了工厂的主体结构,并投入了试生产。这一段艰苦创业的岁月成为国营天安电器厂历史的里程碑,也刻上了一首光辉的诗句:革命工农斗志坚,为建三线挑重担。敢揪羌江水龙王,勒令龙岗吐清泉。

在基建中由于错误地批判了所谓刘少奇同志的“乙方干、甲方看”的施工原则,搞了一套“大锅饭”的错误做法,实际变成了“工厂又包工又包料、施工队伍就是不包质量”。针对这一错误做法,石彤组织了现场指挥,派进宣传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质量监督员,避免和减少了一些损失。特别是在不切实际地推行“干打垒”的时候,工厂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宿舍建设问题上始终是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贯彻执行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施工建设方针,保证了职工宿舍的质量。如果没有当时石彤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也趋附于形势,那么国营天安电器厂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1975年,党委书记石彤要求在当年6月份要完成规章制度建立和修改工作。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对国营天安电器厂科研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为国营天安电器厂的企业管理奠定了基础。在动不动就挥舞“管、卡、压”的年代,国营天安电器厂能比较客观地制定出一整套规章制度,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国营天安电器厂的建设已接近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尾声,与实力雄厚的生产同类产品的兄弟厂比较,国营天安电器厂各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党委书记石彤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加强科研生产的发展,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承认落后,但不甘心落后的思想,在科研生产中始终占主导地位,这一思想一直在推动着国营天安电器厂科研生产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相当科研生产能力的航空电器厂。

1975年,在党委书记石彤的领导下,工厂成立了“整顿产品质量领导小组”。党委号召全体职工在整质的同时,大搞增产节约群众运动。并提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国家计划,确保零备件和DH-4产品批产200台任务提前完成。坚决拿下3个新品和2个仿制品的研制和试制任务;力争DH-3A、DH-4A产品多完成一些,并做到‘以军为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千方百计上些民品’”。之后,DH-3A、DH-4A两个产品经过改进,成为国营天安电器厂“元老级”产品,从此出现在国营天安电器厂军品生产的行列中。

石彤1978年11月调往河南新乡豫北机械厂任党委书记。1981年9月离休,1992年12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