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27081900000326

第326章 助燕复仇,苏秦入齐设下连环计(5)

燕昭王本人也快沉不住气了,齐国人欺人太甚啊!再怎么说张库也是燕国的大夫,而且是去帮助齐国攻打宋国的,齐王凭什么砍下他的脑袋呢?难道还真把燕国当成自己的属国了?

正当燕国君臣憋了一肚子气,准备向齐国开战的时候,苏秦急匆匆地赶回来了。他要求燕昭王屏退左右,问道:“大王难道想前功尽弃么?”

燕昭王说:“士可杀,不可辱,寡人宁死也不受这种窝囊气。”

苏秦跺了一下脚,说:“大王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很有可能是齐王在试探大王的诚意?如果连这样的考验都通不过,还谈什么复仇大计?”

燕昭王猛然醒悟,问苏秦:“那怎么办?”

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处理不好的话,不但影响士气,也会在国际上遭到耻笑。

苏秦说:“没有别的办法,计是我出的,就由我来承受耻辱,向齐王赔罪吧!”

苏秦再度来到齐国。

他原以为会坐上几天冷板凳,好不容易见到齐闵王,然后再费上一番口舌,才能消除齐闵王的怒气。没想到,齐闵王很快在章华宫接见了他,而且亲自来到宫门口迎接。

齐闵王越是这样,苏秦心里越是没底。

会不会是看穿了我的计谋呢?他这样想着,装出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说道:“下臣这次前来,是代表燕王向大王诚惶诚恐地赔罪……”

刚起了个头,就被齐闵王打断:“这件事我也有责任,不用再说了。”

“那攻打宋国的事呢?要不请燕王再派一名将军来,听命于大王?”

齐闵王摆摆手:“也不必了,寡人已经命令触子撤军回国,攻打宋国的事,暂且先放一放。”

苏秦心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就在齐军准备进攻宋国的时候,秦昭王派相国魏厓来到临淄,向齐闵王敬献了一个“东帝”的尊号。

秦始皇自称皇帝之前,中国文字中的“帝”就是指天帝,和英语中的God是同一个意思。人间的统治者,就算他再伟大,拥有再大的疆域,最多也只能称王(传说中的五帝除外,因为他们都是半人半神,或者本来就是神)。

魏厓以为,秦国和齐国的联合要得到进一步加强,必须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最好的办法是给对方上一个尊贵的称号,见面互相喊几句万岁,甭提多亲热了。至于上什么称号,“王”肯定不行,当时天下各国都已先后称王,连宋国都给自己上了个王号,王已经不值钱了。一定要比王更为尊贵才行。魏厓想来想去,最后决定,那就让齐、秦二君并称为帝吧。秦称为西帝,齐称为东帝,东成西就,共治天下,岂不快哉!

对于齐闵王而言,齐国和秦国结盟,他是欢迎的。但结盟不是结婚,一旦他接受这个东帝的称号,齐国和秦国就牢牢绑在同一辆战车上,要白头偕老、生死与共了。这是他不能草率答应的。更何况,秦国还有一个附加条件,称帝之后,两国推动齐、秦、韩、魏、燕五国联合,共同讨伐赵国,瓜分其土地,那就更要慎重考虑。

齐闵王正在为难,苏秦来到了临淄。齐闵王顾不上听燕王的道歉,那不过是双方的一点小摩擦,能有多大个事呢?称帝才是大事。他拉着苏秦的手,急切地问道:“秦王派魏厓来,要我称帝,您认为怎么样?”

“原来是这样啊!”苏秦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是一个全新的介入。他一边整理思路,一边说道:“您提出这个问题太突然了,我完全没有准备……称帝是大事,必须全面分析利弊。”

齐闵王:“对,您说得对。”

“如果不同意秦国的请求,就会与秦国发生矛盾;如果答应了秦国的请求,那就会得罪其他诸侯。”

齐闵王:“啊,为什么?”

“您想想看,连周天子都不过是王,你们却称了帝,这不是把大伙都比下去了嘛(齐闵王皱了皱眉头)。当然,以齐国的实力,称帝也未尝不可。再说了,您的先祖陈氏,本来就是舜的后裔,血统高贵,非一般王侯可比(齐闵王笑了)。下臣的意见是,您不如答应称帝以应付秦国,但是又不马上举行仪式,等到秦王举行了仪式后,看诸侯们的反应再说。诸侯如果都没意见,那么大王也称帝;诸侯如果意见很大,大王就不称帝。至于进不进攻赵国,到时视情况再定,如何?”

齐闵王连连点头称好,心里想:不愧是苏秦,三言两语便将问题分析得如此透彻,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是可进可退,大有回旋的余地。

会谈结束的时候,齐闵王突然提出:“齐国的相国吕礼因为身体原因,正准备退休,如果先生不嫌弃齐国弱小的话,便兼任齐国的相国如何?”

这正是苏秦所盼望的。他谦虚了两下,接受了齐闵王的好意。在《史记》的记载中,苏秦曾经佩六国相印,当然是夸张的描写。事实上,苏秦确实佩过齐、燕两国相印,这是不含糊的。

魏厓得到齐闵王肯定的答复,兴冲冲地回到咸阳复命。

公元前288年十月,秦昭王驾临宜阳,在那里自立为西帝,并且邀请天下诸侯前往观礼,结果可以想象,响应者寥寥无几。

当时孟尝君已经到了魏国。魏昭王接到邀请,曾经问孟尝君的意见。孟尝君冷冷地说了一句:“您难道忘了楚怀王的下场吗?”吓得他不敢再提。后来,在孟尝君的引导下,魏昭王反倒是去了一趟邯郸,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