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27081900000370

第370章 天下归秦(2)

在李园的授意下,这个女人找着一个机会,对春申君说:“您在楚国掌权已经二十多年了,大王对您无比信任,即便是亲兄弟也比不上。可是大王没有儿子,一旦他去世,就只能立他的兄弟为王。等到新君即位,他必然会用自己的亲信,到那时您该怎么办呢?要知道,这些年来您可得罪了不少大王的兄弟,他们中任何一个人即位,对您可都是大大的不利。”

春申君抚摸着她因为怀孕而变得益发光彩的脸蛋,说:“依你之见,我该怎么办呢?”

女人说:“我怀孕的事情,别人还不知道。如果您把我进献给大王,相信大王一定会喜欢我。如果老天保佑,日后我生个儿子,以后不就是您的儿子当大王了吗?到那时,整个楚国都是您的,岂不比现在这样束手无策强得多?”

春申君听得心里“扑扑”直跳,这是一个大胆的主意!他玩弄了一辈子政治,却从没有想过要鸠占鹊巢,把楚国的江山抢过来给自己的儿子。而眼前这个女人,三言两语便给他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场景——是啊,楚考烈王百年之后,这个女人抱着他的儿子,在他的辅佐之下统治楚国,那是何等乐事!

计划很快确定下来,而且事不宜迟。春申君让这个女人(史上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搬出自己的府邸,另外安排了一处宅子给她居住,然后进宫去见楚考烈王。

春申君说:“下臣的门客李园有个妹妹,天生丽质,远近闻名,连齐王都知道,派人来向李园求亲。李园不敢擅自做主,来问下臣的意见。下臣以为,身为楚国的臣子,凡事都要先想到自己的大王。便劝他将妹妹先献给大王,如果大王看不上,再嫁给齐王不迟。”

楚考烈王不觉有诈,便让春申君将李园的妹妹送进宫来。这女人果然非同一般,人见人爱,楚考烈王只见了一面,也被她迷住了,将她留在宫中,天天和她黏在一起。

不久之后,宫中传出喜讯,新来的李美人怀孕了!楚考烈王对她更是疼爱有加。又过了几个月,李美人瓜熟蒂落,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熊悍。不消说,这个孩子很快被立为太子,李美人也身价倍增,被册封为王后。

后来,李美人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负当。至于这个儿子是谁的,史料上没有记载,也许真是楚考烈王的吧。

至此,春申君的计划似乎进行得很顺利。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给楚考烈王种了一个木马,自己却不是这个木马的最终操纵者。换句话说,楚考烈王中了春申君的计,同时春申君也中了别人的计,为别人做了嫁衣裳。

这个黄雀在后的幕后高人就是李园。

自从李美人成为了王后,李园便鸡犬升天,从春申君的门客一跃成为楚国的国舅爷,而且受到楚考烈王的重用,权势直逼春申君。

李园不满足于这种现状。从一开始,他就是这个木马计的主谋,春申君不过是他使用的一颗棋子。如果没有春申君,他的妹妹即便入了宫,也不过是个普通的美人,楚考烈王新鲜劲一过,很快就弃之不用,打入冷宫了。也只有春申君这样强势的人物,才有胆量将一个珠胎暗结的女人送入宫中,给楚考烈王提前戴了一顶绿帽子,让这个女人获得稳固的地位。当这一切完成之后,春申君便变成李园夺取楚国大权的障碍了。

李园知道,一旦楚考烈王去世,太子即位,春申君便会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源,重新获得绝对优势。因此,过河拆桥须趁早,他必须在楚考烈王还在世的时候除掉春申君,于是暗中豢养了一批死士,准备刺杀春申君。

这件事情进行得并不机密,久而久之,有些传闻也传到春申君的耳朵里了,但是他很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子虚乌有的事。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门客朱英,是位颇有见识的谋士,他对春申君说:“世上有预料不到的福,也有预料不到的祸,现在又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时期,你又侍奉着一个生死未卜的国君。在这种情况下,您又怎么能够没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帮助您成就大事呢?”

春申君犯了糊涂:“什么是预料不到的福?”

朱英说:“您当相国二十余年,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大王病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掉,您拥戴太子即位,代替他行使大权,就像古代的周公那样,等他长大后奉还大政也行,或者干脆取而代之也行。这难道不是预料不到的福?”

春申君微微一笑,又问:“那什么又能是预料不到的祸呢?”

朱英说:“李园现在虽然不是相国,但是权势居然和您差不多;他手里头虽然没有兵权,但我听说他家里头养着不少死士。等到大王去世,他一定先下手为强,派人刺杀您。这就是预料不到的祸。”

春申君皱了皱眉头:“那谁又是意想不到的人呢?”

朱英笑了:“那就是我啊!您现在就把我安排进宫去当郎中(侍奉国君的官员,并非医生),等到楚王一死,李园必定抢先入宫,我就出其不意地将他杀死,为您除掉后患。”

春申君不耐烦地说:“你还是算了吧!李园不过是个无能小辈,我对他历来不薄,他怎么会对我下手呢?”

朱英没有再说什么,偷偷地离开了楚国。

这次谈话之后,过了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了。春申君得到消息,未加防备,穿上孝衣前往王宫。刚进王宫的大门,就被李园埋伏的死士围上来杀死,并且将他的人头割下来,扔到了臭水沟里。

李园又派人杀死了春申君全家,然后立太子熊悍为国君,也就是楚幽王。

无独有偶的是,这一年正好是秦王嬴政即位的第九年,嫪毐也在秦国作乱,事败后被杀,相国吕不韦因此失势撤职。李园之于春申君,其实就相当于嫪毐之于吕不韦。司马迁写到这一段历史,不无感叹地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不听朱英的话,结果反被李园所杀,难道不是自取灭亡吗?”

王翦灭楚

春申君死后,楚国的国势便每况愈下。公元前228年,楚幽王去世,其时年少无子,王位由其弟负当继承。

如果负当真是楚考烈王之子的话,楚国的王位便传回了熊家,这恐怕又是春申君始料不及的。

同年,魏景闵王去世,太子魏假即位。

公元前226年,韩国旧都新郑发生反秦叛乱,被秦军镇压。韩国末代君王韩安受到牵连,被嬴政下令处死。

同年,秦国派王贲攻楚,取十余城。

公元前225年,王贲攻魏,包围大梁。大梁守军坚决抗战,王贲引黄河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城墙坏,魏假出城投降,魏国宣告灭亡。秦军继续东进,一直攻到历下(今山东省济南),并在原来魏国的东部地区设立了砀郡。

这样一来,山东六国中,韩先灭亡,赵国苟存于代地,燕国退守辽东,现在魏国又被消灭,硕果仅存的就只有楚国和齐国了。

秦国把主攻方向放到了楚国。

这些年来,秦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一位名叫李信的年轻将领脱颖而出,成为嬴政的爱将。

据唐人推测,李信乃是老子的后人,自老子的儿子李宗开始,家族中多有从军者,可以说是军人世家。李信本人骁勇善战,曾经带领数千人马孤军深入,追击燕王喜至辽东,在衍水(今辽宁省境内,现称太子河)大败燕军,迫使燕王喜杀太子丹求和。

进攻楚国之前,嬴政召开了一次御前军事会议,他首先问李信:“寡人想一举消灭楚国,你看需要多少人马?”

李信张嘴就答:“二十万人足矣!”

二十万人,在春秋时期乃至战国前期,那是相当可观的部队数量。但是自战国中期以来,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一次战役中,单方动用四五十万军队的战例屡见不鲜,二十万人委实不算大数。嬴政听了,既佩服李信的勇气,又有点不放心,于是问老将王翦:“寡人想听听您的意见。”

王翦摸了摸花白胡须,缓缓说道:“老臣以为,没有六十万人是不行的。”

这个数把嬴政吓了一跳。当时秦国全部的武装力量加起来,也不过百万之众,还要防守秦国本土和这些年新占领的河南河北广大地区,拿出三四十万人攻楚已经是他心里的底线,没想到王翦狮子大开口,一下子跟他要六十万。

嬴政沉吟了片刻,笑道:“王将军大概是年纪大了,办事也太谨慎了,还是李将军勇敢,这次攻楚的重任,就交给李将军吧!”

王翦说:“全凭大王裁决。”

过了几天,王翦便打了一封辞职报告,自称有病,请求回老家频阳去休养。

嬴政知道王翦这是心里不舒服,也就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辞职。同时派李信为大将,蒙恬为副将,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楚国。

李信果然勇猛,将二十万大军又分为两路。自己率领一路,进攻平舆(今河南省平舆);令蒙恬率领另一路,进攻寝丘(今河南省沈丘)。秦军气势如虹,两路人马都击溃了楚军的抵抗,顺利攻克城池。

胜利来得如此之容易,李信断定楚军已无斗志,继续分兵掠地。他命蒙恬进攻城父,自己则率军进攻鄢郢,又连续几次打败楚军,扫平了鄢郢之地。

然后,李信挥师西进,准备到城父去与蒙恬会师。

李信忽略了一件事,楚国地大物博,雄踞南方数百年,鄢郢地区更是楚国的统治中心,群众基础非常好。他表面上扫平了楚军的抵抗,却没有消灭楚军的有生力量。