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27081900000365

第365章 荆轲刺秦王(2)

公元前299年,秦国的不败之将王翦和赵国常胜将军李牧在战场上狭路相逢。双方都采取了谨慎的策略,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一方面小心翼翼地看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方面贼溜溜地盯着对方,企图找到可以突破的弱点。

时间一长,嬴政有点着急了,他将李斯和尉缭叫来说:“我军劳师袭远,补给线长;赵军以逸待劳,补给线短。如果战争这样长期拖下去,怕对我军不利。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李牧离开军队,为王翦搬开这块绊脚石?“

李斯和尉缭相视一笑,回答说:“咱们不是有郭开嘛?”

自从嬴政亲政后,尉缭便成为了具体负责对各国实施反间计的总指挥。尉缭的弟子遍布天下,哪个国籍的都有,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多国部队。他们奉命游走于诸侯宫廷和市井乡间,将秦国的谣言传播到各国朝野,同时拉拢和收买各国的“有志之士”,诱使他们为秦国服务。公元前233年收买郭开阻止廉颇回国,公元前231年策反韩国的内史腾,都是尉缭师徒的杰作。可以说,尉缭在正面战场之外,开辟了一个秘密的第二战场,这个战场上使用的武器不是矛戈剑戟,而是书信与黄金。

负责与郭开对接的间谍,是尉缭的得意门生王敖。

王敖轻车熟路,以商人的身份来到邯郸,顺利地将一万两黄金送到郭开府上。

这样的生意,郭开也不是第一次做了。他毫不客气地收下黄金,打了收条,却给了王敖一半回扣,说:“我为秦国做了这些事,赵国就要灭亡了,请您在秦王面前为我美言几句,让我做个秦国的臣子,我感激不尽。”

不久之后,谣言传开,说李牧、司马尚与秦军私通,将要倒戈一击,引秦军进攻邯郸。赵迁听到,便将郭开等重臣召来问个究竟。

郭开给了赵迁一个肯定的答复。

赵迁听信了谗言,派将军赵葱和颜聚去代替李牧和司马尚,并且要李牧赶回邯郸复命。

李牧收到命令,长叹一声:“赵国就要灭亡了!”

他不是目中无人,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抵挡秦军,而是知道赵国已经被奸佞小人掌握,赵王又昏庸无能,即便有十个李牧,也无法挽回颓势了。

既然是那样,回去肯定也是死路一条,不如逃走。李牧这样想着,将大将军的印绶留在营帐中,悄然离去。

然而没走出多远,李牧就被赵葱派出的追兵抓住,送回邯郸斩首。同时司马尚也被罢免。

三个月之后,王翦攻破赵军,杀死赵葱,活捉颜聚。秦军还没打到邯郸城下,赵迁便被郭开挟持,开城投降了秦国。

据《史记》记载,赵迁的母亲,本来只是一名宫中女优,有宠于赵悼襄王。赵悼襄王本来已经立王后所生之子赵嘉为太子,后来经不住女优的软缠硬磨,便改立赵迁为太子。而这位赵迁,素来行为不端,轻信谗言,两次被郭开算计,最终自毁长城,当了亡国奴。

邯郸投降后,赵嘉逃到代地,在众位宗室大臣的拥戴下,自称赵王,也就是历史上的代王嘉。这个流亡政权存在了六年,于公元前222年被秦国大军所灭。

关于李牧的死,史上有多种说法。《史记》认为是郭开所害,《战国策》认为是一个名叫韩仓的人陷害了李牧而逼使其自杀,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国的谋士顿弱设计杀害了李牧,《列女传》则称是赵迁的母亲(那位女优)接受了秦国间谍的贿赂而唆使赵迁诛杀李牧。

至于郭开的下场,正史中没有记载。据冯梦龙杜撰,郭开投降秦国,受到嬴政封赏,完成了他从赵国重臣到秦国大夫的华丽转身。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他回邯郸搬运黄金的途中,被李牧旧部截杀。这也许是小说家对于历史的一种良好愿望吧!

太子丹的怨恨

秦国灭掉赵国后,派王翦率军顺势北上,兵临易水,在易水以西打败燕代联军,直逼燕国的首都蓟城。

这时候燕国的君主,是燕惠王的曾孙姬喜,因为死后没有谥号,史上称为燕王喜。

前面提到,秦王嬴政出生在赵国邯郸,直到九岁才回咸阳。在邯郸生活的那些年间,嬴政认识了一位来自燕国的小人质,两个人身份类似,年龄相近,自然而然玩到了一块,可以说是总角之交,关系好得不得了。

这位燕国人质便是燕王喜的儿子姬丹,当时被称为赵丹,史上一般称为太子丹。

后来嬴政回到秦国,当上了秦王,太子丹又被改派到咸阳来当人质。燕王喜的本意,太子丹和嬴政两小无猜,将他派到秦国,也许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吧。然而让太子丹没有想到的是,儿时的玩伴长大之后便变得面目全非,从嬴政的眼中已经看不到丝毫昔日的友情,只有高高在上的倨傲和盛气凌人的蔑视。

太子丹受不了嬴政的气,一怒之下,便从秦国逃回了燕国。

自古燕赵多悲慷之士。太子丹此举,从好的方面说,是性格刚烈;从不好的方面说,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让秦国有了进攻燕国的口实。回到燕国后,太子丹仍咽不下这口气,总是想找机会向嬴政报仇,然而秦强燕弱,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太子丹只能空自嗟叹,无可奈何。

嬴政亲政后,频频重拳出击,蚕食山东各国土地,吞并天下之志昭然若揭。燕国和秦国之间,本来有赵国相隔,互不搭界,可是随着赵国一步一步走向衰亡,燕国人也感到危险越来越近。太子丹既怨恨嬴政的不仁不义,又担心燕国会遭到秦国的攻击,便向老师鞠武请教:“我想向秦王报仇啊,请问您有什么好办法?”

报仇?鞠武被他这个想法震惊了,很干脆地说:“现在秦国的土地遍天下,攻取三晋有如囊中取物。秦国北有甘泉、谷口等要塞,南有泾水、渭水灌溉肥沃的土地,并拥有巴蜀、汉中的富饶资源,西有陇山、岷山,东有函谷、武关,人多势众,武器精良,请问您用什么向秦王报仇?只要他心念一动,长城以南、易水以北的燕国就无法安生,我看您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样才能不遭受秦国的进攻,不要再为了当年所受的一点点侮辱就成天想着要去批他的逆鳞了!”

所谓“逆鳞”,据《韩非子》记载,是龙脖子下面的一小块白色鳞片,因为是全身血管总汇之处,特别敏感。龙虽然高贵,只要应付得当,也可以亲狎甚至骑玩。但是如果有谁不小心碰到这块逆鳞,就算龙的脾气再好,也会如同火山爆发一般暴怒,将此人杀死。

太子丹知道鞠武所言不虚,道:“您说得对。可就算我不找秦王报仇,秦国也不会放过燕国,那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鞠武长叹一声:“让我好好考虑考虑吧!”便没了下文。

公元前233年,秦将樊於期(即桓齮)在宜安被李牧打败,逃亡到燕国,被太子丹收留。

鞠武劝太子丹:“您这是自取灭亡!秦王的残暴天下皆知,他和您之间的恩怨又使得他对燕国极为不满,现在如果他知道您收留了樊将军,事情可就闹大了!您现在的做法,好比把肉扔在饿虎的必经之路上,即便是有管仲、晏婴这样的谋臣,也挽救不了燕国。”

太子丹说:“樊将军既然来投奔我,我怎么能够将他拒之门外?”

鞠武说:“您一定要收留他,就把他派到北方去出使匈奴,不要让秦国的间谍知道他在燕国。单靠燕国的力量,是无法抵御秦国的进攻的。请您向西联合三晋,向东联合齐国,向南联合楚国,再加上派樊将军去争取匈奴的支持,然后再考虑对秦国作战。”

太子丹跺脚道:“老师您给我出的主意,总是旷日持久,而我内心的焦灼,连一天都不愿意再等。樊将军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来投靠我的,我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害怕秦国就把这样一位朋友扔到匈奴去,何况我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还是请您为我想想别的办法吧!”

鞠武苦笑:“您做的是凶险的事,却想求得安宁;一面制造祸端,一面又祈求福分;对秦王怨恨颇深,却又不愿意深谋远虑;为了一个新来的人,竟然不顾国家的大害——这跟把鸡毛扔在火炉上烧有什么区别?罢了罢了,我是拿不出什么办法了。我知道蓟城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智勇双全,您可以去问问他的意见。”

太子丹听到田光这个名字,眼前一亮,说:“田先生的大名,我也有所耳闻。您如果跟他相熟的话,就为我引见一下,您看行吗?”

鞠武说:“当然可以。”

鞠武跑到田光府上,说道:“太子希望向您请教一些国家大事,希望您不要拒绝。”

田光很爽快地说:“这是我的荣幸。”

田光跟着鞠武来到了太子府。太子丹亲自出门相迎,倒退着为田光引路,进屋后又跪下去用袖子为田光掸了掸坐席——席子已经打扫得很干净,这不过是一种尊重的表示。待到田光坐定,左右都退下后,太子丹又离开自己坐席,像小学生一样坐到田光面前,说:“秦国和燕国势不两立,对于我们当前的局势,请先生指点。”

田光咳嗽了两声,说:“老臣听说,骏马年轻力壮的时候,可以一日千里;可是当它老了,连劣马也能跑在它前头。太子您听人说我能干,那是我年轻时候的事。可我现在已经年老体弱,恐怕是帮不到您什么忙了。您别失望,我给您推荐一个人,他必定能够派上用场。”

就这样,通过鞠武和田光的辗转介绍,一个名叫荆轲的人出现在太子丹面前。

荆轲传奇

荆轲是卫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